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要协调与社会其他阶级、阶层关系的重要主张.他强调,广大阶级和阶层的充分支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和农民建立经济上的结合,争取农民政治上的稳固支持;要珍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专家,依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要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同他们合理磋商.学习列宁的这些思想主张对我们党不断巩固与扩大执政基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亚萍 《江汉论坛》2007,32(3):21-24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成为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从此,党如何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问题提到了俄共(布)和列宁的面前.由此,列宁提出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做到以下四点:党要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党要协调好无产阶级和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共产党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管理的本领,提高执政能力;党要坚决地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  相似文献   

3.
新阶层是党的政策的产物;吸收新阶层入党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 要;吸收新阶层入党,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吸 收新阶层入党,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原则,结合俄共(布)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思想.列宁认为,工人阶级的历史特性规定了其必成为领导阶级;党的历史任务,即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任务,规定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但是,党与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群众之间的亲疏度要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农民阶级是党重要的联系对象,小业主、知识分子等有产者有时也能与党结成暂时的同盟.列宁从群众利益、党的自身建设、组织机构等方面阐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路径.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恺 《南方论刊》2014,(3):9-11
执政社会资源是党在执政活动中可资利用的社会条件和因素,主要包括群众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进入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的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滞后,阶层利益矛盾加剧。这些因素都在侵蚀着党执政的社会资源。维护和扩充党执政社会资源的着力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着力维护和扩充党的群众资源;二是健全社会利益分配、平衡和补偿机制,协调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形成和谐有序、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产业工人是党执政的重要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是执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充分认识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搞好国有企业,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支柱,支柱不稳,社会主义大厦就不牢;国有企业搞不好、不活,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就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要…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后 ,为了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要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 :执政党要常怀为民之心 ,常兴为民之举 ,克服官僚主义 ,反对贪污腐败。列宁关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党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应帅 《理论界》2007,(8):45-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这就要求党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统筹协调好整个社会内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之间的关系,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以便首先维护好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党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推动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王进芬  李生峰 《江汉论坛》2007,43(10):22-25
列宁认为,对在农民占人口多数国家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农民的关系.他提出,无产阶级执政党要通过必要的让步实现和农民的真诚联合;要通过协调工农之间的经济关系,争取农民政治上的稳固支持;要通过提高农村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争取农民的充分信任.  相似文献   

10.
程晋富 《江汉论坛》2006,6(4):23-2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根据革命和建设的需要,科学地分析社会阶级阶层,是党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定位的新社会阶层,源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分化,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政党作为阶级的政治组织,都存在一定的阶级、群众和社会基础。政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这些基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党的群众基础更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安全的根本问题。可以说,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执政地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利益均衡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阶层分化事关党的执政基础,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变迁,社会阶层已分成11个,阶层分化使党的执政基础复杂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需要清晰思路。通过对阶层分化的态势、特点研究,抓住了利益均衡机制,从而抓住了本研究的核心要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呈现多层次、主体交叉、错综复杂的特征。因此,必须建立利益均衡机制,为认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找到开门的钥匙,必须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防止产生社会阶层心理对抗,通过改革,保障阶层边界的开放性,缓解阶层冲突,从而处理好各种矛盾。探讨社会阶层分化,研究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中枢和灵魂,党的重要执政资源。要从关系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创新,构建动态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党必须依法执政,这是坚持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坚持依法执政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依法执政最根本的是要依宪执政,正确处理党的政策与宪法、法律的关系,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准则,并从根本上为党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动摇了这个基础,也就动摇了党的执政地位。 关于基层党组织,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根本性的原则。一个是在生产单位设立基层组织。这是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在生产单位设立党的组织,并不断巩固这些组织,党的阶级基础才能稳固,党才能从中央组织到地方组织,到基层组织联成  相似文献   

16.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人权为目标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系统过程。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宪政建设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即苏维埃时期宪政建设和抗战时期根据地宪政建设。宪政建设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素质,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确立党的执政权威。党推进宪政建设的具体路径主要有:确立宪法和人大的权威地位;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培养中间阶层;广泛进行民主启蒙,培养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毛泽东关于中国阶级状况分析的两篇著作入手,阐述了三代领导人对我国阶级阶层状况的关注程度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从而得出正确把握阶级阶层状况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的结论。认为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注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农民     
教育农民,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面临的一项繁重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但是犹如列宁所指出的: “消灭阶级不仅仅是驱逐地主和资本家,——这个我们已经比较容易地做到了,——还要消灭小商品生产者,可是对于这种人既不能驱逐,又不能镇压,必须同他们和睦相处;可以(而且必须)改造他们,重新教育他们,这只有通过长期的、缓慢的、谨慎的组织工作才能做到。”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农村中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农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并在不断提高农民觉悟的基础上,建立了亲密的工农联盟,从而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俄国化过程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列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提出了"科学意识形态"的范畴,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区别开来,突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意识形态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阶级意识,是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实质就是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上,意识形态是为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正确的阶级立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选集》第3卷第501页)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应当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帮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列宁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政治上信任 列宁认为,知识分子是劳动大军的一部分。尽管他们与工人、农民有差别,但这只是职业上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别,而不是阶级差别,“把生活方式的差别同各阶级在整个社会生产制度中的不同地位混淆起来——这就清楚地说明时髦的‘批评界’毫无科学的原则性。”(《列宁全集》第5卷第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