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年轻人,他大学毕业以后,连续三次去求职,都遭到了失败。一日,他路过一座寺庙,见方丈大师正盘坐在庙中,手拿了一串佛珠在不断地念经。年轻人问:请问大师,能否给予我指点?”方丈答道:你年纪轻轻,我垂垂老矣,应该是你来指点我才对。”年轻人说“:我年轻力壮,想得到一份职业,不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开车,虽然家里人总是不放心我,可是我一离开车就浑身不自在,也许上辈子我和汽车是夫妻吧!”看似一席玩笑话,但表露了这个年轻人的终身目标,可是汽车对他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年前,我和郭达哥、蔡明姐外出演出。上了飞机,郭哥正在往头顶的行李箱塞包包呢,被身后的乘客拍了一下肩。一回头,见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正笑嘻嘻地对他挤眉弄眼。郭哥心想:这是谁?我认识他吗?当然不方便这么问了。郭哥保持着一贯的礼貌,对那人笑着点点头。那年轻人笑着说:"你一上来我就知道你是谁了,哈哈哈,我的眼神  相似文献   

4.
万巍 《社区》2012,(22):22-22
一天中午,辖区居民王铁来看我,我们一边聊着家常,一边谈着他工作上所遇到的事情以及他们行政执法队队员执法时遇到的一些案例,听到他的处理结果,看到他的成长进步,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和年轻人交往,我也年轻起来。人们都很惊讶,我和这个穿着执法制服的年轻人,唠得怎么这样热乎?其实,我和这个小伙子的相识,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似文献   

5.
时间与财富     
《北方人》2006,(10)
有一个一无所长的年轻人,感到自己生活得非常无聊。于是,他就去拜访一位哲人,希望哲人能够给他的未来指明一条道路。哲人问他:”你为什么来找我呢?”年轻人回答道:“我至今仍一无所有,恳请你给我指明一个方向,使我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渔夫的经验     
磨砺坎坷始能激越,砥砺成败终而辉煌。一群年轻人常常结伴在一泓深潭边钓鱼。令他们奇怪的是,有一个渔夫总是在深潭上边不远的河段里捕鱼,那是一个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翻卷着。年轻人觉得这个渔夫很可笑,在浪大又那么湍急的河段里,怎么会捕到鱼呢?有一天,有个好事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他放下钓竿去问渔夫:“鱼能在这么湍急的地方停留吗?”渔夫说,当然不能了。年轻人又问:“那你怎么能捕到鱼呢?”渔夫笑笑,什么也不说,只是提起他的鱼篓往岸边一倒,顿时倒出一团银花。那一尾尾鱼不仅  相似文献   

7.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一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不干。”年轻人回答。  相似文献   

9.
记者手记记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他。他看上去很普通,有一点帅气,人很瘦却很精干的样子,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但是,在和他的交谈中,记者发现了他背后的故事。很难想像,眼前这个职校毕业只有22岁的年轻人,收入竟已达到了五位数!远远超过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这个年轻人叫季懿君。您一定会问,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他?在交谈的过程中,他的情绪有些激动,采访几次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10.
素材卡片     
最聪明的人一位年轻人决心寻访雅典最聪明的人,并拜其为师。他来到德尔菲神庙,向神求助:“神啊,请你告诉我,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说:“凡人之中,最聪明的是苏格拉底。”年轻人虽然知道苏格拉底是大哲学家,但是怎样断定他就是最聪明的人呢?年轻人想了一个办法,决定去拜访雅典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当靖鸣对我说,他和他的一些朋友想写一本名为“问题新闻学”的著作时,我真是满腹狐疑。这个“问题新闻”新概念能成立吗?这个理应归入应用新闻学一类的“问题新闻学”新分支,学术界会认同吗?一年后,当他拿着他的“问题新闻传播学研究丛书”中以《问题新闻学》(专著)和《问题新闻的采访与报道》(合著)命名的书稿找我作序时,靖鸣和这几位年轻人的敢作敢为劲头,着实让我吃惊与钦佩。《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问题”一词的阐释是:1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 .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3.关键,重要之点;4.事故或麻烦。可见…  相似文献   

12.
在从事宗教部门工作的年轻人口中,早就听说北京基督教会有一位热於帮助年轻人、发现年轻人、挖掘年轻人的德高望重的牧师,他的名字叫于新粒。 一直很想拜访于牧师,苦於没有机会。真正采访于新粒,是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等他开心地与那批到北京基督教两会参观的韩国留学生──一道别後,我跟他一起走上通往会客室的楼梯。按照事先电话裹谈好的,我向于牧师要他的个人资料,他却风趣地说:“我没有什麽好写的,你如果有兴趣,我们聊会儿天就可以了,你也知道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这样我也好象回到了我的青年时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3.
时机怪物     
一个人茫然地靠在一块大石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怪物。“年轻人,你在做什么?”怪物问。“我在这儿等待时机。”他回答.“等待时机?哈哈!时机什么样?你知道吗?”怪物问。  相似文献   

14.
一位年老的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味道如何?”大师问。“苦!”弟子龇牙咧嘴地吐了口唾沫。  相似文献   

15.
又一次和他发生了争吵,吵到最后,心里竞莫名地有些悲伤。为什么他如此不懂我?为什么我说的话对于他全是无稽之谈?为什么他偏要误解我的意思?想得多了,心便有些难过。  相似文献   

16.
求阙     
范敬宜 《可乐》2008,(5):41-41
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是"求阙"两字。我很奇怪,这样春风得意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求阙"呢?难道他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年轻人一心想干一番事业,先后搞过养殖,跑过运输,做过保险,开过门市……总之,能想到的事他都做了,结果屡屡受挫。他觉得这个社会已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于是,在痛苦绝望之中,他爬到高山悬崖处,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在他要自杀的时候,一位老者从这里路过,救了他。老者问他为什么要寻短见,年轻人说自己每做一件事情,不是刚刚起步就夭折,就是半途以失败告终,这个世界好像存心和自己过意不去。“怎么会这样?”老者问。“跟你说实话吧,为了避免走弯路,每干一件事情,我都会或征求别人意见,或向曾经干过的人讨教一些经验,或请有所成就的人指  相似文献   

18.
难得一个轻松的周末, 我来到附近一家小吃店,准 备好好享受一顿美味的早 餐。忽然,“砰——”,我一扭头,看到了这样一出闹剧: 一个年轻人,二十来岁吧,头 发抹得油亮,西装穿得笔挺, 气急败坏地训斥着他旁边的 一位擦鞋女人:“你瞎眼 啦?”看年龄,那妇女足可 以当年轻人的妈妈了。她黑 黄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诚惶 诚恐地佝偻着腰。原来,这 个年轻人一边吃面条,一边 雇妇女擦鞋。那妇女擦鞋时, 不知怎的,竟将年轻人手里 的面条弄洒了,一碗面条全 扣在自己右手上。她污黑的 手变得油腻、通红,也不知 烫伤了没有。年轻人身上大 概是溅了几点油…  相似文献   

19.
吴静 《社区》2012,(15):22
一天中午,辖区居民王铁来看我,我们一边聊着家常,一边谈着他工作上所遇到的事情以及他们行政执法队队员执法时遇到的一些案例,听到他的处理结果,看到他的成长进步,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和年轻人交往,我也年轻起来。人们都很惊讶,我和这个穿  相似文献   

20.
自从我读研究生,我爸就一直迷惑不解,总想问我是研究什么的。他看我的通知书上写着"教学论",误以为我是研究"数学论"的,觉得这是很高深的学问。后来我告诉他,我的专业是"教学论",就是研究教育问题的。他很自信地说,"哦,其他我不懂,教育我懂。"父亲是不是真的懂教育学,我不好说。他对教育持一种民间的立场和民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