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旅游资源开发30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建设,桂林的旅游取得了巨大成就,桂林的旅游线 已由三山两洞漓江游,向城郊、三环、外环旅游发展。桂林山水、桂林历史文化与桂北少 数民族风情三维特性的旅游体系立体地展示桂林国际山水旅游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整体形象。新世纪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应是促进山水、历史文化与 民族风情三大旅游资源全方位的优化配置。而桂林旅游城形象,应是以山水旅游为核心, 以历史文化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为两翼的国际性旅游大都市。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8000万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今年拟投资八千万,打造以湖南经典爱情传说《刘海砍樵》为文化背景、以张家界天门山自然山水为舞台背景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是目前湖南规模最大、投  相似文献   

3.
元代山水绘画是继五代以来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而元代山水画在经过唐宋几百年的发展后,以一种继承与创新的方式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朝代交替之际和元代,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出现了许多风格独特、优秀的画家。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作品一直为后人所学习和称赞。本文将以王蒙的密体山水为论点,从对王蒙山水作品的解读分析、社会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等方面,论述王蒙密体山水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传统,山水在构筑中国文化意象与文明象征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如何理解山水在边疆地域的意象特征及其内涵的超越性特质,成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疆域变迁的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文章围绕中西方关于山水景观的认知异同,结合边疆地区与核心地域重要山水的历史记述与政治性表述,重点就山水在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实践方式,尤其是其内在的贯穿中心与边疆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就山水作为整体性的图景在构筑超区域与跨民族认同标识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作进一步的例举、分析与阐发。  相似文献   

5.
舒位入黔从戎,得江山之助,以性灵之笔写西南地理特点和自己行走其间的特殊感受,借助诗画名家、名作、名句描绘西南山水,善造幽深空遂之境。以对比、夸张、想象等多样手法,穷形尽相描绘西南之山峻水险。以文化之眼关照西南山水,既摹写了山水的情态,增加了山水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又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清中叶性灵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曲 《西藏研究》2004,1(3):75-81
藏族是一个被大山环绕的民族 ,人们无时不受山水自然生命意蕴的感悟。比如 ,由《格萨尔》说唱艺人所创作的英雄史诗《格萨尔》就以大量篇章赞美了雪域高原的俊美和壮丽 ,将美丽的家乡描绘成人间的仙境和富饶的天堂 ,从而折射出古代藏族以山水为喻的审美观念。本文从审美的角度 ,对《格萨尔》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进行透视。笔者认为 ,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具体体现在充分肯定人性的主体作用和注入宗教的思想情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山水景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山水的组成部分,西域山水不仅构成了地理—历史关系的一部分,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山水结构的重要类型,进而成为我们理解边疆—内地关联性的一种广义要素。这种广义要素,通过地理稳定特质与人文积累特质的沉淀,深化了我们对于内地与西域历史互动的理解,并经由对地理景观以及细节要素的呈现,在边疆思想史的维度上提供了一种认识边疆区域间铰接关系的知识类型,进而为系统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有标识与符号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山水画萌芽,宗斌在《画山水序》论述了山水“以形媚道”,创作目的在于“卧游”以悟道;王微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创作山水画的情感宣泄;更重要的是在南朝时期甚至已经提出了关于山水画的优劣在于“格高而思逸”,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后世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后世的画论对此继续发展,由此衍生出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品德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9.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对一个抱有政治理想的古代文人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柳宗元满肚郁结,唯有寄情山水,并写下了很多传诵后世的山水游记.事实上,能够纾解柳宗元心灵上的痛苦的,不是美丽的山水,而是因游山玩水而生起的道家精神.细察之下,可以发现柳宗元在元和四~五年写的几篇山水游记,都是以道家思想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0.
陈柏中 《中国民族》2007,(11):44-44
毛雪峰是中国西部山水画坛很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它的山水画既重笔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军旅山水画家李保民先生,数十年来不畏艰辛,以一个西北汉子的热忱和执著行走于山水、漠野之间。体验生活,采风创作,以艺术追求着生命的感悟!是西域的山川、大漠风采赋予了画家阳刚之气与浩然风范。同时,他又以粗犷、奔放、雄浑、博大的山水画,为西域独特的地貌山川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时代精神。李保民先生以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用自己锤炼的绘画语言书写着他对西域雪山与南疆红岩、荒漠与风雪的诗意感受,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1,(10):50-53
中国不知是否还有另一个地方和江永一样,它的山水蕴育出来的农业物产具有一个统一的特征——香! 江永香米、香柚、香芋、香姜,不管是本地土生,还是外地移入,只要落入这片土地,便被这里的山水殊物滋润,便被这里的人们用智慧改造,穿越成百上千年历史,清香四溢。  相似文献   

13.
青绿山水自隋代发迹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从未间断,其中涌现出了大批伟大的青绿山水家,如隋展子虔、唐大小李将军、宋二赵、元赵孟頫等,他们都对青绿山水的传承及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发展到近代,青绿山水开始涌现出一批独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家,潘素便是其中一位,她研习传统但却不落窠臼,充满现代气息的创作中又富有高古之意,为青绿山水在近现代的革新和推广极尽绵力。本文试图从潘素的生平和艺术学习来研究潘素绘画艺术创作的整体特色,并由此简析出潘素青绿山水创作的特点和寓意,以及蕴含于青绿山水中的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14.
陈鼎波 《中国民族》2007,(11):63-65
我去过大凉山,对那里的山水和人们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有这两本书置于案头,其中的各种描写与叙述,尤其是提及大凉山具体的景致之处,便能勾起不远的记忆,也促使以文字的表述来探察和思索……  相似文献   

15.
吴桃  沙建华 《民族学刊》2020,11(6):36-41, 157-158
位于武陵山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金铃乡银杏村,是集少数民族、革命地区、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一方面该村以自然山水风光为资源禀赋,以培育民族文化精神高地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以“非遗文化+扶贫”的路子,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文化扶贫直抵人心取得了“点石成金”的效果,让土家人充分享受到文化释放的红利。另一方面,该村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做深做实民族团结工作为抓手,充分让民族政策惠及土家万户,生动地实现了民族团结之花在土家大地上常开常盛。一个个串联成珠的实践案例,为武陵山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好地接续乡村振兴发挥了活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向世人展示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相似文献   

16.
龙潭行吟     
丁哲 《民族论坛》2002,(4):63-63
到过龙潭的人,心中都会多一份牵念。不知是缘于对那片山水的挂怀,还是对那种风情的依恋。她披着一片神秘和迷人的光泽,静栖在青山绿水之间,在不知不觉之中走进你的心灵。龙潭是湘西边际一个宁静而古朴的小镇,四周千峰环绕,中间一望平畴田陌,溆水自东向西穿镇而过,一路潺潺小语,扬柳晓月、野渡风雨。龙潭的山水是在极其自然的状态下舒展开来的,虽无独异的奇景,却洋溢着一股清新之风。名士谌百瑞作龙潭山水歌,说:“万潭印月三角坳,树叶溪曲满城郊”,颇得其神韵。龙潭虽隶属溆浦,但与溆浦迥异,她的方言、习俗、文化均卓然独立…  相似文献   

17.
但凡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人,一进市区定会为延吉与延边各县市清洁、整齐的市容市貌所赞叹:略住两日,又会为延边79.6%的森林覆盖率而感叹;等再去了长白山、图们边城、边境口岸等景区,更会为延边山水皆美、人与生物共荣而惊叹了!  相似文献   

18.
陈妍 《中国民族》2007,(12):48-49
土家族神灵崇拜与其独有的地理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交界山区中,较为集中地聚居于山水之间的平坝上。这里江水萦绕、山路崎岖、绿树茂盛、依山傍水,是典型的山地环境。所属山地民族,较早从事山地耕作,而后开始进行梯田式稻作,以耕作、捕鱼、狩猎为主。  相似文献   

19.
漓江,与湘江同源,至分水岭如分南北二水,北去叫“湘江”,南流为“桂水”,即青峰夹岸、碧水萦回的桂林漓江.桂林漓江,如诗如画,亦梦亦真,是春华秋实、铺满琴弦的壮乡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名播五洲、誉满天下。 本台晚会以漓江的风光、情韵为主线,集中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让首都的各界观众在领略广西民族“歌海”独特风采的同时,感受独步天下的漓江山水的诗情画意和美妙意境。 《漓江诗情》共分三个章节:《漓江春华》、《漓江秋实》、《漓江欢歌》。整台晚会不设主持人,只配以字幕,分别以壮族二声部、三…  相似文献   

20.
山水画到宋朝达到鼎盛时期,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同时,随着山水作品的发展,山水画画论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中烟云四时不同的观点,并对四季的烟云进行整体概括。以《林泉高致》中的论述为基础,从青绿山水、南方山水和北方山水三个方面进行整理,进而区分山水画四季的形态。为了清晰的描述山水画四季间的关系,文章运用类比的方式,对宋朝山水画中部分作品的烟云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画论中的论点,为山水画家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