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与成年人相比 ,青少年犯罪具有突发性、纠合性、隐蔽性、凶残性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 ,强化家庭教育 ,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 ,依法打击青少年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育对发展青少年运动能力、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青少年运动意识、加强青少年心理调节、发展青少年健全个性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从以上方面加强体育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挥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值很高 ,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令人担忧 ,尤其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形式、内容、渠道等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 ,通过多种途径、多层次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校外活动塑造着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推动了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山东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功发展经验来看,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发展路径包括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创建、校外活动的创新策划设计、校外活动的品牌塑造与运营等,共同推动校外教育和校外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与环境恶化、吸毒贩毒并列的世界三大公害。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找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症下药,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首要问题。一、青少年心理弱点构成其犯罪自身原因未成年的青少年,生活阅历浅,心理处于极不成熟的状态,自我预防犯罪的能力差。  相似文献   

6.
中央综治委推行的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与预防犯罪试点工作,体现了青少年社会管理思维的进一步转化,也是试图通过完善重点青少年管理机制、实现对底层群体有效社会管理技巧的展现。但是,这样的控制技巧,也存在标签化、干扰重点青少年群体及其家庭生活,甚至侵害重点青少年群体权益等风险。重点青少年教育帮助与预防犯罪试点的方向应是将以"单位"为载体、强制力为后盾的青少年管理传统模式向以社区为载体、福利为后盾的青少年管理模式转变,尊重青少年的自理性,综合运用情感、成本、精力、道德等多种手段促使重点青少年"融入"社会而非使其"突兀"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及对策浅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网络成瘾”这一种上网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青少年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本文通过对“网络成瘾”及临床初步诊断的讨论 ,从青少年的生活层面、文化和社会层面、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青少年心理需要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提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疗为辅、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强化行为矫正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权益的实质是人权问题,宪法规定的人权理念框定了青少年权益保障的方向。生存权、隐私权、受教育权是青少年享有的一般权益,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是青少年享有的特殊权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青少年权益的特殊保护原则和优先保护原则。从共青团维权工作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权益保障的模式主要包括法治化维权模式、组织化维权模式和社会化维权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金波 《兰州学刊》2004,(5):203-205
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 ,是一个国内外公认的极其困难、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积极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深入剖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努力探索预防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有效举措 ,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浅谈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忽视道德教育 ,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通过道德的抑恶扬善作用 ,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青少年性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紫天  郑欣 《理论界》2005,(4):134-136
我国正面临的日趋严重的青少年性问题与西方20世纪60、70年代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研究当代西方青少年性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建议在我国青少年性教育实践中做到:循序渐进,分阶段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拓展途径,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性教育系统;选择方法手段,灵活多样地对青少年进行凸显主体性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12.
徐凤英 《东岳论丛》2012,(8):189-191
流动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违法犯罪中的突出问题,该群体的犯罪具有一般青少年犯罪的特性,同时,又有众多自身的特点。流动青少年作为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都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自身特点,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必须根据他们自身特殊需求进行特殊保护,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国流动青少年基础信息库,完善流动青少年合法权益保护,强化对流动青少年重点防控,提高对流动青少年犯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心理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结合笔者的青少年管理工作经验 ,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正对策进行探讨。希望更加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4.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把双刃剑,应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重庆青少年网络游戏中的使用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呈现低龄化趋势;大部分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是理性的;长辈管理方式及对待青少年网络游戏态度、家庭总收入、网络游戏花费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因此,全社会对青少年要有保护意识,尤其需要政府在加强网络立法的同时加大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网络游戏的开发需要注重教育内涵;家长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要有开放的态度,同时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刘卫平 《云梦学刊》2004,25(4):104-106
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是一种依据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和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活动规律而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以培养思维创造能力为核心的高层次教育,具有整体性、开放性、主体性、民主宽容性和超前性等特征。其目标是培养青少年思维创新意识、开发青少年思维创造能力、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其内容包括创新思维知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活动教育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青少年道德人格不健全问题越来越凸显.目前,青少年的道德人格主要存在偏执、叛逆、两面、依附、自恋等问题.要解决青少年道德人格问题,就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的合力作用,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02-207
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作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遏制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上升,是城市管理中亟待破解的难题。通过对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群体与本地青少年犯罪群体的比较分析可知: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位、流入地城市社会管理的滞后等因素,是导致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主要原因。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入手,打破城乡户籍制度的樊篱,着力完善外来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体系,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成因,能够实现从源头上预防与减少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诚信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道德支撑,诚信缺失的现象在当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来看,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青少年人生价值取向偏离正确的轨道;学校教育的模式造成了青少年道德素质水平欠缺;家庭教育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造成了青少年诚信意识淡薄,这些是青少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青少年诚信建设可以采取净化社会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变学校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教育;改善家庭氛围,注重青少年诚信意识的培养等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宋卫军 《家庭科技》2021,(11):26-27
良好家风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有助于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家庭是青少年停留时间最长、最熟悉的地方,而家风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树立与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青少年个性特点、心理发展都会受到家风的影响.因此,具备科学正确价值观的家风文化对青少年有重要意义.父母是青少年最依赖、最信任的人,价值观正确的父母能够将青少年成长过程发生的问题予以妥善解决,并认真倾听、尊重、认同孩子的想法,引导青少年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帮助青少年构建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阈中的青少年网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极其复杂。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本文认为网络工具使用特性、网络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及网络传播异化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要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就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努力实现高校、家庭和社会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