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廖杨  蒙丽 《创新》2009,3(3):55-59
我国民族社会发展思想理论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个离不开”到20世纪90年代“三个离不开”的发展与演变。基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民族交往国际视野关照的“五个离不开”思想,丰富和完善了全球化场景下的我国民族社会发展“谁也离不开谁”思想理论,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思想理论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2.
巴玉玺 《社科纵横》2014,(3):156-160
开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认识和了解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涵义及特征,是开发利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前提。认识和掌握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将有利于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顺利实现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新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思想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将其上升为国家意志后 ,“三个代表”思想将成为今后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之一 ,成为新世纪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践活动的总的行动纲领。民族理论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实践的结合上 ,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实现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为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事业服务 ,是民族理论界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时代性课题。本文仅就此课题中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做了初步的理论分析 :一、少数民族利益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如何对待各民族利益的态度问题 ;三、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面临以下挑战:大学生民族意识增强、影响因素更加复杂、信息渠道更加多样和通畅、大学生的分析判断独立性增强、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教育、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民族观教育、宗教观教育、日常性的民族团结教育。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以爱国主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三个离不开为指导思想;健全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机构和工作机制;强化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宣传和落实民族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3):133-13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民族院校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实践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体系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6.
徐莎莎 《社科纵横》2007,1(10):23-24
真正的民族平等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大创新,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和思想内涵,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着重探讨真正的民族平等思想对民族关系发展的三个核心问题,即民族权利、民族利益和民族发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社团组织在参与社区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宣传民族政策等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以广州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例,调查了其近三年通过会刊宣传、举办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及与街道合作开展民族文化建设项目等方式参与社区民族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收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民族社团未来继续参与社区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边疆社会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活动的重要领域,“边疆”和“民族”为二者重要的时代特征和工作范畴。本文意在考察“边疆”与“民族”的涵义演变过程,简要回顾边疆社会工作的历史,总结民族社会工作的兴起与讨论,提出并深入探讨制度视角下的民族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四川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主导和支柱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对民族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壮大整个旅游产业,从而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指出发展红色旅游要切实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应该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这是主线;二是与民族地区独特的人文和生态文化紧密结合,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8,(11):31-3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是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联系在一起的,在历史角度,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格局与统一心理上的一致性,是我们理解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生成的历史前提;在现实基础上,共同的文化取向、政治认同和经济基础是我们理解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标的;在未来愿景上,追求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层次体现。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角度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进行理解,揭示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使命作用,以期发挥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正作用,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种社会学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杭生 《创新》2009,3(12):5-10
我国是由56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关系国家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维护民族团结,就需要坚持民族平等互利,实现广泛的民族认同,正确把握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易鹏 《社科纵横》2020,35(1):104-108
从历史之维审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重要问题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进路是怎样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道路维度、现代化维度和民族精神特质维度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思想探索轨迹和鲜明时代特征,他们对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以思想启蒙使命和现代化图景批判解构封闭僵化的"天朝上国"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成分的滋养,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汇聚力量进而推动中国历史巨变。明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进路及其贡献,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生成、发展过程及其当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进 《社科纵横》2008,23(1):139-141
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的教育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不论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与方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怎样调整和改进,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都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但是,目前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着被忽视和淡化的倾向,解决的方法是在提高对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的同时,在内容和方法方面,注意把这方面的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结合起来,这样的形势与政策课才是完整的、能够反映党和整个国家面貌的形势与政策课,也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优势与政治特色.  相似文献   

14.
1899年10月之前,梁启超在指称民族时使用的仍是传统的“种族”一词,但其内涵已经发生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含有现代“民族”的涵义。1899年10月他开始使用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是中国最早使用“民族”的思想家之一,并且是最早将“民族”与“帝国主义”“民族”与“思想”联用的中国思想家,他是1901年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一文中使用了“民族帝国主义”和“民族思想”的。这两词的使用,尤其是“民族帝国主义”的使用,是梁启超在民族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他也是最早使用“中国民族”的中国人,他最早使用“中国民族”是在1901年7、8月间发表的《灭国新法论》,而非学术界通常认为的1901年9月3日发表的《中国史叙论》。他使用“中国民族”的涵义前后有所变化,这一变化又与他对“中华民族”的使用及其涵义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梁启超在民族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最早提出和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用他的话说,他提出和使用的“中华民族”实际上就是“汉族”,但他是在“国族”的涵义上提出和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即他认为,“中华”是中国的国名或国号,而根据西方的“国族”理论,建立中国的民族亦即中国的国族应该以...  相似文献   

15.
近来年广西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失衡关系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和谐、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马克思生态哲学视角加以解读,广西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关系失衡表现为异化自然对人(社会)生存和发展之否定、自然资本化打破自然内部持续发展张力、民族历史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机制失衡和人改造自然不善引发多主体之间矛盾等,并基于此深刻剖析其失衡根源。  相似文献   

16.
张龙 《社科纵横》2014,(3):169-171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熟悉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点,把握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民族院校面临新课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实现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和培养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的基本保证和需要。  相似文献   

17.
白永红  蔡虹 《社科纵横》2010,25(3):153-155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民族地区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对于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人文和物质环境,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传真 《学术交流》2003,(10):23-25
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学习历史和文化经典,努力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冯瑞 《社科纵横》2009,24(2):48-52
历史上的哈萨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解放前哈萨克人民经历了一段与准噶尔部艰苦斗争、被军阀残杀、四处迁徙流浪的民族历史过程。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哈萨克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同时也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民族过程。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为哈萨克族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以哈萨克民族过程的特点为启迪,指出游牧民族要发展,首先要有国家安定的政治底蕴为基础,各民族团结为前提;其次,游牧民族应发掘自身优点发展有民族特色的经济。最后,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 ,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 ,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 ,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 ,形成了竞争进化的民族观、多元结合的民族观、动态平等的民族观、文化交融的民族观。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 ,表现了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他不仅将民族一词首先引入我国 ,较早地将西方关于民族、民族主义的界说引进思想界 ,而且将引进传播与创新相结合 ,赋予民族、民族主义更科学的理性精神 ,更具东方特色。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 ,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近代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开山之作 ,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