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切是我国古代用两个字来拼合出另一字音的注音方法。唐以前称“反”,也写作“翻”,宋以后多称“切”。“反”、“切”是同义词,是拼合的意思。反切的原理和方法,前人均有说解。陈澧《切韵考》:“切语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迭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平上去入。”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秦国由贫弱落后变为富强先进的国家,并持续地对山东六国发动猛烈的军事进攻,用战争手段消灭诸侯,统一全国。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秦国为什么能够从战略上的劣势转化为战略上的优势,进而  相似文献   

3.
马新 《东岳论丛》2012,33(1):89-96
战国时代既是一个转折时期,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独具特色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农民较之两汉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他们在土地关系、社会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各方面所表现出的种种的不同,可以归纳为三个突出特征:一是公有性.战国时代,伴随着郡县乡里制度的建立,国家也取得了境内土地的所有权,在此基础上,实行了面向全体国家编户齐民的“授田制”.农民所耕种土地的国有以及农民生产与生活的集体性内容,都是战国农民公有性的体现.二是均平性.授田制下,农民使用着面积大致相同的土地,极少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也不如后世之剧烈.三是强制性.战国时代的农民实际上是国家依附民,没有经济的自主与政治的自立,他们的一切都在乡里组织的管理之下.上述特征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制约和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郭令原 《云梦学刊》2005,26(5):42-45,58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既是辞赋文体的奠基者,又是诗歌新形式的开创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解析与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具有相当解释力和包容力的特定范畴 ,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密切相关但又相对独立 ,在很大程度上观照和衡量着整个社会、国家的文明水平 ,影响或制约着其他两个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政治文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 ,这种发展既表现为政治文明形态的更替 ,也表现为同一种政治文明类型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两者构成了政治文明的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度量标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对以往政治文明的扬弃和质的飞跃 ,但作为一种更高类型的政治文明 ,它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论战国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春秋战国之际开始,各国君主周围逐渐形成一个以相为核心的官僚统治集团,它不仅是政治权力的中心,而且往往也是社会变革的策源地及外交、经济、军事等国家大事决策的枢纽。在这个核心中,相权的发展变化至关重要。战国时期相权的发展,实际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文人官僚政治的基本格局。战国时期的相权极富时代特色,它是由宗法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体制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纵横捭阖复杂多变的政治风云中,各国的相权实处于政治与社会运转漩涡的中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战国时期各国君权的体现和补充。此外,由于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势的布衣卿相与代表传统势力的贵族卿相同时存在,衔负外交使命的一类特殊之相亦杂厕其间,所以战国时期的相权又呈现着十分复杂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荀况和韩非的文章,从我国汉语文章发展的流变来看,从个人文章的特质来看,以及与同时代先后诸子相比较来看,都可以说得上是战国文章双璧。  相似文献   

8.
强烈的主体意识、自由思考的百家争鸣、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和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是战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它不仅直接驱动着战国社会的转型,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集结与创制有着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首次记录了这一历史。他说:“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根据这条重要的史料,我  相似文献   

10.
今人一般认为,“从清代以前我国的人~地比看来,应该说劳动者的数量在多数年代多数地区是过少的,所以人口的恢复与增长总是意味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与进步,而人口的下降则意味着生产的破坏和灾难的来临。”①一些古代文献似乎也表明,我国在战国时期地广人稀。例...  相似文献   

11.
战国体育中心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时期,齐国优良的政治、经济、民俗土壤蕴生了繁荣的体育活动;诸子学派在齐国的相互交融,催生了传统体育观念思想基础的形成;稷下诸子、游说之士,在齐国或汇聚,或四散,对齐国的体育娱乐活动和体育观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传播作用。齐国应当是战国时期的体育中心。  相似文献   

12.
幸福问题的度量是历代哲学家长期探讨的永恒命题,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使幸福度量成为可能,理论经济学家为此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量化工具.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兴幸福经济学最新发展成果为农民幸福指标体系量化提供了一套理论依据.本文立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就是给农民幸福这一命题,从物质幸福、制度幸福和人格幸福的视角,试图初步构建一套度量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幸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先秦学术文化思潮直接影响着战国诸子士辩景观的形成,盛行于战国时代的理性、人本和名辩三大思潮为战国诸子士辩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术背景和论辩平台.正是在这三大学术思潮的辉映之下,战国诸子士辩才得以景观化、风气化,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般地说,百家争鸣总是与思想自由和社会民主互相促进。但是翻开战国一页,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瞠目的现象:争鸣的结果不是政洽民主的发展与民主思想的活跃,相反,却极大地促进了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完备。实际政治发展与思想的这种趋势相一致,各诸侯国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最终汇合为秦朝高度的君主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15.
战国秦汉之际的小农与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秦汉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中影响最深者,一是中央集权的“大地域”性质的国家权力的形成与确立,二是以“五口百亩”之家为主体的个体小农生产者的广泛分布。由此确立的集权国家与个体小农间的共生互动关系,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格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探讨这一时期国家与小农之微妙互动关系的形成过程、具体表现及影响,为我们更深入理解传统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内在机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我国历史学界争论已久、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九七八年冬,《历史研究》编辑部与《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联合召开的长春讨论会上,出现了六种不同意见的分歧。从分歧的焦点来看,我认为仍然是过去的三家之言,即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与魏晋封建说。对于西周封建说,由于篇幅限制,暂且存异。现在,仅就战国封建说的分歧阐述如下,以作进一步讨论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7.
一、战国时代的手工业与商业秦汉帝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輝煌的时代,但秦汉时代的经济史只是战国經济史的繼續发展,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春秋、战国之际为一大分界线,春秋以上是第一阶段,战国秦汉是第二阶段。不过战国經济史料比較缺乏而零碎,一时不易搜集,所以本篇对于战国部分,只根据近人的研究成果,作个引论式的敘述,其詳細的研究,留俟異日。  相似文献   

18.
赵楠 《江淮论坛》2007,(6):138-142
战国纵横术在“纵横”本义上即与地“形”联系紧密,使得各诸侯国在聚散中遵循着特定的规律。从纵横术的使用角度来看,地“形”亦为游说之重要切入点,而“三晋多权变之士”则说明地“形”是促动纵横术多向衍生的一种重要间接因素。纵横术之“短长”、“抵蛾”、“捭阖”核心要旨,也都在于创造有利之“形”,将潜在的有利因素具象化、实物化,使之现之于“形”,易于控制;亦善于顺“形”顺势在巧处对阴阳双方进行转化,及把握“形”转化之间的时机。这种对“形”的重视和利用,是对老子“反动”、“弱用”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希吉拉历与公历换算方法探微刘志庆希吉拉历,中国传统上称之为“回回历”或“回历”,它从使用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中,在伊斯兰世界中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宗教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约束着全球9亿多穆斯怵的行为规范。希吉拉历是一种精确度很高的典型的纯阴历,...  相似文献   

20.
在战国时代的二百多年间,发生了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战争,可以说,战国的历史基本是由军队和策士写成的,战争是战国政治的主要内容。由于战国务大诸候国的力量基本是均衡的,因此各国都竞相扩军备战、军队受到格外重视。战国的情况诚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军队变成了国家的主要目的,变成了目的本身;人民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当兵和养兵”。战国军队已有一个较大的数量,而战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很有限的,那么战国是怎样解决养兵问题的呢?本文的目的正是试图从现有的资料来分析战国是以什么养兵和如何养兵这些问题。 一、军斌是战国平时养兵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