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罪恶与救赎一直是基督教传统神学里的一个重要主题。在陀恩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罪与罚》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一主题。小说为我们详尽地讲述了一个青年大学生如何犯罪.去杀死一个老太婆,到投案自首以及获得救赎的全过程。这部小说也体现出强烈的文化冲突。19世纪的俄罗斯,正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在欧美文学作品中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的救赎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主题。本文主要以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救赎主题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探讨作品中救赎主题的主要表现手法以及在救赎主题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3.
著名音乐人、选秀评审达人—可能也是“醉驾入刑第一名人”的高晓松,已经成功度过了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形象危机,他不失时机地“利用”这次危机使一个二线明星一度成为娱乐热点,堪称一次完美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4.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20年之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尽管在当时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角逐中输给了竞争对手《阿甘正传》,却仍不失为一部人人称颂的励志好片。本文拟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对影片中蕴含的美国救赎文化元素进行解读,进一步探讨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荆棘鸟》这部风摩全球当代畅销的作品在评论界却少有人加以研究和深度认知。在权威性的文学史上也很少对其进行深度解读,尤其是对该作品中的伦理冲突问题缺乏考究。《荆棘鸟》诞生于天主教国家——澳大利亚,这也就决定了其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一本著作,透彻解读书中的伦理冲突及自我救赎,为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宋俊宏 《现代妇女》2010,(11):66-69
甘肃女作家薛霞以她女性的独特情思和情韵在短篇小说集《女之耽兮》一书中给我们塑造了一群为爱而活着的女性形象,无论她们是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还是为人师,她们都将女性那种宽厚温柔无私的爱浸注于每一个自己所爱的人身上,让这股爱的暖流流遍每一个被爱者的心灵,让他们枯竭的心灵得到润泽和救赎。即使在《招魂》中写“失魂”的男性为自己“招魂”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因为爱心的复活,才使他找到了心灵救赎的路。  相似文献   

7.
这场旷世劫难席卷了整个南亚及东南亚。从印度洋腹心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一度波及到非洲沿岸。仅仅4个小时,数十万人就从业乐居安的天堂掉进哀鸿遍野的地狱。几乎在灾难发生的同时,一场救赎印度洋的全球行动即已展开。  相似文献   

8.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文坛上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位青年女作家。她的以《厨房》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其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便是死亡、重生与救赎。本文将从其处女作《厨房》出发,探究死亡、重生与救赎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被公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因为它集中了陀氏一生"全部最珍贵的思想",同时这部作品耗尽了作家最后的精力才华,使他匆匆地走完了人生之路。但这部作品却影响深远,因为后世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作家一身经历坎坷,儿时又在基督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因此,陀氏充满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爱与同情。作者也曾经对上帝产生过怀疑,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却认为,人类应当忍受精神上的斗争和精神复兴的痛苦。因此矛盾的陀氏在其创作一直秉承着有关罪恶救赎与精神复兴的思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认为人类应该宗教中找到自身的救赎,《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将这一创作思想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近期,广东中山、四会、东莞、湛江等地,开始推广一种对精神病患者模拟社区治疗模式。人们尝试让精神病康复期的患者通过模拟社区生活学习生存技能,得到社会和家庭认可,并从社会尊重中获得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11.
在看守所的第一天晚上,我睡着了,因为从洛杉矶飞回来,参加完《大武生》的新闻发布会就去了交通队,已经36小时没睡觉了。但第二天我没睡着,看着6米高的房顶上有一盏昏黄的灯,左边躺着一个小偷,右面挤着一个"黑社会",觉得好神奇啊,我挤在这样两个人之间睡觉呢。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份父爱的自我救赎——弥补缺失的父爱,为儿子再造一个"童年"1970年出生的丁立清家住浙江省绍兴市。成年后,他四处闯荡,积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1995年,丁立清成立了自己的服饰公司,主营麻纱。也就在这时候,他成家立业,并于1996年生下了儿子丁咏。  相似文献   

13.
宗教戏剧是中世纪戏剧的主体,道德剧是宗教戏剧的一种。《每个人》(Everyman)是中世纪道德剧的杰出之作,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和寓言风格,主要探讨世人如何对待死亡和救赎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探讨剧中"每个人"的死亡观与救赎观,来了解中世纪道德剧的戏剧传统。  相似文献   

14.
刘春红 《现代交际》2010,(3):76-76,75
史铁生的作品中凸显了基督教的原罪观,如果说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的话,那么在史铁生看来这种原罪就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残疾”。这种残疾即人性的限制与阻障,注定了人要遭受种种的苦难。他笔下的救赎就是对残疾的补救,即充满着爱情、信仰、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90后男孩的成长史,也是一位父亲的反思录,它告诉我们一个既深刻又浅显的道理——没有问题弦子,只有问题父母。——本刊记者2012年初,一本叫作《一个孩子的战争--家庭拯救纪实》的书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即10万册!作者徐世立是武汉市文联文学院专业作家,而这部作品——不夸张地说,是用他的血泪写成的,我们从中读出一个父亲的痛苦、彷徨、焦虑以及对儿子"问题"的反省和对"问题"儿子的不弃。他的儿子——一个90后男孩,自从接触电脑后,迅速从优秀生滑落为"另类生",徐世立为此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拯救之旅"。以爱的名义绑架事件发生在2007年2月25日。之所以称之谓"绑架",是因为行动经过了充分密谋,做了精心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事件,自然灾害,至亲突亡、情感受挫、重病缠身……许多人能在惊怵、慌乱、受难、痛苦逐步接受现实,平稳渡过难关,有的人却因此一蹶不振,长期处于病态,甚至轻生自尽。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活动正在进行,大地震引发的各种话题正在讨论,我们也应在抚平创伤中学会心理救赎。  相似文献   

17.
回归大山是伐木工的心愿。当赵希海放下斧子拾起树种时,实现的是一种救赎。也拯救的不仅仅是自己。“当绿色变得枯萎时,它刺痛了我们的麻木和欲望”16年,汗水、泪水和苦水相佃依,誓言因此崇高而庄严。山路弯弯,冬天里的白色行将退尽,绿色涌来,纯洁而美丽的色彩把老人高高托起。赵希海,大山深处的一座路标。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翻译研究近几年逐渐开始关注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性相关的问题成为翻译理论界探究的新课题。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以翻译选择适应论为基础,确立了"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为理论框架,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实施,确实不再限制适龄女大学生结婚生子,但作为女生,请更爱惜自己,如果意外怀孕,一定要告诉父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提问者是一名大二的女生,说发现自己意外怀孕,该不该告诉爸妈?她的男朋友也是大二的,跟自己同一个专业。在发现怀孕了以后,两个人都吓傻了。男朋友第一反应就是找人借钱,去做人流,他说千万不能让双方家长知道,不然会被打死的。女孩很痛苦,因为家里人都很传统,不知该如何向爸妈开口,又不敢去做人流,万一传开了,这辈子也就完了。于是,她在知乎发帖求助,问众  相似文献   

20.
不甘平淡气质优雅美丽的卢瑶今年刚满34岁,出生在武汉一个富裕家庭里,父亲是国有企业的厂长,母亲是某机关的处长,从小她就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卢瑶的人生之路一帆风顺,1998年,她从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武汉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