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新常态"并不意味着经济低迷,而是向正常状态的回归,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应改变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预期,逐步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形成"新常态"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河南省考察时谈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论述被一些学者概括为"习近平常态"。联系到目前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再平衡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新常态"还是"再平衡",都将对"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的这段话确认了中国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来说,"新常态"预示着后危机时代经济恢复的过程依然缓慢而痛苦。但正因对这种容忍的态度有了基础,服务主导、创新主导和消费主导"三大主导"思路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的这段话确认了中国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来说,"新常态"预示着后危机时代经济恢复的过程依然缓慢而痛苦。但正因对这种容忍的态度有了基础,服务主导、创新主导和消费主导"三大主导"思路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本来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于描述中国经济的一个词,可是近来越来越被“跨界”指称中国政治,一些媒体更是将其合二为一统称“习近平新常态”。这或许会引发一些讨论,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新常态,为什么又能够出现新常态。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最先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7月29日,习近平在同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  相似文献   

6.
<正>新常态下,不仅需要发展速度的换挡、发展方式的转变、增长动力的重构,更需要把公权关进制度"笼子",置于"阳光"下,倒逼领导方式和执政行为的改进,推动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以法治新常态护航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这三个字,现在很受热议,但从我做企业近30年的角度来说,其实"新常态"是司空见惯的。为什么?因为我从1989年领导杉杉至今,每天都必须面对新的竞争、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竞争,而且要快速接受和融入"新常态",否则杉杉早就倒在沙滩上了。我曾经看到无数和我们同时期创业的企业,结果都因为没能融入"新常态",不是消失,就是今天处在更大的危机困境中。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是我国当前经济特点的新概括,在"新常态"背景下,物流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新常态",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现阶段的成果做了分析,并就物流业在"新常态"下的若干表现作出了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然而由于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破解,加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新老问题累积叠加的困难。"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必须首先解决最突出最要害的"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  相似文献   

10.
<正>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11月9日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是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讲这番话的。观察家认为,中国领导人发表"新常态"之论,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号:走向"新常态"的中国也将给处于缓慢且脆弱复苏中  相似文献   

11.
正推荐度指数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在宏观经济领域被西方舆论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也呈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做出以上表述。于是,“新常态”变成时髦词汇,  相似文献   

13.
《决策》2015,(Z1):104
新领导力《新领导力》刘峰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年12月当下中国最缺少也最需要新领导力,新常态与治理现代化需要新领导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需要新领导力。新领导力之"新"就新在与新常态的引领相关,与现代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相关,与顺应时代大趋势的新领导观相关。作者刘峰教授是国家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从事领导学研究已30年。作者对新领导力进行了科学化和中国化的努力,在他看来,新领导力=决策力*影响力。从外部特点看,新领导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最先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7月29日,习近平在同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月9日,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他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后,在12月1日同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12月5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2月13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着重强调:“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综上,习近平关于“新常态”的六次重要论述,折射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经济思维。因此,梳理和探究“新常态”语境下习近平关于经济发展的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党委办公室作为各级党委的"前哨"和"后院",服务党委最直接,联系各方最紧密,对于抓好党委决策部署落实起着"参谋部"和"助推器"的作用,职能重要,地位突出。新常态下,各地党委办公室要适应复杂局势,提升工作水平,肩负起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一、具备两种状态,即适应新常态、增强上进心进入新常态,环境变化之大、工作要求之严,前所未有。要在政治方面向中央看齐,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经济方面强调转型升级,不仅要速度,还要质  相似文献   

16.
《咨询与决策》2014,(9):78-78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含义丰富、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什么是新常态的“先手棋”?新常态下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难题?哪些领域的改革将迎来“时间窗口”?学界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把脉中国经济温度,新常态的形象正在不断具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经济告别高增长,"新常态"进入第四个年头。宏观"微调"在每一次经济急速下行时都大显身手。循着2014年末经济走势的温和回升态势,你甚至可以得出结论,有了2014年11月的降息,再加上预期中若干次降准,政府驾驭"新常态"的水平日益成熟,似乎无需下探新的增速,中国经济已经可以在中高速中稳定过渡。可如定量化分析,一次降息,央行近万亿元的宽松,换来的只是与上季度等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正在从严管党治吏新常态下,如何严防和纠正干部"带病提拔",是摆在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从近年查处的"带病提拔"案例看,当前干部"带病提拔"问题主要有权力独断型、利益至上型、情感偏向型。究其原因,既有干部本身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法纪观念淡薄等问题,也有组织部门教育管理不到位、考察失真失准以及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缺位等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机制不健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热议经济工作新常态,对此笔者认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不仅要在思想上端正认识,而且要在思维方式上全面革新,更要在具体办法上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言行一致围绕新常态,一切为了新常态,坚持实践新常态,真正把握新常态的精髓。依笔者之拙见,适应新常态,当务之急是要做到"三不"。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一把手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交流任职成了一种常态。"空降型"一把手进入新单位、新岗位,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