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年来美德伦理学发展迅猛,似乎成为一个和功利主义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互竞的伦理学流派.但"什么是美德伦理学?"仍然是一个未决的问题.纳斯鲍姆认为美德伦理学就是包含了美德学说的伦理学.沃森对美德伦理学的解释强调了美德概念的首要性以及伦理学理论基本概念的唯一性.麦卡尼尔承认美德概念解释上的首要性,否定基本概念的唯一性.对美德伦理学的这三种解释存在某些问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对美德伦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美德伦理学和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建设从理论上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我们日常道德判断进行哲学反思,以取得对行为正确性和错误性判断的理性共识,从而按照理性的要求,重建我们的道德观念。第二,进行美德伦理学研究,以确定我们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德或理想人格。第三,研究怎样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美德教育,以建立一个理想和谐的社会。本文着重探讨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三个问题:第一,西方伦理学发展的启示;第二,美德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第三,怎样研究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中,美德被理解为内在的性格特质。但在古希腊,美德最初是被理解为人特有的角色和功能。在柏拉图著作中,美德开始具有心理学的内涵,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美德的心理学内涵得以强化。现代道德哲学家虽然把美德置于伦理学体系的边缘位置,但仍然重视美德的心理成分。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家则基本上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构建美德概念。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认为,在公域为主的当今时代,我们的日常行为由公共法律和管理规范加以引导和约束,所以,确定对与错、正义与不正义的标准是伦理学的中心论题,而美德则是个人道德境界修养的事情,在公共生活中只具有第二位的、工具性价值,即是说,以美德为中心论题的美德伦理学,在理论上就不能有独立的地位。本文认为,美德伦理学在当代更能体现出其重要性,我们应分析美德的存在论性质,并从美德的存在论性质中引申出美德规则,它与健全的道德规范是协调的,在美德伦理学视野中,我们能统一理解正义和美德。  相似文献   

5.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道德失范现象已经逐步成为影响股票市场正常运转的羁绊,规范投资者的道德状况迫在眉睫。在诸多伦理学理论中,美德伦理学提供了道德建构的新视角。美德伦理学的核心不是我们应当做怎样的行为,而是我们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便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个人的内在品质上。投资者的道德品质对其道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具备诚信、良心、理性、责任、公平等基本道德品质的投资者,会将道德品质内化于投资者内心,从而在投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投资者的道德品质需要从道德教育,道德激励,道德环境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伦理学基本理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伦理学的道德理论视角主要有:功利论(目的论)、义务论(道义论)和德性论(美德论).功利论注重行为善恶的后果,义务论着眼于行为善恶的动机,而德性论注重道德行为主体本身的品德.对于网络伦理学而言,虽然功利论与义务论都是道德问题论证的有效方法,但是它们都存在瑕疵或矛盾.网络伦理学的构建应该选择德性论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7.
陈钢 《人文杂志》2001,46(4):149-154
创新是人的道德本性,是个人道德完善、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创新也是社会的善,创新中还包含了人类许多传统美德.确立创新为伦理学新范畴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不仅丰富了伦理学的道德范畴体系,也是构建当代中国伦理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为在创新问题上变单纯的技能培训为美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9,(6)
<正>一美德伦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学界复兴以来,日益成为现代伦理学谱系中的一支强势力量。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它对康德主义或功利主义的反叛有多"时尚",也不是因为它向亚里士多德主义或休谟主义的复归有多"特别",而是因为——它用以观察、理解和反思道德问题的美德论  相似文献   

9.
罗国杰先生的"新德性论"思想展示了新颖、独到的理论特点,其观点在伦理学学科建设、美德内涵和道德理想概念的完善、人的德性的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真 《江海学刊》2005,(6):33-38
从当代的视野重新解读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仍然可以看出他的美德伦理学是较为完备和系统的。他关于至善是一切实践理性思考的最终目的的思想,他关于美德或出自美德的德行构成至善或幸福的思想,他的美德“中道说”,他关于实践智慧的作用的思想,他关于一个行动是合乎美德的,仅当它源自行动者出于美德自身理由而选择的理想的思想,以及他关于美德教育的思想,今天依然是我们研究和发展美德伦理学的重要平台。①  相似文献   

11.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10,23(3):5-11
伦理学,就其最重要和最完美的部分来说,是如何治国的科学,是治理社会的最高级、最重要、最关键的科学。伦理学,就其全部内容来说,则是关于道德价值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麦金太尔对美德伦理的关注源于他对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反思.他通过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批判,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启蒙运动以来对西方历史上存在着的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美德传统的背离.因此他认为,摆脱伦理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回归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和历史,将美德带回人间.但是,现代社会已经不同于传统社会,而且麦金太尔又认为,不同道德传统是不可公度的.这是他理论中不可忽视的内在矛盾.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试图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及人为何需要美德的论述以解决其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代美德伦理学中"美德"的含义须结合自然目的论思想才能获得清晰界定,近代规范伦理学中的"美德"定义同样也预设了一种对自然的全新理解。然而,由于现代学科的划分,研究者经常会忽略对伦理范式所预设的自然观的考察。唯有将思想家对伦理生活的思考置于其所处时代的自然观下给予考察,一幅"自然—个体—社会"的整全图景才会被清晰勾勒出来。只有考察了自然观更迭对伦理学范式转换的塑造作用,才能真正理解伦理学从美德论向规范论转变的深层意义,以及二者的当代融合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侯红霞 《理论界》2011,(3):98-100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美德理论:美德是公正的旁观者根据社会的普遍道德规则所推崇和赞美的那些品性;主张从同情原理推演出一切道德情感,并将公正旁观者中的同情感作为判定情感合宜或适当的标准;提出审慎、正义、仁慈和自制四种美德。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伦理学的前沿方向之一,美德伦理学具有自觉而鲜明的道德心理学诉求。随着自身向纵深发展,提出并建构一种合理的道德心理观念,日益成为美德伦理学必须认真对待的迫切问题。为此,美德伦理学不得不考虑:需要并且能够从现有的心理知识体系中汲取哪些有益的内容?由于现代心理知识的讨论和研究已经拓展到心理科学、心灵哲学和道德哲学等多个领域和层面,因此,这不仅需要我们顾及和借助经验心理科学的主要成果,而且需要我们理解并引入现代心灵哲学的可能资源,更需要我们在道德哲学内部挖掘潜力,谋求共识。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当代伦理学的新理论:关怀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怀伦理理论的提出在西方当代伦理学中建构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本文分析了关怀伦理的理论来源、道德推论形式、道德推论要素等内容,指出关怀伦理中“关怀”的含义,它不是主流伦理学中的一种美德范畴和道德品质,而是代表了一种新的道德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伦理中,作为道德关怀对象的生态实体究竟应该是生物个体还是像群落或生态系统那样的整体,生态中心主义与生物中心主义一直存在分歧。这要归结于生态学无法解决的一个哲学缺陷:具有本体论地位的生态实体的尺度划分的差异。如果从伦理学理论出发,一定程度上能规避这个缺陷:在功利主义的视域下,生态中心主义与生物中心主义是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殊途同归;在道义论的视域下,维系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的张力;在美德伦理的视域下,形成了建构生态道德共同体的环境美德伦理共识。当然,从不同的伦理视域审视生态实体,功利主义、道义论和环境美德伦理也各自存在缺陷,但不妨碍得出个体的生态实体观是传统的还原论思维,整体的生态实体观既具备生物中心主义的解释力,又可为生态伦理的理论建构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赫尔曼·保罗主张从美德的角度分析历史书写的过程。然而与保罗相反,这里所使用的美德概念并非基于美德认识论,而是建基于美德伦理学之上。美德认识论与非认知美德判然有别,而且与安克斯密特和怀特的史学观点不相容,他们二人强调历史学从历史实在到历史表现的多元路径。美德伦理学,尤其是那些强调不可编码性论题的美德伦理学形式,非常适合提供这样的解释。为了使这一论证更加具体,在此区分了美德伦理学的四个重要特征,并试图阐明这些特征如何在历史书写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9.
迈克尔·桑德尔是当代政治哲学谱系中公民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的核心观念主要体现为"作为共享自治的自由"、"作为公民参与的权利"以及"作为自我实现的美德"等。与自由主义相比,桑德尔的公民共和主义虽然同样强调自由、权利与美德,但由于它始终以营造一种倡导和推进共同善的政治空间为宗旨,建立一种让人的潜能得以"绽放"和实现的政治体系为目的,因而它对自由、权利与美德的理解赋予了更自觉的道德内涵,对于人的发展表现出更明确的道德诉求。也正因如此,公民共和主义依然面临着道德介入政治领域中而产生的相关价值难题与可行性局限。  相似文献   

20.
美德与规则的统一——兼评儒家伦理是美德伦理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儒家伦理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强调了品格的塑造和个体美德的培养,但是儒家伦理并不像一些西方儒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美德伦理学的类型。相反,儒家伦理是一种整合了美德与规则于一体的伦理学说。这不仅可以显示出儒家伦理对道德理解的独特方式,也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儒家伦理对当代西方道德哲学在建构一种完善道德理论上可能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