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权力过于巨大,是造成中国皇帝们不幸的根本原因。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让天下人成为自己的奴隶,皇帝自己成了权力的奴隶。他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权力,一分一秒也不能松懈。朱元璋在写给自己继承人的《皇明祖训》中,就鲜明地表现了这种过度戒备心理。他说:"凡帝王居安之时,应该常怀警备之心,日夜时刻不可松懈,这样才不至于被人所窥测,国必不失……每天都要当成在战  相似文献   

2.
易中天  周琴 《领导文萃》2006,(2):136-140
不要以为变法就好。有好的变法,也有不好的变法。一种改革究竟是好是坏,不能只看动机,要看效果。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这一年正月,三十六岁的宋英宗病逝,法定的接班人皇太子赵顼(音须)承嗣大统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却很年轻,此刻正好二十岁。年轻人血气方刚,总是想做些事情的,宋神宗也不例外。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熙宁变法”。变法是宋神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头一把。因为它是从赵顼登基的第二年即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的,因此叫“熙宁变法”。后面的两把火…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戊戌变法"而言,一般来说都是认为由于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慈禧太后掌握着国家的实权,而维新派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杆司令皇帝光绪,所以变法不免要遭到失败。然而,当我们仔细考察当时的变法运动时却发现,作为极力推动变法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变法运动中的种种策略失误,  相似文献   

4.
公元1074年是北宋的熙宁七年,一个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焦躁气息的年份。正忙于变法的王安石碰到一件麻烦事,一个本来由他奖掖提拔的看城门的小官郑侠要和他的变法过不去,画了一幅《流民图》  相似文献   

5.
侯杨方 《领导文萃》2007,(4):138-140
皇帝和功臣其实是处于一种“囚徒困境”:皇帝担心功臣拥有的权力危及皇权,而功臣怕被兔死狗烹而不敢放弃自己的权力,这种互相猜忌容易导致皇帝痛下杀手和功臣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6.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8,(6):117-120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荣,皇帝必须牢牢把握住权力,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手。利益的焦点必然是力量的焦点。普天之下有多少精英人物在日夜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不乏雄才大略的皇帝。但称得上是好皇帝的,恐怕只有汉文帝。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不是个好皇帝,他以天下之力,遂一己私欲,所以二世而亡,亡了以后,还被人骂,在历史上遗臭;汉高祖刘邦,从民间起兵做了皇帝,这样的皇帝,本来应该很民本主义,可他却一身的无赖气,俩口子算计功臣不遗余力。汉家天下里,汉武帝最贵气,打仗、花钱无敌,可他花的都是爷爷的积  相似文献   

8.
编辑手记     
自韩非子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句话到今天已经两千多年了。读完了初中的中国人应该都知道这句名言。用今天的话来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就是要与时俱进;用过去的话来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话说起来容易,可是屈指一算,自秦始皇以降,中国又有多少“宫阙万间都作了土”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呢?这不全是知易行难的问题。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是对怎样的“变法”才“宜”并不清楚,是知难行也难。也正因为这样,营造能够自由探讨“变法”的制度环境至关重要。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杨小凯教授在和江…  相似文献   

9.
刘诚龙 《领导文萃》2014,(18):65-66
<正>权力,只要是权力,都是会产生腐败的。巡按是皇帝老子派来的,口衔天宪,手把文书口称敕,耍起威风来那也是如虎似狼的。底下贪官们要保位要保命,于是给送金送银,给送香车给送美女。莫道巡按来反腐败,巡按来了加一重腐败,其反腐败的权力变成了搞腐败的工具——对贪官他收一笔钱了局;对廉吏呢,  相似文献   

10.
说宰相     
周树山 《领导文萃》2011,(13):94-97
随便问小孩子,从前的中国谁的权力最大,得到的回答一定是: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宰相。宰相帮助皇帝处理国事,执掌国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群臣之首,皇帝家天下的大管家,说他位高权重,却也是实情。这里的宰相,是取其常名,随历代官制之变.名称也有变化,有叫丞相的,有叫御史大夫的,有叫太尉的,汉置三公之位,宰相非止一人,似乎是集体领导,但仍以一人为主,  相似文献   

11.
宗承灏 《领导文萃》2012,(24):93-95
乾隆中期以后,官员之间喜欢借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以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官僚机器的运行过程中,这种迎来送往的利益传接成为权力的润滑剂。乾隆皇帝也参与到了这场权与利的博弈当中,送给皇帝的礼品就是"贡品"。给皇帝办贡是一项劳神劳心的活,各方面都要考虑周全,既要是天下奇珍,又要不流于世俗。王亶望在这方面是高手,所送礼品往往能够博取乾隆的欢心。比如说,他送给皇帝一柄价值4000两白银的玉如意,在玉如意上镶嵌大大小小珍珠为饰。四分重的珠子大约值四五千两白银,重五分者则需六七千两,一颗像龙眼果那样重3钱的珠子,至少要白银2万两。  相似文献   

12.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诸葛亮引用历史经验告诫阿斗的话,语见《出师表》,说“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条方针的意思并不高深,犹如说“要吃饭,不要吃屎”,为的是皇帝好。所以历来的皇帝都懂得,  相似文献   

13.
谢菊  刘建茂 《决策》2010,(10):48-50
"副职本来就有职位本身相应的权力,只是目前被一把手剥夺了。所以,更准确地说,南川新政是权力回归本位而不是分解。"2010年6月,在人民网"十大地方新政"的评选中,重庆市南川区"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4.
“权力”一词,本来源于拉丁文的“antorias”。 它是指权力主体(领导者)凭借自己所拥有的权力,从而使权力客体(被领导者)服从于自己的一种社  相似文献   

15.
姜鸣 《领导文萃》2006,(11):124-127
1898年春夏之际,光绪帝亲政已有十年,他强烈地想要有所作为。康有为的变法言辞吸引了光绪的注意。康想通过依附皇帝来施展自己政治抱负,他的介入,使帝后关系中增加了复杂的因素。9月初,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联拒绝转递该部主事王照建议皇帝奉太后出访外国的奏折,光绪认为阻挠言路,将他们连同另外四个侍郎一同革职,而以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以示激劝。这事象征了光绪帝广开言路的变法决心,也是他借题发挥,为自己树威的一个举措。但处理过严,激起老大臣和慈禧太后的不满。此时主政的大臣,总体上都具有洋务…  相似文献   

16.
<正>权力是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有的说,权力是个好东西,有权就有一切;也有的说,权力是个坏东西,不少丑恶的东西都源于权力。两种说法都持之有据,或许都不无道理。具有政治强制力和官位影响力的权力,原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用于治国兴邦,又可导致人亡  相似文献   

17.
吴钩 《领导文萃》2014,(6):88-90
正如果我们将"家天下"时代的郡县制帝国想象成公司,那么它显然是一个巨型的家族企业。皇室是这个家族产业的唯一股东,皇帝为董事长,宰相则是皇帝聘请的CEO,率领一个由官僚组成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替皇上打理天下。这样的权力框架,在秦汉时已经成形。汉武帝是一个对独裁权力具有特别嗜好的皇帝,他当然不  相似文献   

18.
皇帝是人不是神,这是常识。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皇帝却被人为地神化,遗害无穷。考察皇帝的人神之变,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专制主义认识的深化。 就拿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吧。本来他家穷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热电厂是我省实行集资办电最早的企业之一,造成了一个企业有多个投资主体所形成的资产和多种核算体制,对其实行公司化改组,将各投资方变为统一的利益主体的独立发电公司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出路。在产权界定上,各投资方产权比例成为改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公司能否组建的关键问题,也是国内许多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只听人唱“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却没听人唱“你从哪里来,我的权力?” 没有人问,但有人答。 “作为一名干部,手中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权力,或人权,或财权,或物权,等等”,费孝通先生说,“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要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完完全全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面,切不可用于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