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土地资源预测、森林蓄积量预测、各龄组蓄积量预测三层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森林资源进行预测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小样本条件下,森林资源预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开辟了森林资源预测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房屋普查数据为震害影响因子的震害预测方法.以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高度、建设年代、用途、现状质量等几个简单参数对城市、建筑物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工作.根据震害因子的选取及网络对样本的训练效果建立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此模型对震害实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此模型的实用性.利用房屋普查数据进行震害预测工作为研究快速震害预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燃气日用气量预测模型,在传统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之外找到了一个新的途径,摆脱了对个人经验的依赖,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基站协作通信功率分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基站协作通信的功率分配问题转换为信干噪比(SINR)均衡问题。通过设置路径损耗门限为各用户判决与其通信的协作基站,并考虑用户间接收SINR的公平性,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基站协作通信功率分配方案。数值分析表明,相对于传统蜂窝小区等功率分配以及多基站协作通信等功率分配,该功率分配方案使系统中各用户的平均SINR分别提高17.75dB和2.36 dB。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思想,并运用这一思想及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切削加工模拟系统,为有效求解最优加工参数,以及预报、预测切削加工效果提供了新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粉末药品进行快速定量分析,采用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标准归一化(SNV)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建立了最佳的数学校正模型。同时预测了未知样品,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辅助实现数控机床的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建立了用于数控机床可靠性预测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并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比传统的数学模型预计方法更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数学处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财政收入预测模型。针对前向网络BP(Baek-propagation Algorithm)算法——梯度下降搜索方法的不足,提出用免疫进化算法来训练BP模型网络参数。利用福建省1990-2004年的财政收入数据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用2005、2006年的数据进行预测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的神经网络财政收入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精度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将因子分析的方法引入人工神经网络,运用于农业现代化多指标综合评价,克服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多指标情况下预测精度降低的不足,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将人工神经网络(ANN)应用于亲脂性叶酸抗拮剂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中,采用改进的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探讨了28个亲脂性叶酸抗拮剂对L210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机挑选23个化合物作为训练样本集,建立了亲脂性叶酸抗拮剂的QSAR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R=0.9519,标准误差SE=0.0407;而剩余的5个化合物作为测试样本集,检验了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出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0.9027,标准偏差SE=0.3658。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比较精密的拟合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十三五”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也进入了深化和攻坚阶段,对国民经济的一些重要行业和能源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总体背景,展望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并遵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20年前中国煤炭消费量、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结果显示:在基准情境下,预计煤炭消费量将逐年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将逐渐放缓,能源消费结构也将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2.
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此为背景阐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重点行业发展前景,通过不同情景下的预测分析,探讨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路径与趋势。根据预测结果,经济承压对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存在普遍影响,尤其是煤炭、黑色金属冶炼和汽车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呈下降趋势;在基准情形下,预计到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171.97万亿元(2018年不变价水平),能源消费总量约57.09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占比将不断下降,清洁能源占比预计达到41.7%。根据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合作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与实时任务的可调度分析不同,实时DVS调度在保证任务截止时间限制同时,还要关注任务执行的处理器功耗。功耗研究一段时间的累积效果,传统基于最坏执行时间的任务调度模型不能满足实时DVS调度需要。该文采用实际执行时间(AET)概率分布建立实时任务调度模型,利用随机分析的方法分析AET分布对实时DVS调度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平均执行时间的实时DVS动态调度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任务具有不同AET分布情况下可保持稳定的功耗性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硬件提供的功耗管理机制,参考Intel和Microsoft公司制订的高级电源管理规范,在嵌入式领域中提出了系统工作的常规模式、空闲模式、休眠模式和睡眠模式四种功耗模式,并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使用电源管理模块,提供了有效的功耗管理机制。分析了基于操作系统功耗管理机制的功耗管理策略,从而实现系统的低功耗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快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沙江是长江上源,占长江流域面积26%,干流可开发水能资源7512万千瓦,集中蕴藏在中下游段.位于下游段的向家坝电站和溪洛渡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600万千瓦和1200万千瓦,建设条件优越,单位造价低,并有防洪、拦沙、灌溉、航运、水产综合效益,目前开发条件已趋成熟.建议国家列入近期开发计划,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和扩大"西电东送”,并从电力市场体制改革,购电协议和电价竞争上网方面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传输功率的调整是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低功耗优化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较低的传输功率却又很难保证连通性(因外围节点干扰引入的随机性),较大的传输功率不仅增加能耗而且会对邻近通信节点带来干扰,如果简单地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功率调整,极易造成相邻通信子网传输功率的相互攀升,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传输效能。该文从干扰模型分析出发,给出了基于平均干扰下的最优传输功率计算方法,考虑到网络环境的时变性,将该优化传输功率与自适应速率控制机制结合以提高传输效能。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MCP协议和Basic协议,基于平均干扰下的优化传输功率机制在单比特能耗及平均吞吐率上能够得到更好的性能折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电力产业链节能减排的政策效果,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电力节能减排效果的预测分析和仿真模拟,发现电力强度、用户电价、煤耗率和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是影响电力产业节能减排的四个重要因素。据此,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客户科学合理用电,提高锅炉效率、降低发电煤耗率,调整电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等,既可节约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耗量,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过去30多年的新特征,在此将这些能源方面的新特征称为"能源‘新常态’"。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展望了"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发展情况,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  相似文献   

19.
信息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信息沟通则是高校图书馆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文章论述了图书馆信息沟通的内涵和作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加强信息沟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中型冷藏系统温度浮动大,耗电量高等缺点,提出了基于相变储能技术的冷藏系统,根据现有冷藏系统 的特点,介绍了储能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相变储能装置的结构;采用高效的换能结构实现储能装置的能量交换;设计 了复合保温层结构和密封结构以降低能量损耗;设计了储能装置的温度监控系统以及冷量记录功能;创新性提出储能装 置的结构参数设计方法。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供冷平稳、节省耗电的要求,且可以作为标准单元串联使用,为相变储能 装置应用于生产和实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