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进入风险社会后,由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打破了社会原有秩序的平衡,从而导致因果链条的颠覆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颠倒,最终致使传统的非政治因素具备了政治作用,那么政治重建就成为了必然的时代话题和理论焦点。然而,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进行政治重建并非易如反掌,因为其中所蕴含的风险问责与责任主体虚位之间的悖论、民主悖论、社会保险悖论和理性悖论使政治重建举步维艰。通过对这些悖论的揭示,就为风险社会的控制和治理从重视个人利益的作用、"未来"与"现在"之间的关系、民众的切身利益三个方面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先锋艺术存在着难以规避的悖论。本文从传统与反传统、艺术与反艺术、历史化与创新三个层面探讨了其悖论性的特征。在检视先锋艺术的内在矛盾与合理内核中,彰显先锋艺术在悖论中生长的意义,以期达到对先锋艺术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3.
道德认识悖论是道德认识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道德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一般可分为三种主要形式:辨识悖论、知行悖论和德性悖论。造成道德思维的自相矛盾有多种原因,我们可以从认识论角度、主体性角度和社会性角度对道德认识悖论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道德认识悖论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对社会道德的发展、个体道德认识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面的。道德认识悖论是一面"双刃剑"。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由盛转衰有其复杂的原因。本文试从主体悖论这一视角出发 ,并从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方面来对其式微之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解决悖论的可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特设的理论路线,一种是面向事物自身的非特设路线,但特设理论路线困难重重,而非特设路线的理论前景光明。由此,进一步可以对罗素的三个悖论进行真实意义上的解决,将这三个所谓悖论排除在可能的逻辑矛盾之外,从而将其从悖论的行列中去除。  相似文献   

6.
经济伦理有其可能性与合理性的逻辑-历史条件。经济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三大悖论:目的-工具两难的价值悖论;"立法者"-"阐释者"僭越的规范悖论;制度化"围城"的实践悖论。三大悖论导致了经济伦理的三个文化危机:动机危机;合法性危机;合理性危机。悖论危机迫使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伦理至今仍是一个虚拟命题。  相似文献   

7.
自从伯努里(Daniel Bernoulli,1738)提出圣彼得堡悖论以来,传统的期望货币价值(EMV)准则遭到了颠覆,期望效用价值(EUV)准则逐步得到确立,并在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然而,EUV准则并不是一个完善的准则,不能很好地对超级圣彼得堡悖论、阿莱悖论以及Ellsberg悖论进行解释,这是比较令人失望的。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本文提出,在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中,人们所关心的不是货币价值,也不是效用价值,而是状态价值。在状态量化、状态-收益函数插值等方面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决策悖论问题进行了演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期望状态价值(ESV)能够成功地同时消解圣彼得堡悖论、超级圣彼得堡悖论、阿莱悖论以及Ellsberg悖论,显示了相对于EMV准则以及EUV准则的ESV准则具有新鲜的生命力,为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 孙启明同志在《试论狭义悖论的产生和消除》(见《安徽大学学报》89年第2期,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批评了我关于“悖论不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使然,但是以逻辑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观点,并从狭义悖论存在的条件和关于说谎者悖论及所谓“理发师悖论”之推论的分析方面,对与之相反的观点进行了论证。非常欢迎这种学术性探讨。我对孙启明同志的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在此作一答复,并期望学术界有更多的人关心和参与悖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认知悖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哲学和逻辑意义.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视角去分析,对认知悖论的理解就可以豁然开朗.以"意料之外的鸡蛋"、"意料之外的老虎"和"刽子手悖论"三个悖论为例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都根源于混淆了思维和存在,以及与思维和存在的区分相联系的两种"知道"("后知"和"预知")和两种"真"("反映真"和"预期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塞尔登连锁店悖论指出了博弈中人们面临的一个理性困境:按照博弈论的理性规则推理得出的合理行为,事实上却是不合理的。从逻辑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疑难。根据悖论标准,塞尔登连锁店悖论可界定为严格的逻辑悖论。学者们对该悖论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该悖论的消解对博弈论、逻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