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萍 《领导决策信息》2012,(19):32-F0004
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京津冀地区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地区。由此可见,京津冀一体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已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这一历史时刻,地处“两环”(环渤海、环京津)中心地带的河北省,掀开了转型谋变的历史新页。更加深入地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是河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抢抓机遇,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平台,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举措。在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融入方式与途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关系与合作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意在促成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不断升温。早有“大北京”,经济圈之说,近有京津冀一体化之论。本期“战略思维”栏目刊发的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孙久文的文章则提出了首都经济圈的概念。这非是提法的不同,而是各有各的着眼和立足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乃至争论,能切实为京津冀的发展提供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廊坊市召开“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以来,京津冀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前沿课题。在这里,仅针对当前讨论的几个重要方面,谈个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潘秀廷 《管理评论》2004,16(10):8-11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域——“京津冀经济圈”正在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专家预测,“京津冀经济圈”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2003年9月.经济学家提出了“京津塘科技新干线”的概念,即以北京、天津双子星为依托,以河北为腹地,打造一条从西山山脉到环渤海、从科技源头到产业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新干线,使之成为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龙头和主干。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七大经济区之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层”。从京津冀所处的经济地理圈层与战略地位来看,由于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国内生产力布局由南向北推移,这些发展机遇都为京津冀区域的能量聚集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再加上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全国一流的技术装备和科研环境,这一区域不仅是我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七大经济区之一,而且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7.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按“一体两翼”的布局展开。“一体”,就是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代聚集了我省主要城市,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两翼”,即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要全省一盘棋,一体推进,两翼展开,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比较发达,西部相对滞后,在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这一个中部过渡带,这是我省的一个重点特点。  相似文献   

8.
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区域发展落差较大、商业文化基础较薄弱、区域扩散仍处于初级阶段、生态环境严峻,面对这些挑战,推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有必要采取有效举措。近期,中央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做出重要战略部署,这给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虽然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外近中期的大环境并不宽松,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1.构筑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核心区环渤海是以京津冀地区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经济圈。这个经济圈有密集的城  相似文献   

9.
张道刚 《决策》2005,(1):14-18
在中国区域政策版图上。东部、西部、东北三大区域政策板块构成了三个政策高地。剩下的中部在三重挤压下。陷入了“政策洼地”。当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中部时。实际上是在关注“政策中部”。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人们津津乐道的“经济中部”和“地理中部”已不复存在。从这个层面看,“政策中部”概念才是本次策划的主旨所在。事实也正在证明这一点。从“中部塌陷”的尴尬,到“中部崛起”的呼喊;从去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表述,到“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项任务之中;从官方和民间的热议,到电部六省频频出招推销各自对“中部崛起”的理解,在经历了东部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区域开发浪潮之后,“中部崛起”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0.
陈西川 《管理世界》2015,(2):170-171
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划分的四大区域,其经济发展状况反映了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深,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变化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要求应有新的区域经济划分方式与之相适应。本文认为,"两带一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新经济区域的划分是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自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京津冀地区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又一潜力巨大的增长极。河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但目前,这些比较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河北与京津两大城市的经济融合仍处于松散型,还没有形成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紧密型、直接型、协作型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全国新一轮区域合作掀起高潮等宏观背景下,发挥好比较优势,做活“环京津”文章,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对于环京津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挥毗邻优势,提高承载能力。打好“协作”牌。从世界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一种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津冀地区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如何整合市场和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进入21世纪,以京津冀为主体的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迅速升温,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经济板块。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中国现阶段要素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继上海都市圈、香港一广州都市圈崛起之后,京津都市圈也初见端倪,京津冀一体化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要保障京津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的顺利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加强。 一、京津冀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4.
隋建利  李悦欣  刘金全 《管理世界》2024,(3):16-36+73+37
经济韧性是经济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实现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体现。本文通过抵抗力韧性与恢复力韧性视角,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经济韧性内涵,并构建异质性扩张与收缩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基于经济扩张与经济收缩视阈,探究中国省际、区域、国家经济韧性的时空敛散及异质分化特征。研究发现:扩张期国家经济抵抗力韧性较低,“量”的恢复力韧性较高,东部地区经济抵抗力韧性不足,中西部地区具备一定“量”的抵抗力韧性,恢复力韧性不足。调整期西部与东北地区经济韧性下降存在时滞。收缩期国家与东部地区经济平稳性凸显,恢复力韧性增强。恢复期国家与东部地区经济扩张态势由降转升,“质”的抵抗力韧性与恢复力韧性提高,中西部与东北地区恢复力韧性未见增加;广东省、山西省、辽宁省和川渝地区对区域经济韧性的贡献突出。第三产业对经济韧性的贡献日益增强,东部地区产业“质”的韧性较高。实体经济对经济韧性起主要作用,技术市场发展初具规模,数字经济抗风险、助复苏优势有所显现,但是尚未成为经济结构的主导。本文的研究对巩固增强中国经济韧性,促进经济韧性的省际、区域协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才作为先进的人力资源,是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就京津冀的现状来看,区域内的人才,尤其是物流人才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大大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物流的一体化,影响了本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因此,京津冀地区政府,企业、物流从业人员应共同努力,为本区域物流人才的一体化开发与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工作、智力环境,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物流的一体化,提高本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不断提升政府协作治理水平。遵从PRED协同发展理念,运用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综合系统协作度测度法,对京津冀区域政府协作治理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三省市间政府协作治理水平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三地内部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三大子系统间的协作水平较低,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且分化趋势明显。为提升政府协作治理水平,要积极借鉴其他区域政府协作治理经验;在协作的前提下尊重地方政府治理的自主性;积极消除行政壁垒,加快一体化步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搭建有效的政府协作治理平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金融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京津冀区域中金融不协调现象严重,对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了较大阻碍。为此,本文在考察京津冀金融不协调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金融协调的基本框架,并从金融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法规条例和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促进金融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把“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作为两个试点地区,率先启动国家区域规划试点。但据国家“十一五”区域规划专家组负责人透露,京津冀的规划已经基本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认可,但“长三角”的规划还没有经评审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的起点之一,处于中国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地位。专家认为,这一地区作为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在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将带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及东北振兴,对于解决中国经济南北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特殊作用。当前,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尤其是京津冀北地区,面临着“起飞契机”。本期“战略思维”栏继续把环渤海地区的研究作为重点,刊发了安虎森、朱妍、刘刚、周立群、卢嘉瑞、刘洪滨等专家学者的文章,分别就环渤海的京津冀比“长三角”、“珠三角”缺什么,环渤海地区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如何依托环渤海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经济圈与“长三角”区域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也不强,但是有很强的产业合作基础。以加强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和拉动力。是提升京津冀经济圈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