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萧功秦 《领导文萃》2010,(20):37-38
一般而言,政治体制改革超前与滞后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个人认为,清末改革的失败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改革一样,都是属于政治超前型。实际上,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来看,当时的筹备立宪改革由于日俄战争的影响而提前发起,确实是过于超前了。  相似文献   

2.
郑异凡 《领导文萃》2011,(Z2):79-83
苏联历史上有过三次改革:一是1920年代列宁以新经济政策著称的改革;二是1950年代赫鲁晓夫的改革;三是199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列宁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次改革,也是苏联历史上取得成效最好的改革,但不幸在1929年被斯  相似文献   

3.
<正>政治体制改革不能急,启动早了会翻车一般而言,政治体制改革超前与滞后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个人认为,清末改革的失败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改革一样,都是属于政治超前型。  相似文献   

4.
金圣基 《领导文萃》2012,(18):80-83
如同尼克松通过"罗马尼亚渠道"向中国传递橄榄枝,1985年,邓小平也透过该渠道向刚刚主政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传信。罗马尼亚渠道1985年3月28日,北京。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邓小平提到,苏联建立戈尔巴乔夫体制以来,在整个姿态和言论上好像对中国有了变化,但还不是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在外交场合的公开谈话,邓小平表示了对戈尔巴乔夫就任  相似文献   

5.
从民主的缺失到民主的泛滥--苏共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上的失误、教训苏共倒台、苏联解体后,许多学者认为,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改革,而是缺少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葬送了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戈氏只是充当了"送葬人"的角色。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研究商榷的。应该看到,在苏共党内民主问题上,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缺少民主的党政体制,对苏联解体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但是,苏联解体后,把板子全部打在斯大林体制的屁股上,没有看到戈氏改革掏空了苏联大厦的墙脚,有欠公允。斯大林体制与苏共党内民主和苏联社会民主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戈尔巴乔夫把苏共党内民主和苏联社会民主搞过了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领导广角》2001,(9):17-17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根纳季&#183;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停止履行总统职务,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由代总统等8人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该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21日晚,戈尔巴乔夫宣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先后被捕。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开始的苏联改革,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它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超过以往苏联任何一次改革,因而为整个世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8.
李肇星 《领导文萃》2014,(16):118-120
正"我们那里没有邓小平"2004年,我作为胡锦涛的特使代表中国政府参加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葬礼,葬礼结束后,巧遇戈尔巴乔夫。我很客气地对戈尔巴乔夫说:"我很荣幸与阁下见面,不想失去今天这个请教机会。多年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朋友一直特别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大的苏联,那么强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解体了?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避免让对方尴尬,我特意补充了一句:"这个问题不太外交,您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相似文献   

9.
1992年初前苏共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出版了《戈尔巴乔夫之谜》一书,对苏联的瓦解和戈尔巴乔夫领导的“公开性”改革进行了反思。用利加乔夫的话说,书中的许多警告日后“不只是得到了验证,而且是以最悲惨的形式发生。”1999年《戈尔巴乔夫之谜》一书在俄罗斯再版,更名为《警示》。本刊选登了部分章节并作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以其所有制改革方略和股份制理论,成为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这位以严谨的态度直面社会。这位以严谨的态度直面社会,以豁达的胸襟笑对人生的学者,被称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为推动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有人认为,厉以宁股份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便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史。在中国的经济学术版图,厉以宁是一座绕不过的山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决策与信息》2006,(7):55-59
越南的改革有三步,第一步是学习苏联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第二步是抛弃这种模式,并在90年代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体制改革,现在的十大又是一个转折点,虽然还无法确定会怎么走,但是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越南人有理由更加乐观。  相似文献   

12.
究竟谁是苏共和苏联的真正掘墓人呢? 剧变刚发生时,我也曾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颠覆破坏及国内持不同政见者、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活动,是发生剧变的国际国内诱因,而戈尔巴乔夫的投降主义导致反动势力步步进逼直至阴谋得逞。但所有这些原因,都不能圆满地解释剧变中的两个最大的谜: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制改革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过去6年中国大部制改革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总结改革探索阶段的经验与教训,为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30年改革开放,只有经济改革没有政治改革;甚至有人说,中国改革开放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以上两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也是非常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是怎样接触、力促和扶持戈尔巴乔夫掌权的,为我们揭开了苏联解体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从列宁算起,戈尔巴乔夫应是第7位入主克里姆林宫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总统的时间并不算长(1985年4月—1991年12月),却留下了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别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劳动集体、军队或是各种居民组织,都没有进行讨论,没有就此做出任何决议,各共和国议会也没有进行审议。整个社会反应异常冷淡,既没有抗议解散苏联的群众集会,也没有反对别洛韦日阴谋的示威,更没有支持戈尔巴乔夫的呼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时,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下简称"西方经济学")认为,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实行以全面自由化、私有化为核心的激进式改革,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由于实行了激进式改革将迅速走向繁荣,而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实行渐进式改革而将走向失败。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俄罗斯东欧经济衰退、停滞的现实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撰文认为,110年前的戊成变法,是近代中国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改革,其中一条论据,就是为政者在对改革的认识与决心方面,戊成时期的中国皇帝光绪实际上超出了作为现代化改革成功者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日本天皇明治。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突破口:启动二次"土改"近期,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编写的《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报告认为,中国改革已近临界点,城镇化被视为最可能的改革突破口,而如何在土地改革上寻求破题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报告提出了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征收房产税、转变粮食自给观等八项重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