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认为人和自然世界不存在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通过《女勇士》和《中国佬》两部作品,探讨了汤亭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表明了作者反对父权制的思想,启示人类应从二元对立论和男性中心论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资源,其所主张的"道法自然""贵柔守雌""万物齐一"为我们提供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诉求的范本。研究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道家生态思想,对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双重解构:论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实践中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茂林 《江汉论坛》2007,9(5):119-122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性别歧视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学、自然、女性、文化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策略是:质疑、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菲勒斯中心主义".其文学实践是研究自然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揭露、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女性意识;质疑和解构西方思想中文化-自然和男人-女人的二元对立,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生态女性主义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多萝西·史密斯采取女性的立场论,对传统社会学排除女性的主体经验进行批判,聚焦于日常生活世界,力图改变社会学家思考世界和从事研究的方式,建构一门女性主义社会学.本文重点讨论以史密斯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在理论、研究方法与经验研究上达到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占卜者》:女性的自然回归之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加拿大当代经典小说<占卜者>,对女主人公莫拉格与自然和男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莫拉格的一生就是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依恋自然、逃离城市、反抗男权、回归自然直至融入自然的过程.小说体现了女性和自然问密切的精神联系以及对男权价值等级观念的反抗,蕴涵着浓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演化经历了生态危机本源论、生态本质主义、性别正义等重要阶段,不断深化。以我国学者基于中国经验对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借鉴与检视为视角,考察国内外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关系、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美学范式的差异,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性、关联性成为我国本土批评对西方生态本质主义的修正观点;第二,性别政治与社会政治的同构性,决定了我国生态女性主义的宏阔视野与批判性特质;第三,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没有满足于道家思想等传统理论的外用,而是时刻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思辨与警醒;第四,相较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实践的窄化与偏颇,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提供了社会化批判视野。生态女性主义丰富了我国文学叙事与美学阐释的空间与路径,提供了诸多叙事创作启示。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身份建构理论不主张把妇女和自然看作同类的和延续性的整体而抹杀差异,也不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异化和对自然的统治.在批判性重构女性一自然和人类-自然的关系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努力发掘相互性自我中存在的理性,这种理性能够珍视世界上不同文化和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与世界上其他生命和存在一起参加到共同生活的对话中来.由于生态女性主义能够跨越其理论疆界,吸纳其他理论的精华,因此在身份理论建构中能摆脱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的羁绊,为我们提供一种打破和质疑统治意识形态话语的人类身份和人类与非人类自然关系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霞 《学术探索》2014,(5):122-126
美国作家E.B.怀特在小说《夏洛的网》中以生动幽默的笔触构筑了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在两者的双峰对峙中,怀特呈现了人类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自然世界的清新美好、动物的友爱互助,从而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爱、友谊等问题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夏洛的网》所呈现的幻想世界中,夏洛、坦普尔顿等动物有深刻的寓意,并形成对比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9.
曾洪伟 《船山学刊》2007,(4):173-175
女性主义诗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肇始于欧美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和理论形态.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在文学领域的自然延伸.它以其鲜明的性别意识(以女性的视点来检视一切文学文本,并努力建构属于自己性别的诗学体系),决绝的反叛姿态(彻底颠覆和打破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强权统治和话语暴力),超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积极吸纳各种现代和后现代思想资源,并孕生出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纷繁复杂的女性主义批评分支)而备受西方文论界的瞩目和青睐.  相似文献   

10.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女性主义的时代拓展和理论综合,是新一代的女性主义.除了更明确地集中于应对生态环境这一时代性难题,它也同时承认第一代、第二代女性主义议题的现实重要性,并试图辩证地理解与平衡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自由主义一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对女性作为一支平等的政治力量的诉求,激进的一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关于解构传统政治合法性的男性主义基础的要求,生态女性主义对如何发挥女性天然具有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并引导男性来共同创建一种生态社会的追求.不仅如此,生态女性主义力图成为一种真正全球化的生态主义理论与运动--不仅强调一种超越地区、宗教、阶级和语言的跨文化感知特征,而且非常希望能够达成与其他社会运动特别是环境、后殖民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联盟或联合.生态女性主义不仅大大丰富了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与运动的政治内涵,而且清晰展示了人类现代社会绿色变革中的性别化视角与向度.  相似文献   

11.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刻画出现代社会的三种爱情模式及其困境,并通过对托马斯与特蕾莎在农村幸福生活的描述探讨了当代社会守护完美爱情的一种可能性:回归自然,过一种感性牧歌式的生活。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反思以及对自然和女性的尊重,体现了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郑娴 《兰州学刊》2007,6(8):20-21
阿伦·奈斯"生态智慧T"对西方生态思想和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奠定了深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更重要的表现在生态哲学家们对它的争议上.文章试图通过探究阿伦·奈斯"生态智慧T"所遭到的来自生态女性主义和社会生态学的激烈批评及其回应来深入"生态智慧T"的思想实质和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批评理论近年成为一种显学.它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语境下诞生的.它是对男权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双重解构.生态女性主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迅速全球化.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到中国后,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在21世纪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果.国内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在21世纪更具开放性和对话性.国内学者以极为开阔的视野把这种新生理论与多种文论、多种学科和多种文化结合起来,使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焕发出特有的活力.但是国内研究还存在理论界定不清晰、极端主义倾向以及与国情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提倡女性在社会和自然中保持独立自主、意识自由、多元发展,这一思潮的提出对探讨女性婚姻观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文章以生态女性主义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经典文学作品《逃离》和中国作家萧红的经典作品《呼兰河传》为例,对中加婚姻观中的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进行了比较.其中,包括对传统观念、舆论影响、原生家庭三个外在维度和对女性性格、面对冲突两个内在维度的探讨.中加婚姻观各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生态女性主义中所提倡的女性独立自主、理性发展应该得到重视和鼓励.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及其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女性主义法学发展的历史 ,分析了女性主义法学产生的思想及社会根源 ,提出 :现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及西方社会固有的人文传统 ,都将使女性主义法学思潮长期存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李倩 《学术界》2012,(7):241-245,285
厄休拉·勒古恩在其科幻小说《黑暗的左手》中把"虚净无为"、"阴阳和谐"等道家思想的精髓和西方女性主义糅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没有性别差异的世界,发展了"双性合体"理论,使其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拓展了此理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网络女性主义借势信息与网络技术而繁荣,其背后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积淀.基于电子人概念的社会科学意义,网络女性主义经历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并从科幻小说中汲取营养.对早期女性科学家的发掘亦给力网络女性主义,致其20世纪在90年代盛极一时,于维纳斯母体组织、老男孩网络和世界网络女性主义大会的助推中走向全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者的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论文涉及该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作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作为人性发展的一种哲学和思辨理念,在各个方面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和发展。20世纪以来,西方女性主义在政治上的诉求深刻地影响着其在人文领域的表现,就是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的激荡和融合,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也深受女性主义影响,尤其是在存在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相互转化中这种表现尤为明显。分析这种女性主义的表现和特质,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文学和更广阔意义上人文学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是莫里森作品的一大主题。本文通过阐释其作品中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男权主义和生活环境的三重压迫下的命运,逐步深入分析了其作品中展现的黑人女性历经苦难,不断抗争,重塑自我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博爱的母性女性主义思想,从而探讨了莫里森如何执着地在作品中为黑人女性寻找出路。相对于激进抗争的女性主义思想,莫里森更衷情于与基督教博爱观相结合的母性女性主义思想,那就是要朴实自然、乐观坚强,用爱心去包容一切,与周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