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世宗为维护女真民族传统,保持女真人的强悍战斗力,保证女真人的特殊地位,施行了以女真为本的政策。金世宗的女真为本政策格外受到后世统治者和史家的重视,也成为史家从总体上评价金世宗以及金朝社会政治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从大定年间具体的社会历史状况出发,从四个方面对金世宗以女真为本的政策进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2.
金朝对西北地区驻牧的契丹等游牧民族,保持原辽朝的社会组织形式——部族、糺,对其进行统治。“糺”偏重军事,部族侧重于生产,皆为金朝分番守边。金朝任命的部族、糺长官女真人多,契丹人少,下属官员则以游牧部族的本族人为主,在强化统治的同时对游牧部族实行因俗而治。海陵王末年爆发了大规模契丹抗金斗争,在平叛之后,金世宗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契丹人的措施,但仍未能完全阻止契丹人反抗女真统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金世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秉政廉洁,采取了一系列廉政措施。金世宗选用人才务以公正清廉为先,并注重依此考察官员的优劣.他实施了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廉察措施,注重监察机构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作用,对贪污者严厉打击,对廉能者提拔重用,而收到了廉政建设的实效。一批贪官污吏被罢免,代之以廉洁能吏,在官僚的机体中注入了活力,从而使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社会经济出现生机:“故大定之间,郡县吏皆奉法,百姓滋殖,号为小康”,使金朝终于走出了正隆以来政治、经济的低谷.  相似文献   

4.
论金熙宗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熙宗即位以后 ,及时调整了金宋关系 ,开始了统一制度、整顿经济秩序等各方面的改革和整领 ,使金朝统治从武力征服转向以文治国 ,如同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变女真原始社会为奴隶社会一样 ,金熙宗变“女真旧制”为全面采用汉制 ,促使女真奴隶社会迅速转向封建社会。与海陵王和金世宗基本沿袭金熙宗所确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相比 ,金熙宗为金朝历史转型所做出的贡献 ,则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贞懿皇后本是金朝五世主金世宗完颜雍的生母,为金世宗在辽阳称帝建立大定政权,立有奇功。但是《金史》卷六四贞懿皇后传所记史事却很简略,只记姓李,未载名字。死年为“正隆六年(1161)五月”,未载出死去的确切日期,更漏记了生年,故此无法确知贞懿皇后是年故去于辽阳清安禅寺时的  相似文献   

6.
金朝的北部主要指上京、东京、咸平、临潢、北京、西京6路。其北部边疆地区,外与蒙古高原诸部相连,边疆地区有女真、契丹、奚、汉族等杂居。世宗继位于辽阳,对于北部边疆格外重视,通过镇压契丹族起义、移民、征伐蒙古高原诸部、修筑界壕、榷场、赐宴等方式,加强国家对北部边疆的经略。这些措施促进世宗一朝金朝北部边疆相对安定,但是措施的弊端,给金朝北部边境稳定局面下留有深厚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女真学是在金太宗的支持下随着女真字的创立推行而建立起来的。金世宗、金章宗时期是女真学的发展阶段。具体而言,世宗在经历一系列尝试之后于大定十三年设立女真进士科,并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备的女真学校系统和选拔制度。章宗时情形有些变化,女真学尽管因他保持国俗的提倡仍很兴盛,但汉族学校显然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卫绍王、金宣宗、金哀宗时期由于政治日益衰落和经济困窘,金朝政府无法再为女真学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与稳定的政策支持,加之女真族汉化的日益加深,女真学迅速衰落。但女真学在提高女真人文化素质、塑造女真崇儒尚文的社会风气,以及为后世教育发展提供鉴戒的历史价值都是不容抹杀的。  相似文献   

8.
尚钺同志在他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第二五○页说:“金世宗时期,是金人所谓‘郅治’时代,但汉族人民的反抗暴动和起义的记录特多,较大的起义有十多次。大概金人统治的其余时期,因为政治紊乱,无记录可寻。”仔细研究金朝历史的结果,我们觉得这段话是不完全符合于历史事实的。尚钺同志的这一论点,大概是承袭着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简编的论点而来的,而范文澜同志的论点,又显然承袭着赵翼二十二史剳记的论点而来的。二十二史剳记卷二八“大定中乱民独多”条说: “金代九君,世宗最贤,……然二十余年中  相似文献   

9.
金代女真在学习周围各民族特别是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自身的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它的政治文化尤为引人注目。在汉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以金朝为正统、以南宋和高丽为夷狄的政治观。在金朝前期,女真人实际上是站在“夷”的角度上来看待“华夷之辨”的。世宗、章宗时期,金朝是站在“华”的角度上来对“华夷之辨”加以引申和利用的,申明自己已是典章文物繁盛的堂堂华夏“正统”王朝了。到了章宗、宣宗时代,金朝又进一步掀起了德运之议,自居正统,将南宋贬入“闰”位。金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胆地宣称自己是“华”,大胆地追求正统,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金朝统治阶级未超出以“华夷之辨”理论来解释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的范畴,只能陷入“非华即夷”、“非夷即华”的二元悖论中,不能确立共同为“华”、平等相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金世宗时期廉政建设的卓有成效与其实施正确的廉政举措密切相关。金世宗通过以身作则和节用恤民倡行廉政;坚持以廉为准选任官吏,以便在官场形成清廉之风;通过建章立制,尽可能减少官员腐败的机会;坚持严格监察与重典惩贪相结合,以使亲贵束手、百僚畏惧。金世宗一手倡廉、一手治腐的"两手抓"的廉政思想,在其执政期间得到了切实推行,涤荡了前朝官场的贪贿之风,取得了风清政明的廉政实效。  相似文献   

11.
金朝与蒙古草原游牧部落的羁縻关系始于金太宗天会三年,其后逐步建构发展起北方游牧部落朝贡关系,直到金卫绍王大安三年蒙金全面开战为止,大约存续了80多年。金朝采用剿抚结合的手段经营对北方游牧部落的羁縻统辖关系,以北部缘边东北、西北、西南三路招讨司为主,管理游牧部落的朝贡活动,设立榷场进行互市,对蒙古、阻等部落酋长实行册封、宴赐制度,但不允许朝贡成员入内地朝贡,通常在界壕贡场对朝贡者进行回赐。金朝多次出大军镇压草原游牧部落的反叛者,表现出具有强力色彩的羁縻关系。随着北方游牧部落日益强大,金朝直辖区与草原游牧部落朝贡区的分界线"界壕"一再向南内缩。成吉思汗对金开战,结束了北方游牧部落与金朝的羁縻朝贡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为金世宗完颜雍的母舅,世宗朝第二任尚书令。他曾参与推翻海陵政权的斗争,为世宗开创一代帝业立有定策之功。在研究李石的过程中,我对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曾试作探索,为抛砖引玉,略书管见。  相似文献   

13.
韩晓燕 《东岳论丛》2005,26(2):124-127
吏治的好坏是关系地方经济发展、教化推行、社会稳定的基础 ,而吏治清明与否与最高统治者能否重视和选拔德才兼备的清官能吏、地方官吏执政素质的高低及对官吏的监察是否到位等都有直接关系。在两汉地方治理中 ,改善吏治是齐鲁籍官员实践活动较为集中、较为突出的方面 ,具体体现在廉洁自律、执法严明、整顿吏治几个方面 ,对两汉地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也为后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阿城县,是金朝(1115—1234年)前期的都城,又是上京路的治所,称作上京会宁府。在阿城县城关南二公里处,金上京会宁府的城阙至今犹存,当地人称作白城。金上京是金朝前期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金太祖阿骨打在这里称帝建都,历太宗、熙宗二朝。1153年(贞元元年),海陵迁都燕京(今北京)后,这里仍是五都之一,设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诗歌史上,宋诗宋词是一高峰,在其熠熠光彩的辉映下,金朝诗词的地位显得十分黯淡,长期以来,它成了被研究者忽视的一隅。固然金朝诗词以成就和影响论,绝难同宋代诗词相提并论,但它却具有它自己独特的面貌,理应进入研究者的视域。在金朝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首推金海陵王。人们在论及金源诗词时,必然把目光投向这位女真族强人。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金朝的具体庙制,史乏详载。经笔者考证,金基本实行"七世之庙"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庙室经历了一个变易的过程,出现"八世十二室"等局面。金朝太庙属"同堂异室"①之制。  相似文献   

17.
公元12世纪初,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建立金王朝,随即挥师南下,灭辽克宋,占据了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在金朝的120年间,我国北方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金源一代文学也以其独特的风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无可取代的一席之地。然而,在很长时期里,金...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二三二年,蒙古军与金军在河南钧州(今禹县)三峰山遭遇,蒙古军以寡敌众,全歼金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三峰山战役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金朝的命运。但是,这一次意义重大的战役,还没有人作过专门的研究。本文拟对这一战役的经过作简要的说明,以期有助于对金、元之际史事的了解。十三世纪初,北方草原上出现了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政权。统治我国北方的金皇朝,很快便遭受了新兴蒙古政权的攻击。在一二一一年与一二一四年之间,蒙古军先后攻占了河北、山东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十来个孤立的大城市仍为金朝所据守。面对着这样危险的局势,金朝统治者被迫求和,蒙古军在勒索和抢劫了大量财物和人日之后,退回塞外。这是双方战争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19.
金朝建立之初便与蒙古高原对立。1124—1130年耶律大石控制漠北。1130年可敦城之役,金朝将耶律大石驱出蒙古高原,但蒙古高原各部与金朝的关系并未缓和。就在1130年可敦城之役时,金将耶律余覩为了追击大石,向蒙古各部征兵,结果遭到拒绝,金兵无功而还。蒙古高原各部中除漠南鞑靼和塔塔儿部外都不在金朝控制之下。 1135年金熙宗即位。此时金宋间的大规模战争基本缩束,金朝有条件集中力量对付蒙古高原了。但金朝面临的蒙古高原与辽初不同,这时的蒙古高原各部已很强大。当金熙宗想用武力征服蒙古高原时,就与蒙古、克烈等部发生了连年的战争。  相似文献   

20.
论金代文学中所表现的“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对峙时期,双方都以华夏正统自居。南宋一方,由于遭到金的侵略,退处半壁江山,因而爱国主义高涨。而在金朝内部,伴随着整体性汉化的趋势,同时因为证明其统治中原地区合法性的需要,也产生了“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这种思想意识在金代文学中有着系统而鲜明的表现。金代文学表现“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熙宗、海陵二朝,汉化的开展与政治统治的需要催生了华夏正统意识,这种意识一产生,便在诗文作品中有所表现;二、世宗、章宗二朝,汉化的完成和“文治”盛世的出现,使得华夏正统意识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自居华夏正统而视南宋为“蛮”、“夷”的极端思想,这些思想意识在当时的代表性作家那里有鲜明的反映;三、卫绍王、宣宗、熙宗三朝,由于中原地区受蒙古、南宋的双向进攻,金人的“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不弱反强,在亡国之际大放光芒。这种光芒投射到了元好问等一批金末文学家的反映沧桑之变的作品里,而元好问编纂《中州集》更表明金人的这种思想意识已经得以升华。这种思想意识最终为南宋遗民所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