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场革命,它拉开了现代小说向传统小说挑战的帷幕。本文所要论述的散文化倾向,在《狂人日记》中就有了体现。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具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表现了“题材的片断性和主题的集中性的统一。《狂人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的,按题材它应属于散文(当然,也有诗歌形式的日记,但更是“情文”),把它运用到小说中作为结构小说的一种手法,便于把日常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探求     
小说是日常生活的各种叙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不可证实的。小说家为我们叙述类似日常事件的事件,他尽可能地给它们以现实的形象,甚至可以达到错觉的程度。小说足以产生它所叙述的一切。因此它是最好的现象学的领域,是研究现实以何种方式显示给我们的最好的地方。所以说,小说是叙述的实验室。对小说进行不同形式的探求(所谓的形式主义)可以让我们看出我们所习惯的形式的偶然性,揭开它的面目,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定型的叙述之外所隐藏的或遮盖的一切。不同的叙述形式正适应着不同的现实。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在以极大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叙述技巧已经不足概括一切新发生的关系。我们无法在意识内把外来的一切感受梳理清楚。把小说的情节运用于现实,非常复杂,它的“现实主义”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也就是允许我们把它特别提出来作为文学类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预示着一个空间时代的到来。现代派小说在哲学观、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上,以一种空间性姿态而与传统小说迥然有别。这种小说的空间性不同于以时间性为线索的小说,而是以并置性和同时性所构成的意义网络。它邀请读者的积极参与,从而激活小说文本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4.
蔡梅娟教授所著的<中国小说审美与人的生存理想>一书似是一本透视中国小说历史发展的书,因为它大体勾勒了上古神话的小说特性,又以特定的视角描述中国小说的历史演进.但这并不是本书的价值所在.我认为,本书特有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历史性,而在于它以一种特定的理论视角揭示中国小说共有的审美特性,这就是以人的生存理想为坐标,透视中国小说审美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5.
反讽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批评概念,它包括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等不同的形式。赵树理的小说无论在言语层面,还是在小说情境与小说结构上,都具有反讽艺术的特点。在此以赵树理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为例,分析他小说里的反讽艺术,企图从这一的视角打开展示赵树理小说艺术魅力的另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作家之一。他除创作了一批惊世骇俗的作品外,还撰写了小说理论专著《小说论》和大量有关小说的理论文章。它们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真诚的情感、对美的热烈追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观。小说观归根结底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而要理解它就必须将它与具体的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联系起来。郁达夫的小说观也是历史赋予他的选择。它和五四时期的政治、经济、社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有两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一是传统小说的自身转化,一是外国小说的影响.其中,外国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翻译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以梁启超的小说翻译为考察对象,从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叙事模式和小说语言等四个方面探讨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两个辉煌的时期:一是宋代话本小说,它奠定了古典白话小说的模式;一是晚清小说,它为“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起了先声的作用.之所以说晚清小说是辉煌的,这是由于它是在声势浩大的“小说界革命”的号召下,在小说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兴起的,有着明确的为改良政治服务的指导思想.晚清小说及晚清小说理论的繁荣兴盛,这是过去任何时代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著名的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一书中说:"小说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庞然大物."[1](P7)正是由于它的庞大,在它的身边也吸引了无数的好奇者和征服者.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是当代中国学者中试图征服小说这个"庞然大物"所做的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小说修辞学建设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
微型小说又叫“信息小说”、“新闻小说”。它与新闻艺术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显著的新闻性特征。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古代小说经常会表现出情节上的雷同。给人一种“拼凑”、“嫁接”之感。一些具有典型意味的小说情节几乎成为创作模式,被长时间地、跨界限地“借用”,对此,我们可以概括为“小说的情节模式”。这种情节模式在小说的发展演变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确保小说传统的稳定延续,而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小说创作缺乏新意、平庸雷同的佐证。以“清官折狱”类型的小说为分析对象,探讨常规性模式和非常规性模式在公案小说中的表现,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12.
谈小说教学     
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形式,它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多数文学作品,或者可以没有人物,或者可以没有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比作一曲气势磅薄的交响乐,那么,问题小说派则是这乐章的序曲.所谓问题小说,即是以小说的形式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凡“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解决的,是问题小说。[1]翻开人类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任何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反响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或课或浅地提出一些社会问题.宽泛地说,凡是思想性和社会针对性强的小说,均可纳入“问题小徽.不过本文所论及的问题小说有其独特的含义.它是“五四”时代启蒙思潮的产儿,“是‘五四’启蒙主义精神和初步入世的青年学生的社会热情和人生思…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小说即新写实小说。它有明显的写实成分却称为“新”,它与“旧”的现实主义小说有哪些不同,本文将以传统现实主义作为参照系凸现新写实小说的特点即“新”的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对晚清创作与小说批评的影响很大,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近年来,不少同志对这一理论表示了肯定的意见。有的说它“代表着当时先进文学思想的最高水平”,有的认为“作者已经谈到了小说以形象反映生活的特点,涉及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等问题”,有的断定“他比较明确地揭示了小说形象化和典型化这一基本艺术规律”,因而礼赞它是“高论千言出胸臆”,等等。然而,当我们细读梁启超的有  相似文献   

16.
一小说是一个家族。从篇幅和容量来说,这个家族的成员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微型小说,比起它的大哥二哥——长篇与中篇来,它的篇幅微、文字少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与短篇小说的界限就不那么分明了。鲁迅的《一件小事》和契诃夫的《变色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探讨小说的本质特征,认为将小说视作主观心灵的自我表现,或者看作纯然客观反映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偏颇之见。小说要建立起生命过程的完整形式,它应是主客观两者的有机而完美的遇合、统一。结论认为,从本质上看,小说恰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想象性叙述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一 “文字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 郭沫若作为“五四”时期诞生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不仅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体现了新文学的创作成就,同时也以自己的小说创作首开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 郭沫若的小说创作成就虽不及诗歌及后期的历史剧创作,但它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鲁迅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现实主义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同时,郭沫若却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实践着另一种文学体式——散文化抒情小说;所以我们不应该以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作标准去评价郭沫若的抒情小说创作。无庸讳言,郭沫若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198 7年几乎与“先锋小说”同步在当代文坛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小说创作潮流即“新写实小说” ,还有人将其称为“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派”等。面对这股小说潮流有评论者说它是现实主义 ,有人说它是现代主义 ,还有人说它是自然主义 ,说法众多 ,不一而足。新写实小说虽有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诸多方面的“新”的特性 ,但从大的范畴上看它仍是属于现实主义的 ,它的“新”只是现实主义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有自己的创作规律和基本属性,对于微型小说来说,也同样适用。但是由于微型小说的篇幅短小,所以它又派生出了自己独特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