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字产生后,我国就有关于傩的记载。傩舞广泛流传于农耕文化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传统文化中独具一格的复合文化体——集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和面具艺术于一身。江西南丰傩舞由此传承数千年并相沿成习,遗存了大量的上古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民间传统艺术珍品。从南丰本土文化的角度,重点分析南丰传傩时间最长、宗教文化最盛以及与戏曲艺术有着不解之缘的典型村落是广大学者们正确认识南丰傩舞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西南丰傩舞因其表演形态而出名,其身体动作无不由一个符号总体组成。通过南丰傩舞中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和声音三种运动符号的分析表明,傩舞中表演者的一招一式都具有强大的意指功能,蕴涵着丰富的艺术、神话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南丰傩舞(俗称"跳傩")作为中国傩舞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代表,其在历史、艺术、文化等方面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据《金砂余氏傩神辨记》记载,南丰傩舞的最早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后又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仍旧盛行不衰,所以,"赣傩(以南丰为代表)文化在历经千  相似文献   

4.
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民间宗教仪式,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性质的原始文化。江西南丰傩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其舞姿动作粗犷、古朴有致,以面具为特殊化妆手段,融合了民俗、宗教、雕塑、彩绘、舞蹈等多方面内容,是艺术工作者研究古傩舞的活化石。江西南丰县因出色的傩舞艺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46-250
南丰古傩作为现今保存完好的一类古代艺术品种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成了中国傩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傩文化载体之一的南丰傩舞音乐,是音乐品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南丰古傩音乐"吟诵调"的"音声"艺术特点不仅孕育着本区域原始的民间音乐雏形,同时也展现出了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因而对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我国当代区域音乐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创新当代艺术形式和音乐形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湛江傩舞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与祭祀礼仪。湛江傩舞、傩戏、傩面具等均涉及到舞蹈、音乐、美术、艺术设计等交叉学科领域,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基于粤西乡间的丰富艺术调研,试从湛江傩服饰视角,探析湛江傩服饰的艺术特征、制作工艺及颜色,并做出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7.
万载傩舞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傩舞是江西最富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本文就万载傩舞形成,发展及其演变加以考证,同时介绍了万载傩舞的主要活动及其配乐。  相似文献   

8.
临川傩舞之神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傩舞在临川区域传承了几千年,始终保存着一整套“起傩”、“演傩”、“搜傩”、“圆傩”的宗教仪式,是对古代傩祭的继承和发展。临川傩具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类别、粗犷刚劲古朴神秘的武文化特色、有违一般运动规律的动力特征、质朴奇异的傩面具艺术、戏剧化的表演及震人心魄的乐曲伴奏等特征,同时又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刘镗《观傩》与傩舞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芮传傩祭山,只能说明汉代江西就有傩祭活动,而现今广泛流行于江西,以舞蹈为主,具有故事内容的傩舞戏。究竟产生于什么年代?这确实成为人们极为关瞩的难点,近几年来不少同仁作过探索,但孰是孰非,各说不一。笔者在查阅《江西诗徵》时检得一诗,为论述方便,全文抄录如下: 刘镗,号秋麓,南丰人,壎之叔父,高年隐居著作不倦,尤长绝句。曾元伯刻其遗吟,以绝句为首,其书不传。《观傩》: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8,(12):241-246
傩舞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不仅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健身的功能。挖掘江西傩舞文化的当代价值,不仅可以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推动傩舞走向全民健身。此外,傩舞文化还具有民俗体育文化与文化旅游价值,进一步挖掘傩舞文化,对于促进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傩舞简论     
我国远古的一种以禳除疫鬼为内容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后世沿袭,称之为傩.傩之初始已经具有了综合性的品格,其中包含着原始歌舞等原始艺术成分.至今,在我国一些省区民间的傩活动里,还传承着源远流长的傩舞,象贵州、江西、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傩舞就十分丰富多彩.它是远古傩舞的遗存和延伸,有很珍贵的研究价值. 1 傩舞起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原始舞蹈的一个方向的发展.原始舞蹈是在原始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随着原始初民劳动、思维、言语的渐进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原始舞蹈固然有一定节奏和一系列的身体动作姿态,并联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但它在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闽、台傩文化之两种事象 :傩之游戏与傩舞 ,并论述 :傩之游戏和傩舞也是庄严的驱鬼仪式 ,其营造和渲染热闹气氛的手段与所营造和渲染的热闹气氛 ,亦是出于驱傩的考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永靖傩舞戏为例,指出当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永靖七月跳会中的傩舞戏是我省保存较好的古代傩舞戏之一,但对它负载的深层文化符号意蕴研究还很薄弱,这直接影响了它的广泛传播和认同。本文通过对其表演形态、剧目名称、傩与傀儡戏的关系等几方面的论证,说明永靖傩舞是古代肉傀儡之伎艺遗踪。这一结论对重新估量永靖傩舞戏的价值及其获得全国性的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傩舞与赣傩     
傩舞,为古人驱除疫病的禳祭。原是一种模拟人兽角斗的舞蹈,后演变为禳鬼,驱疫的仪礼舞。《论语·乡党》《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均有记载。周代宫廷中,每逢岁除,辄行傩舞,由方相氏主持。斯时,“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难(傩),以索室驱疫”。至汉代,宫延与民间均有傩舞。宫廷傩舞规模盛大,有“方相舞”、“十二神舞”等名目。在腊月前一天,选10岁以上、12岁以下的中黄门子弟120人为“倔子”,  相似文献   

15.
徽州芦溪傩舞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而目前芦溪傩舞存在着传承后继乏人、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剧目和技艺失传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芦溪傩舞的传承与发展.因而,要加大经费投入,推出专业高效的保护措施;要加大培养力度,着力于传承人的打造;要加强重视程度,形成全民保护的意识;要创新保护形式,以发展促保护.  相似文献   

16.
原生的敦煌莫高窟未曾成为宗教和艺术的圣地,其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实用心理对洞窟中泥菩萨们法力的失望、像教艺术的自我解构、审美因素对崇拜心理的潜消和宗教艺术被文人艺术所忽视、所遮蔽等.而敦煌再生艺术却在转换佛教主题、创造敦煌舞派的基础上,使得中国传统艺术从艺术史叙述的残缺达到完整,从洞窟走向了舞台,从甘肃走向了世界,并开创了全新的艺术时代,形成了一次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7.
“傩”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驱鬼逐疫、消灾纳吉的巫术活动,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人类的祖宗戏”,是宗教与艺术混合的产物.傩长期以来根植于贵州广大农村地区,其发展经历了从“悦神”的傩祭到“娱人”的傩戏的转变,反映出贵州地域文化艺术受中原文化、荆楚巫文化的深刻影响.透过弥漫着神秘宗教色彩的贵州傩戏艺术,可以窥视到各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陈征南 《船山学刊》2007,(4):114-116
以娄底为腹地的湘中地区曲艺有30多个主要曲种,大体上可分为杂曲走唱、丝弦小调、渔鼓弹喝三大类.由艺表演形式有喝、舞、说等,各有千秋,极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汉画像中有很多傩舞画面,傩舞除赋有驱鬼逐疫的作用外还有祈盼丰年的功能。在傩仪中除了方相、十二神兽外,还有很多如西王母、神荼郁垒等傩神,它们都被认为能起到驱鬼逐疫、保护人界平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鞍山塘西傩舞起源于安徽池州,其表演内容与形式都有着较强的地域文化的仪式感,无论是服装的结构、色彩还是傩面具的图案、造型都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寓意性、审美性的特点,有着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成为马鞍山地方的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是当地人的一种集体记忆,深受人们喜爱,在马鞍山银塘地区广为流传,已成为本地的一项重要的民间民俗活动。沿袭经年、保持不变的塘西傩舞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日益受到马鞍山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先后投入资助资金十几万元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成立了银塘镇“塘西傩舞”研究会,开展对“塘西傩舞”的研究工作,塘西傩舞表演队不断开展丰富的表演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建立了较好的传承体系,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