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由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共同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方针并非是它所特有的现象,而是重视科学技术达一当代的普遍趋势在日本的发展战略上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日本的“技术立国”方针是针对当今日本的具体国情、针对日本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及其科技发展模式而提出的。就历史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明确提出“技术立国”方针的日本官方文件,是1980年3月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审议会制定的“80年代通商产业构想”。但是,“技术立国”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方针、国策,则有着一个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70年代初,当日本实现了持续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成长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基本完成了明治维新百年来追赶欧美先进国家的战略目标,在日本就展开了有关今后日本向何处去的大讨论,“技术立国”论就是在这场大讨论中产生的。进入80年代,尽管“技术立国”方针已被明确载入官方文件,但从日本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和一系列有关科学技术的官方文件可以看出,“技术立国”论仍处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的“立国论”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宋绍英日本近代以来曾提出和推行了一系列的“立国论”,诸如战前的“殖产兴业立国”、“产业立国”,战后的“加工贸易立国”、“技术立国”等等。实际上,这是国家发展战略思想和战略方向的表达方式,即以殖产兴业、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4.
阎莉 《日本研究》2002,(4):31-36
战后日本经济是在“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下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石油危机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日本政府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今后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独创性的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研究上 ,建立自己的科学技术基础结构 ,以振兴日本经济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经济走向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研究日本“科技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日本“科技立国”道路选择的成因   1、经济发展原动力要素的…  相似文献   

5.
苏杭 《日本学刊》2008,(3):52-64
自2002年起日本经济摆脱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萧条,进入新的复苏阶段.日本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对外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促使日本政府提出了"贸易投资立国"战略.该战略以加强区域内贸易投资合作和建设开放而富有魅力的日本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中长期来看,虽然新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是由于其符合日本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贸易投资立国"战略将成为今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和教育日益突出地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21世纪发展的关键。正是在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我们抓住了科学技术和教育这一关键因素,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指明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面对“科教兴国”战略下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本的“科技立国”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如何看待和吸取日本的“科技立国”道路及其经验教训,如何从“科教兴国”战略出发,实现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入发展,这是下一世纪中日双方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一…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形成及其新发展  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制定于 80年代初期。它是战后日本科技战略的第二次战略选择 ,是考察战后日本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后以来 ,日本一直注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战后初期 ,日本在科技发展上远远落后于欧美 ,为了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 ,日本利用“后进国”优势 ,积极推行独具特色的“吸收型”科技发展战略 ,大力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 ,从而大大缩短了与欧美国家间的科技差距 ,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使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 80年代后 ,日…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贸易立国战略 ,日本的科学技术立国战略由来已久 ,然而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 ,该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由重视以应用研究为主转向以基础研究为主导。 2 0世纪 90年代诞生了日本第一部科技法 ,标志着日本从此进入了由科技模仿向科技创新、由赶超型向领先型的战略转变 ,进而更加突出了“IT立国”的重要战略作用。科技立国战略对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已经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80年代的日本提出了“走技术立国的道路”。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我国也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1986年又公布了12个领域的技术政策。技术的战略地位已经十分明显。技术文明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已经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质量、进程和方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论日本新世纪初的立国战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日本政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以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为中心的立国战略体系.其形成,标志着日本政府明确了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形成了基本指导方针和政策体系,对新世纪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了日本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科技兴国和日本科技立国口号的提出 在日本最早出现科技立国一词的官方文件,是1977年5月科学技术会议发表的第6号答询报告——《关于立足于长期展望的综合的科学技术政策》。但是,这一口号的具体内容出现于  相似文献   

12.
孔凡静 《日本学刊》2003,(1):139-152
战后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经济应该定位为“追赶型现代化” ,而不是“赶超型现代化”。“赶”与“超”是先后相继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在西方各国中最强有力的 ,但还不是“政府主导型”经济 ,而是政府强有力干预下的民间投资主导型经济。“贸易立国”长期作为日本基本国策 ,其初衷确与日本是“资源小国”有密切联系 ,但就总体而言 ,“贸易立国”主要不是为了换取外国资源 ,而是为了换取昂贵的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贸易立国”的实质是“以引进为主导的技术立国”。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30日日本政府推出了"新增长战略(基本方针):再造辉煌的日本"。"新增长战略"是鸠山内阁首次提出的关于日本中长期经济运行的发展蓝图,确定了2020年前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内容涉及环境及能源大国战略、健康大国战略、亚洲经济战略、观光立国及增强地域活力战略、科学技术立国战略、就业和人才战略等六大部分。该战略的提出,充分考虑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将成为今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简论日本贸易立国战略及对中国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日本贸易立国战略及对中国的启迪冒洁生费兴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民生产总值(GNP)稳步提高。到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起飞”的前夜,或者可...  相似文献   

15.
日本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发展模式的转换和知识产权立国   (一 )从“物品制造”到“知识创造”  上世纪 50— 60年代 ,日本通过大量引进美欧各国的先进技术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行技术创新 ,不仅成功地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 ,而且还大大加快了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由此 ,日本不仅迅速缩小了与欧美各国的差距 ,而且以加工组装型产业为中心 ,在“物品制造”方面形成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 70年代中期前后 ,日本的汽车和家用电器已开始席卷世界市场。 80年代以后 ,日本以科学技术立国战略为中心 ,在继续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开发研究 ,又很快确立了半导体…  相似文献   

16.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之初讲话文稿中经常出现的特色字眼,也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的“立国”思想。 初得天下,何以治天下?中国历史上贤明的开国者都曾用心探讨过这一问题。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告谓侍臣:“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他的“草创难守成亦难”之见解,去奢省费、澄清吏治之举措,不仅直接造成了唐初的“盛治”,也给后世以鉴镜。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观光立国战略提出以来,访日外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这得益于 VJC 的积极开展,日本国内观光环境的改善以及日本国民意识的提高。为实现观光立国战略所确立的到2010年接待访日外国旅客1000万人次的目标,日本政府在完善旅游接待体制、培养专业旅游人才、充实文化观光以及提高国民意识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从长远看,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日本的旅游成本和签证制度依然是制约访日外国游客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江晖 《阅江学刊》2023,(3):74-83+174
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在带来技术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AI代人”的讨论。这场危机是数智时代的副产物“数智鸿沟”的全面升级,个人生存和国家技术治理受到严峻挑战。在全球对技能贫困者的广泛关注下,日本政府在数字化转型人才危机应对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技能重塑”计划,作为“新资本主义”经济框架下强化人力资源投资战略的支撑性举措。日本原有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和产学官连携机制在计划施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人类与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共存共生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定政策、设标准的总体思路下,调动企业能动性、更新技术认知并警惕“唯技术”的导向风险,日渐成为AIGC时代人类必须直面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陈廷天  覃丽芳 《创新》2007,2(2):122-124
“两廊一圈”战略的提出,是中越两国中期和长期经济合作的共同规划。“两廊一圈”是一个发展能力和地理战略潜力都很大的区域。这需要两国政府予以高度、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关注,并通过具有优先性的实际行动计划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日本历届政府都强调“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把对外贸易重点放在出口方面。政府和企业都提出“出口第一”的口号,把发展出口作为振兴经济的主要战略目标。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国家,其进出口总额由1950年的179亿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2,703、4亿美元,增长了150倍,而同期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则由787亿美元增长到26,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