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社会转型期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经济机制的引进,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同时也是一场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我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制度,但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整个社会生活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一方面受惠于它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摆脱了传统的等级制、特权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行为规范,一方面也承受着它带来的巨大冲击。因为它否定了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使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思想滋生,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精神世界贫困化的不道德现象,面对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道德在我国官场、市场与文场都存在缺失现象。造成道德缺失的现实根源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科技发展的信息压力、社会稳定的治理压力和人们对道德文化、科技文化的传统认识。解决道德缺失的出路是发展道德,即深化道德属性认识,强化道德资源意识;推进传统道德转化,形成现代道德风范;发展新领域的道德,大力培育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贵族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现代公民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经历了古典时代的公民政治、中世纪的等级社会和转折时期的文明化之后,西方传统中的贵族精神已经内化为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传统之一.在现代政治条件下,作为贵族精神文化传统合理内核的公共精神、参与意识、道德担当等有助于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道德推脱从社会认知角度解释了个体从事不道德行为时或者行为后的认知推脱。为改善不道德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当前研究手段和视野的局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道德推脱理论的进步以及后续的应用实践。现阶段有必要从研究手段、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探讨道德推脱可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相应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社会关系、道德行为、道德观念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对目前出现的一些不道德现象应该怎么看?如何对待传统道德?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已经成了理论界目前探讨的热点。就此笔者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理论界同仁。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中国经济整体上腾飞,物质文明成就举世瞩目。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不如人意,道德滑坡现象十分严重。诸如:在经济领域,不讲商业道德。尔虞我诈,坑崩拐骗屡见不鲜,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甚至国营企业制造…  相似文献   

6.
基于安徽省5所高校1 561个大学生样本调研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现状,发现当代大学生网络主流意识坚定、网络道德意识明确、网络道德情感积极、网络道德理想崇高,但也存在着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多重失衡、网络道德规范知识缺乏、对网络不道德行为评价宽容失准、网络道德意志脆而不坚、网络道德心理焦虑冲突、网络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等问题。文章从学校教育、家庭管理、朋辈感染、社会影响等四个方面探讨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的外在因素,从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和批判性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儒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其突出的思想特征。儒家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社会科技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冲突,现代化就是科技本位代替道德本位的过程。而现代化社会导致的道德沦丧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因此,从人类合理生存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本位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值得面临危机的现代人反思。  相似文献   

8.
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社会对传统孝道的肯定重视、弘扬推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文化现象呢?第一,回家的客观需要;第二,亲情的精神呼唤;第三,传统文化复兴的必然结果。孝作为一种传统价值和道德,它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有哪些价值和助益呢?在我们看来:第一,有助于当代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第二,有助于亲子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第三,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第四,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超越,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处理传统伦理的角色等级秩序和现代伦理的自由平等精神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的新礼治秩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代践行存在着客观困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逐利情结、道德教育与道德践行相脱节、道德践行的免责困境、外来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道德生活脱离社会根基等。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是实现优序良俗的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因此,克服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客观困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道德的内容也或先或后地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中国正处在传统经济形式向现代经济形式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的日趋市场化给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基于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把握这些复杂的道德现象,并结  相似文献   

11.
在立身处世、社会交往中强调道德意识的主导作用,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但是对于今天提高公民素质、恰当选用人才、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瑞英 《齐鲁学刊》2006,1(3):103-108
齐鲁文化重视伦理道德、注重平民意识和民本思想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山东现代小说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人的解放”和“平民文学”的创作观念与原创的齐鲁文化精神相契合,山东作家以现代主义的思想观照传统文化,赋予齐鲁文化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孔子思想产生于西周末年"天"与"德"相分离的文化背景中,立足于原有的"德"规范,通过"崇德辩惑"而推演出一套以"仁"礼"为核心概念的思想体系。崇德为仁,辨惑为礼,仁与礼是双向互含的统一体,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孔子通过对仁礼关系的阐述,建立了自己"礼--命--仁"的思想结构,其中"命"影响着仁与礼能否合一。应把孔子思想的这种整体结构置放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在特定社会实践中予以检验和把握,从而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就传统道德而言,其现代价值不但是其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基础,也是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条件,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启示,进而提出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医学人文视角下的医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导致医德医风滑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应树立充满人文精神的职业意识,在人文的视角下审视医学的本质和价值,正确处理客观性、真理性与主观世界的关系,从理念和制度上约束技术至上、机器至上的观点,重视对病人全部身心的关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医德建设上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袁进 《社会科学》2006,3(9):170-175
近代“同光体”作家常常被视为“顽固派”,其实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并不拒绝改革,也主张引进西学,他们只是反对完全用西学代替中学,仍然坚持以中学为本位,尤其是坚持中国传统道德的立场,这就是他们复古主义的依据。他们普遍采取一种保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力图打通中西古今,复兴中国文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爱国主义者,强调写诗要抒写自己的感受。他们在创作上有自己的特点,继承了古代文学“黍离之悲”的传统,达到近代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又是一个道德的实体。不同家庭构建着不同的家庭道德实体。传统型的家庭形成了整体性、权威性、继承性的家庭道德。现代型的家庭产生了多元性、本位性、功利性、冲突性的家庭道德。正确地认识家庭结构与家庭道德,对于新形势下确立新的家庭形式和形成新的家庭道德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宜居必须宜闲,宜闲则离不开休闲文化的培育。目前,我国城市休闲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休闲文化品味不高,庸俗娱乐大行其道;休闲生活过于单调,休闲活动选择面不宽;一味追求西化,缺乏自己的休闲文化特色;精英休闲与大众休闲界限过于分明。这些误区妨碍了城市宜居性的提高。为打造现代宜居城市,在休闲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处理好高雅与通俗、多元与同一、现代与传统、精英与大众这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社会功能与道德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中国人始终恪守的道德情操,而且也是华夏文化的真谛所在。如今随着世界科技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文化的社会功能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文化的道德问题也由此开始显现,文化的不道德行为正日益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影响着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贽与中国的自由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先秦开始 ,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的自由传统。晚明李贽突破中国传统自由观的局限 ,将先秦以来、特别是阳明心学对自由的追求落实到感性、现实、社会的层面 ,提出了极富现代精神的自由观。这是中国自由传统的重要发展。它的产生预示着中国传统自由向现代自由的转换 ,是一笔需要我们予以珍重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