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政治课教学中是少不了举例的。举例说明问题,既是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是加深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好方法。要善于举例。就是要注意在举例时做到"切"、"趣"、"新"。所谓"切",是指举的例子要和说明的问题具有一致性,要妥贴,不要牵强、硬套。如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举上海地面沉降一例;讲违反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时举山西的"西水东调"一例;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举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一例。这种讲法就较贴切。如果举例不"切",信口开河,就会出问题。所谓"趣",就是选择的例子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如讲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时举"塞翁夫马"的故事,讲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时,举"拔苗助长"和现实生活中"断骨增高"的故事。讲  相似文献   

2.
江泰然 《领导广角》2002,(11):48-48,52
演讲,即演讲者借助语言、手势、神态等手段,面对广大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演讲的类型有政治演讲、学术演讲、论辩演讲等。演讲历来是政治家宣传政见的有效方式,也是领导者高素质才能的体现。领导者的成功演讲,必须做到真实、自然、感人,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3.
陈文中 《领导文萃》2011,(7):103-104
时下许多演讲,特别是演讲比赛和先进事迹的演讲报告中,为了拔高主题或者展现先进人物的高尚品格,往往要编造一些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以为只有这样才有榜样性和示范性。我们常常在演讲中听到有人这样说——  相似文献   

4.
传统写作理论认为:一篇好的文章,要具有"凤头、猪肚、豹尾"的特色.作演讲报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仅内容要实、容量要大,就像猪肚那样有"干货",而且还要讲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做到首尾呼应,相得益彰;既要精心设计开好头,像凤头那样一下子就能吸引人,又要潜心琢磨结好尾,就像豹尾一样魅力无穷,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有头无尾.  相似文献   

5.
正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作为公文反映对象的"事理",也概莫能外。一篇公文,其写作的要求有很多,而"合理"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公文的反映对象来说,"事"为基础,"理"是标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公文无论叙"事"还是说"理",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入之于文,要符合逻辑,见之于举措,要合乎事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给组织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对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组工干部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提升服务档次,做人处事懂情理、明事理、讲法理。懂情理,就是懂得“情”的价值,善于把握用情的分寸。要做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首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要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力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对组织工作的满腔热忱,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既不失组织原则又让群众满意。组工干部把懂情理落实…  相似文献   

7.
2013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次的精彩演讲中,巧妙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凸显了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秘书人员撰写领导演讲稿时,如果能灵活借鉴习近平主席演讲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就会使演讲稿充满感染力、号召力、震撼力,为领导增光添彩,树立领导风范,彰显领导魅力。一、巧用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指的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的论证方法,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四种类型。运用举例论证,观点会更加真实、准确、圆满。  相似文献   

8.
一、办公室人员与领导关系的处理 办公室人员与学校领导班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工作上与领导默契配合,是搞好本职工作,实现办公室职能的基本条件.要做到与学校领导关系和谐、融洽,首先,要出色地做好为领导班子服务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徐燕飞 《领导科学》2020,(8):102-104
法理情式管理具有情融理法、理涵情法、法统情理的基本表征。法理情式管理的价值有三:一是构建中国管理话语体系,实现中国管理智慧和管理话语的融合;二是构建新时代管理思维,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三是契合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实现事实、规则和法义的融统。法理情式管理路径体现在:领导者以法正人,关键要情法分明;领导者以理服人,中心是合情合理;领导者以情感人,基础是以情释法。法理情思维的养成要有良好的政治和法律素养,有扎实的管理和法律知识,锻炼人文和自我概念形成技能。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5,(1):33-36
全面深化改革01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02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  相似文献   

11.
郑超 《经营管理者》2013,(14):341-341
在演讲中,鲁迅先生特别注重语言修辞技巧的应用,体现在用词委婉、设喻、反讽、变异等等手法。通过这些修辞手段,表现出了紧贴时代、喜欢举例和语言生动的演讲艺术风格,值得广大演讲艺术研究者和演讲爱好者们学习并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只有有备而来的演讲者,才能获得成功。林肯曾说:“我相信,我若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不能免于难为情。”因此,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就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做演讲准备,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要弄明白你的听众是谁。明白与听众之间的关系是获得演讲预期效果的关键。面对未知的、陌生的人与事,人们难免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如果你对听众一无所知,那么在你的脑海中,作为听众的“他”可能就是个充满敌意地评头论足、对你的表现会产生种种不满的家伙,而不是你所信任的伙伴。因为你不知道听众为什么来听你演讲,不知道他们的教育水平和…  相似文献   

13.
钱涛 《领导科学》2013,(4):27-28
上下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是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是单位机构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作为下级,处理好上下级关系要克服五种不良心理。一、权势心理。由于长期封建等级观念的不良影响,在上下级交往过程中,一些下级无形中会暴露出对权势的敬畏心理。这样的下级在与领导接触时不能做到推心置  相似文献   

14.
戎雪枫 《领导文萃》2008,(15):60-63
人们一般把冗长的演讲称为“马拉松式”的演讲,这种演讲往往空洞无物,占用别人的大量时间。不仅使听众不能受益.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即便是言之有物。但冗长的时间也往往使听众抓不住演讲重点。并且感到烦闷。所以,演讲人要注意演讲的场合,注意时间的掌握,在不宜多说的时候,要长话短说,而三言两语的演讲往往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兴趣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积极思维,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小学思想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巧妙的开头,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状态,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乐于学习的需求,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即"课伊始,趣亦生".  相似文献   

16.
鼓动性演讲,指的是让听众产生欲行、欲动效果的演讲。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它都像号角一样,有着极强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在今天,领导干部在动员群众完成某项任务或参加某项活动时,也常常要进行鼓动性演讲。那么,如何使这种演讲收到让听众“闻风而动”的效果呢?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演讲内容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还有一些技巧性问题,“煽情”便是其中之一。古人云,情动于衷方能有所行。也就是说,“感动”、“激动”是“行动”的前提。因此,要增强鼓动效果,首先要让听众“动心”、“动情”。下面就介绍几种“煽情”的方法。解疑…  相似文献   

17.
许一 《领导科学》2012,(31):50-51
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是人情社会.人情无疑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本预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王法、天理和人情三者是并列的.所谓情理,中国人往往把情放在理的前面,当情与理发生矛盾的时候社会舆论往往倾向于情,在组织中人情往往先于天理、王法成为评价领导者的首要标准,所以,当人情与事理、制度冲突时领导者要比其他人承受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李廷海 《领导科学》2001,(18):24-25
当一个正职,要做到“有为”,首先要学会“无为”,要能在“无为”中实现“有为”。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把手,如果不能处理好“有为”与“无为”的关系,就很难有所作为。 一、认真抓住涉及全局的大事、要事,对小事要“无为”。“做给下级看,带着下级干”,“向我看齐”,讲的是正职要在“修身”、“做人”上当好样板,而不仅仅是多做具体工作。如果一把手在工作中什么都要“带着干”,亲自去……  相似文献   

19.
叶金龙 《领导科学》2000,(10):13-14
与一般的演讲在开关强调一鸣惊人相比,领导者演讲的特点要求其开头要“平起渐高”。这是困为,领导者演讲 的主要听众同领导 者的关系通常是经较明确和确定的,他们在同一个工作集体中长期交往、合作共事,所以相互之间都比较熟悉……  相似文献   

20.
刘炳胜  王雪青  李金海 《管理学报》2007,4(4):404-408,413
针对西方评价方法论缺少系统性与灵活性的特点,提出东方系统方法论指导项目评价活动的理念。通过分析东方系统方法论对于项目评价实践的适应性,构建了项目评价决策概念模型和项目评价全过程模型,并以“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为指导思想对项目评价全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