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巨灾保险制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长期以来,基本是靠财政和社会捐助来解决重大灾害发生后人们的生活保障问题,这不仅给各级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也使巨灾发生后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增加了灾后重建和恢复的困难.因此,要借鉴国外巨灾保险经验,明确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从而建设包括巨灾保险的再保险体系、巨灾保险基金、借助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和政府配套支持的巨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保险与防灾防损工作研究肖文,朱中巧加强风险管理、防止和减少意外灾害事故发生和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财产和人身的安全,将保险与风险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就平阳县的经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保险业的振兴离不开农业保险市场的开拓。农业保险是以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为保险对象,以生产成本产量和商品价值为保险标的,以自然灾害和传染病为主要保险责任,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条款、合同向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对承保的动物或植物在生产期或农产品的收获过程中,由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负责经济赔偿的一种保险。  相似文献   

4.
秦凯 《天府新论》2009,(2):59-62
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震、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研究和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财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防灾救灾中的作用,对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透过汶川地震看我国对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给我国造成了近50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面对如此巨大的灾害损失,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呢?风险管理理论和国外巨灾风险机制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巨灾保险补偿机制才是应对巨灾风险损失的长效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民的巨灾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尽快出台巨灾保险法规,实施半强制性政策保险与再保险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建立巨灾风险基金,适时推出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制度安排,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巨灾风险保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对灾害损失的补偿基本上依靠国家财政拨付和民间捐助,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国家巨灾风险管理机制,这使受灾者得不到充分的补偿,同时国家也面临者巨大的财政负担。2008年南方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让我们重新审视巨灾保险体系在灾害救济中的重要性。我国应借鉴国外保险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国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多层次的巨灾保险体系。政府应转换职能,由灾后承担主要损失转变为支持完善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保险以其“积聚保险基金、组织经济补偿、防止灾害损失、增进社会福利”等特殊职能,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年来,保险立法也较受重视。国务院曾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和《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相应制定了一些制度,对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经济建设的深入,已使保险渗透到社会经济和家庭生活的各方面,涉及保险合同的民事纠纷,事实上在很多方面已突破了现行法规的调整范围,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保险全方位的职能作用,迫切需要加强保险立法,使保险基本法——《保险法》早日出台,从而走上依法治保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历年来发生在我区重大气象、水文灾害及其形成损失的分析,指出气象灾害是我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灾种.由此直接引发的水文灾害(主要是洪水灾害,已成为我区灾损日趋加大的灾种。气象水文灾害又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盐渍化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使整个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极端自然事件造成的损害,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救济机制,其一为侵权法和社会保障赔偿模式,其二为保险赔偿模式,其三为基金补偿模式.侵权法有利于提高预防灾害发生的积极性,但很难适用于自然灾害.社会保障主要关注人身伤害,对财产损失基本上不予关注.保险模式不仅有利于发展保险市场,提高受害人自救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灾害风险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分散.基金模式体现了国家福利思想,便于对受害人进行保护,但容易对市场产生误导,其使用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已成为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有效防范、抵御自然灾害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文章以今年广西桂林市遭受百年难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为背景,着重研究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如何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因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综合性,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不断扩展的科学,呈现出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科际结合的特点.在加强自然学科对灾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对灾害的研究.灾害政治学对灾害问题的研究具有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是运用人类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和优势,研究国家运用政权的力量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进行预防、干预、抗灾救灾,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对灾后进行重建的科学.构建"灾害政治学",需要探讨其研究对象、研究前提、研究特点、研究任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图书评介     
救灾改革理论的成功探索《中国救灾保险通论》,郑功成著。32万字。湖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责任编辑:胡如虹。中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很早以来各种灾害就如同毒蛇一样紧紧地缠绕着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近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所受的损失高达1000多个亿,人为灾...  相似文献   

13.
玉树地震已经过去两年,然而当类似玉树地震这样的巨灾降临后造成的巨额损失仅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保险赔付对灾害补偿的作用微乎其微的现实却足以说明,我国巨灾保险的建设发展严重滞后,保险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文章从青海实际出发,提出了在青海建立巨灾保险的有利条件及构建青海省巨灾保险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水灾、雪灾、震灾等自然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像不断发生的矿难所表明的:在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中,往往存在人为的原因.人类没有力量完全消除自然灾害,但人类完全有能力控制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完全应该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前后存在的造成灾害损失的人为原因.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从造成灾害损失的人为原因出发,分析涉灾犯罪的具体类型,阐释追究涉灾犯罪的刑事责任时应当把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改进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超  梁洪 《理论界》2006,(12):8-9
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措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却面临着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总结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并探讨其经营模式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隆 《兰州学刊》2010,(Z1):19-20
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人民币以上。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危机管理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保障机制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12):20-25
面对农业巨灾风险事件导致的巨额损失,目前我国仍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灾害管理与救助,缺乏市场化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相关文献的研究,立足当前我国国情,从减轻灾后政府财政负担角度,运用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思维,对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发起主体、基金筹集方式、组织结构、资产配置、运行模式五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具有“灾前预防+灾中应急补偿+灾后重建+推动农业现代化”四位一体功能模式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年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巨大。灾害预警机制作为危机管理的组成部分,在危机管理的过程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节约成本、最有效的举措。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完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中国的大洪水在考验了中华民族抗御自然灾害的决心和能力的同时,也从各个方面检验着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与灾害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和成果。一项受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由张书庭研究员承担的研究课题《中国灾害管理》,在结项完成一年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大众的关注。《中国灾害管理》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后,又被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列入“中国减灾文库”。该文库是为纪念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而编辑的,收入的是我国自然灾害的重要史料和减灾研究的重要科研成果。《中国灾害管理》面向现代…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复杂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生态条件,决定了我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特征。据统计,20世纪已发生的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中,有一半发生在我国。在过去2200多年间我国共发生了1600多次大小水灾,1300多次大旱灾。本世纪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