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霞 《理论界》2010,(5):111-113
论文回顾了新闻自由在英国和美国的早期发展历史,总结了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理论的主要命题和五个理论假设,并以亨廷顿的理论框架分析新闻自由的在英国和美国的早期历史发展,得出如下结论:新闻自由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它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非一种价值中立的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新闻自由应该被置于发展主义的媒体制度框架中加以考察;对中国而言,从现实的角度看,还应该考虑到儒家价值观的一些元素对中国人的自由观和新闻自由观的影响,乃至对媒体制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云会 《理论界》2008,(7):221-223
1948年《英国国籍法》规定了战后英国对英联邦及英属殖民地的公民实行自由移民政策。但是英国政府和民众对有色移民的忧虑和歧视贯穿始终。1962年,英国通过《联邦移民法》,自由移民政策被有限制有条件的移民政策代替。种族因素在战后英国移民政策的转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战后英国移民政策中的种族因素加以分析和透视。  相似文献   

3.
框架是组织意义生产的潜在规则,它以话语符号为载体,在媒体文本中体现;框架分析是通过探究话语符号中的蛛丝马迹来揭示文本背后的规则;隐形规则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意义生产者对相同事实而采用的不同架构方式及其产生的差异性效果.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比较主流外媒中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与英国的《泰晤士报》对"中国制造"召回的报道框架,能够有效分析媒体话语背后的框架并凸显其特征.美国媒体多将产品质量问题视为中国政经体系的整体性问题,而英国媒体更多从企业是否恪守道德或中国遵守国际产品标准角度将该问题作为个别事件而加以报道.不同架构方式反映出了英美两国媒体在价值观和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对司法审判活动的监督,具有充分的正当性依据,但并不应该是没有限度的。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一定程度上的排斥性,新闻媒体与司法审判各自运行机制的对立性,过分强调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损害性,决定了对新闻媒体监督司法审判必须进行合理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新闻监督可以起到弘扬法制、监督司法权正常运行、防止司法不公的作用;但如果对新闻自由不加任何限制,也可能使之成为破坏司法独立、损害司法公正的工具。本文从媒体介入司法程序的原因、介入方式、产生影响的途径、新闻传媒介入的积极意义与负面作用等方面对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规范媒体介入提出了建设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移民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了改变 ,由原来传统的自由移民政策改变为限制移民政策。这种改变与帝国的衰落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的陪审制度属于英美陪审团制,但它在价值趋向上追求新闻自由与审判公正之间的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相应的制度,如对新闻自由实行限制,防止新闻宣传造成陪审团的偏见、对审前偏见提供救济以及对审判过程的其它环节中陪审团的权限加以限制等.加拿大的经验对于我们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控制的限度即对新闻控制本身进行必要的控制。然而,新闻控制的限度在哪里?即适度控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控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只能作一些原则性的讨论。新闻控制的实质是对新闻自由的控制,因此关于控制的限度问题,实质上考察的主要是新闻控制与新闻自由的关系问题。新闻控制限度的理论含义就是让新闻自由不要超出它不应超出的范围,防止新闻自由的滥用。因此,新闻控制的内在精神是保护新闻自由的实现,不是要缩小新闻自由的正当范围。而且,构筑新闻自由边界范围的"篱笆",是具有权威性的法律规范,任何与法律相抵触的约束、限制、干涉都是不合理的控制,这就是现实的新闻控制限度的根本含义。  相似文献   

9.
陶南颖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52-154,160
自《2003年刑事审判法》颁布以来,英国刑事相似事实证据规则发生巨大变革。新法将相似事实证据归于不良品格证据项下,并废除了普通法上的相似事实证据规则,改而以类型化的一般相关性为可采性标准,并辅以详尽的采纳程序。这虽然改变了普通法严格的可采性标准,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却大大简化和统一了相似事实证据规则的适用,也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阿兰.霍灵赫斯特凭借其长篇同性恋小说《美丽线条》荣获2004年英国最高文学奖项曼布克小说奖。霍灵赫斯特和他的《美丽线条》是否当之无愧?我们通过简述《美丽线条》的故事梗概、霍灵赫斯特的背景以及英国、美国主要媒体的述评,可以对该问题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1.
姜显昱 《理论界》2008,(7):168-169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媒体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取决于媒体对新闻自由的把握以及政府对媒体处理新闻事件的支持态度。因此,媒体要更好地实现公众参与,更有效地监督政府,更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与政府能够通过对话达成共识与团结。  相似文献   

12.
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叶的近百年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启动、发展和工业霸权的确立,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实现了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的转变。新兴工业企业家群体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防止爱尔兰竞争的实用主义目的,联合起来反对符合自由贸易原则的1785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通商条约草案》。他们为开拓法国市场,又以自由贸易为借口,支持1786年《英法商约》,并不惜与传统制造业决裂。1830年代英国工业化优势牢固确立后,以自由贸易的名义占领广阔的世界市场则成为企业家群体追求的目标。为此,他们支持并领导了反《谷物法》运动,推动确定了自由贸易政策。英国企业家群体并不是自由贸易的天然拥护者,实用主义和自身利益决定了其对不同贸易政策的灵活立场。  相似文献   

13.
王一怀 《学术论坛》2004,(3):153-156
澳大利亚的陪审制度来源于英国,在英美法系中更多地保留了英国普通法的传统,体现了审判公正优先的价值。为保障陪审审判公正,澳大利亚陪审法在陪审员的代表性、当事人的异议权利、陪审审判期间对媒体宣传的限制、陪审员个人行为的限制和规范以及法官的司法指导职能和陪审团裁决的上诉等方面,发展并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贸易政策从重商主义转向自由贸易。率先开始工业化让英国获得了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工业化释放的巨大产能则提高了扩张国际市场的需求,这促使企业家群体放弃贸易保护主张,支持自由贸易政策,但1815年的《谷物法》人为提高了粮食价格以及工资成本和生产成本,损害了工商界的直接利益,同时也引发欧洲各国的贸易反制。1839年企业家群体主导的"全国反谷物法同盟"成立后,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高效的组织宣传能力和巧妙的行动策略,推动了反谷物法运动的蓬勃兴起并最终取得成功。英国工业的繁荣和企业家群体的兴起推动英国全面转向自由贸易,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企业家群体和工业优势的衰退则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自由贸易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制造业企业家群体兴衰则与自由贸易兴衰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论媒体的民主政治功能及其程序化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媒体民主政治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媒体政治活动程序化的推进。媒体民主政治活动的程序,就是实现媒体民主政治价值和功能的程序和次序,其中主要包括规范和次序两个方面。在构建过程中应该遵循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增强可操作性、适时、适度和平衡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再次暴露了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体现了西方新闻传媒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这一事件,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客观公正原则、新闻自律等系列问题。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最近,接连发生了几起新闻诉讼案件。它涉及的是报刊新闻记者,被告发的罪名是新闻活动中容易触犯的诽谤罪。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过去很少涉及的问题,即新闻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下面,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新闻自由需要用法律加以保障法律又对新闻自由给以一定的限制 什么是新闻?根据一般的解释,新闻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社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成文法”固有的局限性在司法实践中表现渐趋明显 ,它既不能包揽无遗 ,又不可能随机应变。成文法条的过于原则、抽象、概括 ,也是司法审判中的难题。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 ,除了加快立法和进行立法、司法解释之外 ,创制和适用判例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本文认为 ,判例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 ,有利于实现司法的统一。因此 ,建立以“成文法”为主 ,以“判例法”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混合法”法律体系 ,是司法实践活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当今法制建设和司法改革值得考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习俗·法律·宪政——中古英国产权保障方式的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习俗观念到成文法律,再到宪政制度的三部曲,标志着中古英国产权保障方式的跃迁,也折射出英国宪政发展的独特理路.寻觅中古英国保障私有产权的历史轨迹,有助于理解近代西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渊源,还可为完善中国特色的产权保障理论提供某些殷鉴.  相似文献   

20.
尚中思想是中国类型文化的基本要义之一。在清华简《筮法》中虽然没有专门的理论叙述,但是在具体筮例中并不难见尚中的观念。经过对相关内容的剖析,可以发现在清华简《筮法》中,尚中观念有着四个层次的义蕴,即数之中、卦之中、位之中和体之中。由于清华简《筮法》文本性质的限制,虽未能呈现出系统、成熟的理论形态,但以具体的形式反映了先秦时期尚中思想在卜筮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