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健 《人文杂志》2005,1(5):39-43
新儒家在儒家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与"五四"新文化的冲击而日益式微的境况下,以恪守儒家经典的方式,寻求道德本体层面上的现代意义世界的重建,虽然使儒家文化在现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得以学术上的薪火相传,但它却没有创造性地转化儒家文化,从而导致了现代意义世界重建的失败.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对西方文化的霸权,新儒家亦未能提出创新性的文化建设策略,这样也就不能有效地回应全球化给予文化冲突、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唐英 《天府新论》2009,(5):111-115
从自身的利益和目的出发,广告总是利用社会各阶层所喜好的时尚和流行来构建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于是,广告通过对时尚和流行的某些内容或形式的倡导和引领来与之互动,而时尚和流行也因其被融入了广告而获得更具广度或深度的传播.电视广告承载着时尚和流行、演绎着时尚和流行、评说着时尚和流行,从而不断地推进着时尚和流行在市场和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发展.时尚和流行也在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广告,充当着广告的参照物与风向标,进而导致广告从某种程度上和某种意义上也不得不去迎合流行、适应流行、反映流行.在广告与时尚和流行之间,既有相互因应、相互影响、相互诠释的一面,也相互弱化、相互背离、相互否定乃至相互篡改的一面.两者因而在整个社会文化层面形成意义的共振和重构.正是在共振和重构中,广告与时尚和流行才获得了丰富的主体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信念或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其差异性会导致不同的组织发展路径,进而影响博弈规则,并最终影响到社会制度性结构确定.从中西社会比较视野分析,20世纪以来自西方"移植而入"的合作社经济之所以在中国命运多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1)中国社会具有自主独立个性的"市场化力量"的缺失;(2)中西方文化禀赋差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3)合作制序根基不同:关系信任与契约信任.文化是不成文规范,制度是成文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学习西方社会组织化或合作化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器物层面(技术、工具)和制度层面(产权、组织、激励),而且还应看到精神层面(伦理价值观、预设、信念)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的名义重新书写乡村文化:以河北两庙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成长,一种借助文化书写而体现出来的对于乡村社会的改造在中国社会的很多层面都得到了体现,并突出地体现在庙会文化的复兴与转变上.在此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网络似乎并没有那么强劲而能够真正抵御这种来自于现代国家层面的对于乡村文化的重新书写.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归到国家与社会一体的框架中来深刻理解新一轮乡村文化复兴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意义理论中的“意义”一词,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书面意义;一是指认识上的真假、道德上的善恶、审美上的美不美的意义。本文的重点在于后一种意义。本文从人生在世的两种“在世结构”(即“主—客”关系式和“人—世界”融合式)出发,分析了上述第二种意义下的各种语言意义,认为,对语言意义理论问题的研究应当同人生价值和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语言意义问题纳入人生价值、人生态度和文化活动问题之中。作者提倡突破西方语言哲学的传统观点,不再把语言的意义仅仅归结为真与假的认识意义,而应当更着重讲语言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人生的意义不应当囿于科学认识领域,而应当重在道德和审美价值上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构成体系中,企业信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基,它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环境中缺乏信用文化积累,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严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而企业信用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已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关注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信用理论和信用法制体系,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文章从信用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现状及信用缺失现象进行了考察,对申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就如何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表现为语言差异。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等现象。本文从词语的概念意义、比喻联想意义及情感意义三方面的不对等,分析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从而说明深入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对外语教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一种文化成为历史、成为传统的时候,它的物质层面渐渐地消失了,而精神层面则独立于政治、经济之外,以观念形态出现,支配人们的思想行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而系统化。中原历史文化是一种精神内涵,它主要起到的是精神激励作用,这是中原崛起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文化全球化及其论争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全球化发展的程度、层面和模式,却存在着很多争议。相对于经济和政治层面而言,文化的全球化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而很难获得认同。实际上文化系统内部的逻辑关系与经济层次上的因果关系是相互独立的,文化系统的整合与社会文化层面的整合是相互区别的,因此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应该是多元化和同质化的辩证统一,对文化全球化要持有理性态度与客观立场。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文化对语言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因而文化差异自然体现在词汇层面上,本文围绕几种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文化内涵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进而指出为了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而在文化交流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是翻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的教育救国思潮催生了教育独立意识;但教育独立思想在学潮问题上所持的参政自律态度,凸显了现代教育立足于自身的学术和文化特质独立地服务于社会的主体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教育独立为前提的教育救国思想是对狭隘教育救国论的一种理论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闵云童 《兰州学刊》2007,(9):182-184
文章从"互文性"的概念分析入手,指出互文性理论的批评实践往往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即文本的层面、主体的层面和文化的层面.而在这三个层面的分析中,文本、主体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对话又是其核心要素,并在三个层次上同时进行.在这个意义上,互文性理论中的"互文性"就具有了多向度性,从而也使互文性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具有了更大的拓展性.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不是在某个单一社会层面上发生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上统一发生的过程.中国当代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丧失自我.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自主型"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有互补性,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会产生新的有益于人类进步的世界文化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将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公共性"的视野与个体生存意义根基之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仰缺失为标志的整体性的"终极关怀"的失落和深刻的生存"意义危机",是当前中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的严峻现实;形而上学的被彻底流放和遗忘,使整个社会充斥着不无厚黑的所谓生存智慧、处世技巧,以及苟且偷安的自我保护术甚至还有损人利己的阴毒和狡诈,导致文化"公共性信念"、社会价值"信仰迷失"与个体价值"信念危机";无疑,共同的意义世界、价值信仰以及共同的文化信念,是社会迈向文明历程中的极为重要的心理基础和文化保证;从学理上讲,此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作为理想、价值信仰-信念的对象并决定着、支配着理想、价值信仰-信念的我们社会的本位价值观念与价值归宿定位的明晰化问题;二是对经济利益-功利的追求是否必然导致信仰的缺失和信念的茫然,即对经济利益--功利的追求--个人的日常生计能否与社会的最高理想和终极价值信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词汇意义完全等同者很少,即使概念意义相等,联想意义也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在重视概念意义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联想意义的研究,从而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英语词汇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英语词汇意义进行对比研究(1)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相反的词汇;(2)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3)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4)各自文化中独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相似文献   

16.
浅谈汉语词语的文化意义与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的文化意义是指附加于词语指称意义之外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客观事物委婉含蓄表达出来的一种约定。词语的文化意义最能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文化间的差异往往导致了词语文化意义的不同,或相悖,或没有对应性,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化解不同文化带来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7.
论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默  金艳滨 《北方论丛》2005,3(1):55-58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能体纯素"的"真人".其主要内涵可归结为超群绝伦的神异气质;不随物迁而游乎尘外;超越生死的真情天性.这种真人理想人格的追求与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核心是一致的,其对后代文化与文学中"真人"形象的人格建构影响深远.从当代文化的层面观照,庄子的理想人格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陶冶人的精神情操,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人格境界,因而在当今的文化人格建构上仍然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视社区的地点性,主要在于地点上所沉淀和依附的文化价值,以及人在其上所构筑的本体性安全,在今天的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地点的社区具有两个特征,在社会层面,地点为群体互动提供了场所;在个人层面,地点提供了构建安全感的支点。建立于地点之上的社区文化,重心是一种地方性的意会文化,它具有日渐生成性,同时由多重社会过程所建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物质性空间的建造和地方意义的生成,意义诉求是行动的指引。当凸显社区中的“地点”意涵后,可以更清楚看到在科技、资本等所推动的社会变迁和社会治理中,地方性意义的变化/失去的过程,同时,社区中的“地点”意涵也为重新找回社区的意义感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文学的多重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时 《学术研究》2004,(1):120-126
在本质主义的影响下,传统文学理论只承认文学的单一本质。而文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因此有多种形态和多重本质。具体地说,文学有原型层面、现实层面和审美层面。与此相对应,文学就具有原型意义、现实意义和审美意义三重本质。不同形态的文学本质也不同:原型层面突出就形成通俗文学,它突出了原型意义和消遣娱乐功能;现实层面突出就形成严肃文学,它突出了现实意义和教化功能;审美层面突出就形成纯文学,它突出了审美意义和审美超越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权刺缺失是造成社会主体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法律本身包含着使人犯罪的因素,司法实践则在最终意义上使权利缺失导致的犯罪转化为现实性,而权利缺失未能及时被弥补则强化了犯罪生成的力度.权利缺失与犯罪生成之间张力之解决,根本在于建立权利本位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