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访谈嘉宾:李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问●答〇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经济建设大家都比较熟悉,相对来说,社会建设比较陌生。请问您什么是社会建设?它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针对"法是怎么适应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命题,以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法律革命"为时代背景,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变迁历程予以回顾,按照理想类型的方法可归纳出"社会管制""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这三种国家治理模式。"拨乱反正"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管制"模式,强调法治的价值启蒙,以"压制型法"为手段、追求政治领域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管理"模式,强调法治的制度设计,以"自治型法"为手段、追求经济领域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治理"模式,强调法治的实践关切、以"回应型法"为手段,追求社会领域的共建。中国经历35年的现代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但仍没有完全实现现代法治建设所追求的"法治秩序","社会治理"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3.
潘西华 《东岳论丛》2008,1(2):119-12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础。社会建设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发展问题。如果从"社会"这个分析视角来审视二者,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蕴含着社会建设的思想,为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反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与展开。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一大建设,自2004年中央提出至今,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严重侵害民食、民医、民用的民生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引发了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关注。本文在"两个建设"同步推进的视角下,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内涵、同社会建设的关联度和"两个建设"同步推进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性"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其支撑性条件之一。近年来的民主制度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发育等政策的实施对于"公共性"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果。但是,"公共性"依然是当下中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瓶颈。除部分的制度性因素之外,社会心理、共识缺失以及管理的技术化也是阻滞公共性发展的重要原因。推进公共性,提升不同利益群体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需要增进公共权力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6.
王海峰 《兰州学刊》2012,(8):136-141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而人的自我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内在规定,也是社会管理的至高境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本质是人在社会中追求解放,追求自主性以实现主体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内蕴和包涵在社会建设的逻辑和实践之中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逻辑中,人类也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可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社会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转型社会的组织和秩序重构的内在需要;作为子系统的社会管理的推进必须是在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进行,社会建设是公民实现社会管理的逻辑前提和实践基础.就当前中国的历史境遇和社会特性而言,社会建设应是立足于人的自主性和公民权利而展开的体系建设,它包括:完善现代公民权利体系、建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保护和发展社会组织、确立社会基础秩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建设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有着极大的必要性。然而,当前社会管理缺陷却阻碍了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限制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导致了社会运作的严重不畅,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从而构成了社会建设顺利推进的瓶颈。因而,要有效地推进社会建设,就必须更新社会管理理念、理顺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创新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颐 《江海学刊》2012,(2):99-103
社区是城市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区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问题,必须首先进行理念创新,从中国国情出发,比较中外社区的异同,树立"中国社区"的理念;进而从城市社会管理全局的高度,明确社区在社会系统运行和管理中特有的功能;再根据"管理体制必须满足功能需要,体制和功能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应有的社会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永忠 《兰州学刊》2012,(8):147-151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组织是破解我国社会建设困境的基本思路。在政府主导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学者们提出了我国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以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生共强"。这种模式既在我国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学理和现实的可能性,又对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补合作关系具有必要性。只有根据社会组织和政府的运行特点,构建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的耦合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才能为社会组织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空间,从而推动我国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关于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为这一战略部署提供理论支持则是社会实践给社会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现代西方社会学思想体系为背景,对其中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论说和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应用看,社会学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研究的主力军.从广义上讲,全部社会学理论和思想的核心使命就是研究和解释社会管理和建设实践及其过程,就是为其提供科学知识和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继辉 《东岳论丛》2005,26(6):31-34
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思想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思想的核心和根本目标。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运行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社会组织在民生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加强和改善民生建设,应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全面推进民生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是补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良方,是特殊群体分忧解难的依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主体;同时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尽管社会管理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但对于社会管理的理论讨论和其与社会政策的学科联系等问题的探索却显得十分匮乏。事实上,在社会管理学科的实际发展中,它与社会政策学科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为了加深对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学科性质的理解,我们有必要揭示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的内在联系,并且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来展示目前在社会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从社会政策的视角讨论社会管理问题可以强化政府对社会管理和政策手段采用的同时,也可以为具体的社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刘金伟 《理论界》2013,(9):11-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国家、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总体性社会"。在"总体性社会"结构背景下,社会建设依附在国家政权体系下,以政府为主体,依靠政治动员的力量,服务于政治目标。国家依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与计划体制,控制了一切社会资源,整个社会结构封闭、凝滞。这种社会建设模式虽然有利于国家集中有限的社会资源,在短时间内解决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整合的目标,但其形成的一系列僵化体制对今后我国社会建设的推进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一波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社会建设的平台上发力推动五大建设的协调进步,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面临四大挑战:物质财富迅速增长而社会领域进步不足、社会结构分化扩大而社会利益协调不足、社会力量日益成长而社会动力运用不足和社会空间日益扩展而社会管理支撑不足。因此,社会建设改革应从四个方向做出突破:增强民生福利和实现科学发展、协调社会利益和实现社会整合、维护社会运行和激发社会活力以及创新社会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创新已经作为一项重大的时代主题提出来了,社会管理涉及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廓清。不能将社会管理等同于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创新不是实施全面控制,社会管理与危机管理是有区别的,也不能将社会管理理解为社会服务,还应正确处理好社会管理的"管"和"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社会根基。建设和发展社会管理,首先要厘清"国家—社会"关系传统,认清中国正处于由乡土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的商事社会阶段的特点;然后再结合国情,着眼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变革,通过确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完善商事规则等策略,促进社会管理走深化合作共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法是怎么适应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命题,以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法律革命"为时代背景,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变迁历程予以回顾,按照理想类型的方法可归纳出"社会管制""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这三种国家治理模式。"拨乱反正"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管制"模式,强调法治的价值启蒙,以"压制型法"为手段、追求政治领域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管理"模式,强调法治的制度设计,以"自治型法"为手段、追求经济领域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治理"模式,强调法治的实践关切、以"回应型法"为手段,追求社会领域的共建。中国经历35年的现代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但仍没有完全实现现代法治建设所追求的"法治秩序","社会治理"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11,(5):159-159
石英撰文指出,社会管理是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建设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全面提升当代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从概念上“社会管理”小于且隶属于“社会建设”。对“社会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社会管理”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信访和公共安全工作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因为在执政基本思想、执政理念、路线方针和管理手段上的差异,不同时期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的表述也不尽相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就是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为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并用"社会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