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倪星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6):728-733
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代理模型一样,在民主政治中客观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权责不对等,代理人可能采取追求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产生权力变异、腐败滋生、效率低下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改革代议民主制的思想包括;进行良好的宪政安排,建立完善的激励、监控和沟通机制,将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适当地结合起来。等等。 相似文献
2.
余婧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377-378,383
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开始在经济领域中出现,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学者对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在政治过程中同样也存在委托代理,并由此形成了政治委托代理理论.这一理论揭开了政治运作过程的神秘面纱,对于我们探讨政治过程中的问题带来很大帮助,并对我们在政治过程中实际运用这一理论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考察规制政策、委托代理关系基本原理以及西方竞争性公用事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委托代理关系应是我国竞争性公用事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委托代理关系与会计控制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1):155-158
会计控制权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权利安排,对代理关系机制和企业发展有重 要的影响。现代企业的会计控制权主要掌握在代理人一方,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在目标 利益上的不一致性,代理人可能利用对会计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优势对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 甚至非法操纵,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必须完善委托代理机制,加强对会计控制权的约 束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分析了当前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管理机构数量多、关系复杂,整合难度大,职能不清,管理范围不明确等问题,追寻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委托—代理”链杂长且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关系指向模糊、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建立“中央—地方”的两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明确军民融合领导机构中相关主体及其职责权限,并完善相关约束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谭放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41-45
用委托代理理论视角考察我国国有土地资产运行,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公民、国务院、各级政府、用地者都有各自的效用目标函数,加之信息不对称,所以在整个委托代理链条中产生的代理成本较高,委托人的利益易被扭曲。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国有土地所有者对经营权的约束;二是要合理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完善政府内部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三是加快土地市场体系的建设,利用市场竞争机制约束政府代理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交易目前是我国经济领域出现问题最频繁的市场行为之一 ,本文试图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房地产交易中的一些问题在经济学的范畴内进行分析 ,并根据信号理论提出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委托理财合同的研究需要首先明确委托理财法律关系的性质,但是现有的相关研究对其的界定仍存在较大争议.对于委托理财法律关系的判断,直接影响到资金委托方和受托方各方,尤其是受托方的默示义务,以及最终影响委托理财合同中个别条款乃至合同整体的法律效力.我国理论界对于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界定尚无定论,具有较多的争议.这种争议来源很多,但核心的原因是由于委托理财这种新兴的资产运行和理财方式,具有较多创新性因素和综合性因素,现有的法律对其的规制同时也较为贫乏.综观我国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委托理财法律关系的性质界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经营者和村委会成员身份的叠加,引发了大量委托—代理问题和机会主义行为,同时也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与集体资产处置的效率与风险控制受到了极大影响。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系统探讨降低农村集体经济中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设计问题,并就未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提出了建立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现代经理人制度、不断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形态进行多方面探索和创新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代建制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建设项目中的双委托—代理关系也引起实践界和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双委托人通过分段投资既可减小投资损失,又可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委托人应成立项目管理小组以监督代建单位的工作行为,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双委托人要提供激励补偿,使代理人愿意更努力工作;双委托人还应根据代建人的风险厌恶度大小调整激励、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屠飞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9):46-49
本文试图在西方民主思想演变的背景下,考察古典的直接民主模式的特点及其内在缺陷,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代议制民主兴起的理论缘由和思想家对代议制民主的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钱锦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6):122-127
民主制度的运行依赖于公众的政治参与。参与民主理论就是为了解决传统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异化而导致的政治统治的正当性危机而得以产生的。在坚持中国宪法结构所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下,以公众参与为核心的参与民主理论与制度,能够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有效保障公民的人权和尊严,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证成政治统治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冯梦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99-104
理想民主是一种主张人民统治、人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是理想的、规范的和实质的民主,但其存在着"人民"概念含混不清、易导致"多数人暴政"和现代国家难以满足其特殊运行条件的局限。现实民主是一种主张实行代议制度和少数精英统治的民主,是现实的、经验的、程序的民主,其局限性在于限制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存在偏离民众意志的可能性及容易生成精英政治。我国的民主兼具理想民主和现实民主的内涵,但还需要通过实行宪政民主、扩大公民参与、完善选举制度等措施来避免两种民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舒秀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4-89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体制形式,经历了从雅典直接民主到近代代议制民主的漫长发展过程。直接民主最符合民众的普遍期待,却因太过理想化而未能在现实的政治土壤上生根发芽。代议制民主虽然借鉴和吸纳了直接民主思想的合理部分,并获得了实践的可操作性,但仍存在实质上的少数人专政以及阶级立法等缺憾。透过民主的历史足迹,对当下的代议制进行解构发现,代议制包含民主与独裁两个动态的因子,面对具体公共事务,民主制下也存在独断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选举民主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民主形式,当今我国展开的乡镇直选则是直接选举民主的有益探索,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选举民主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代议制民主在人口和地域两个方面对直接民主实现了重大突破,是间接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代议制民主由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政党制度共同构成。除代议制民主本质的虚伪性之外,它在实践过程中也表现出如选举的困境、代表的两难、公民政治冷漠等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7.
走出直接民主的困境——代议制民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继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74-79
直接民主制只适合古代社会的特殊条件,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之地广人多的情况。代议制民主理论走出了直接民主的困境,解决了公民参与和体制效率之间的矛盾,使得在现代社会地广人多的大国实行民主成为可能。在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洛克、托马斯·潘恩、约翰·密尔三位思想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洛克提出了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委托权力的思想,奠定了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基础;潘恩把代议制和民主制明确地结合起来,开创了代议制民主理论;密尔系统论述了代议制民主的种种问题,使代议制民主理论得到完善。三位政治思想家的代议制民主理论一脉相承,渐臻成熟。作为近代以来西方主流的民主理论。代议制理论对现代民主的发展意义重大,是现代民族国家构建民主制度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刘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14-19
作为国家体制安排的直接民主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项伟大实践。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范围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它更主要的是存在着从政治实践到理论本身的根本局限性。本文着重探讨倡导直接民主制的理论代表卢梭的相关理论及其困境。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直接民主制跃进到代议民主制不仅是西方政治运作的基础——经济、社会条件变化的客观要求,更证明了卢梭直接民主制理论的内在困境。这一困境的存在对我们坚持和完善代议民主制有着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代表理论在施米特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罗马天主教独特性的分析,施米特向人们展示了代表的人格主义、权威性、公共性等内涵。在他的宪法学说中,施米特又与同一性原则相对照,对代表相关问题进行了阐发。施米特的代表理论与他对政治的理解是一致的,他突出对人的关注,彰显政治的特性,表达了一位政治学家、法学家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陈云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6):11-16,25
20世纪是西方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实现了近代民主向当代民主的重大转化。“非国家形态民主”和“治理型民主”的形成、民主制度的改进等对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协调型与冲突型两大民主理念模式的形成使西方民主理念的模式更加丰富,“少数原则”的提出使民主的原则更加科学,普选制、利益集团与新闻舆论三位一体的结合形成当代西方直接民主的机制,实现了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的结合。西方民主的转型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应注重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民主理念的确立,民主理想和民主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