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两个转变李宗明四川省宣汉县委书记在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山区,如何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近年来宣汉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必须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树立市场农业观念,紧紧抓住农业增产、农民...  相似文献   

2.
2000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体制束缚了农民的主体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农村改革成功起步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论,对深化农村改革乃至整个中国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条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在于落实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立农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在于确立农民产权主体地位,农业生产资料产权清晰化的实质就是落实农民产权主体地位;要根据不同历史条件创造落实农民产权主体地位的不同形式,“三权分置”改革可以实现产权清晰化、农民主体地位、公有制三者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据统计,2000年农村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为1.5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1.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平均每年转移约620万人。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非农业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1978年 ~ 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253元,平均每年增长13.7%,而同期农民的非农业纯收入由9.4元提高到993.5元,年均增速为23.6%,比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加快农村实现小康的需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以“金钱指标”为指导引导农民奔小康的认识是片面的、有害的.农业区域优势产业化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快速致富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其对策许经勇一、农村微观经济基础的重新构造与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矛盾近十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无疑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发点的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否定“一大二公”、“...  相似文献   

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农村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场改革在改变农民经济地位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政治身份:由原来的人民公社社员变成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变成了农民。经过近20年的市场化的改革,农民在从社员变为农民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具有什么意义呢?职业分化:农业农民和非农业农民农民在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后,第一个变化是相当一部分农民放弃祖祖辈辈从事的种植业,走上了非农化的道路。非农化从职业上讲,就是从农业转…  相似文献   

8.
《小康生活》2005,(2):5-5
新华社30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意见》指出,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子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何审慎地总结农村十余年来改革的经验,积极而稳妥地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而把农民引入市场,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民负担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减轻农民负担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农民负担的承受能力包含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当前农民对这两个方面的承受能力都很弱。本文认为 ,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改革措施 ,但要根本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必须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从城乡一体出发 ,采取超越农业和农村范围的统一税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思想。本文全面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 ,并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 ,阐明了邓小平这一思想对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发展农村经济 ,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村改革30年的成就、问题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福建农村改革30年来在农村经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所取得巨大成就,分析了福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农民增收缓慢、体制性障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留守农民素质较低等,从农村改革的指导思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促进福建农村发展的政策路径,以期继续解放思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以数量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市场农业转变,一切农产品的效益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因此如何选择适合农村发展实际的具有生机活力的市场中介形式,引导农业和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农业和农民与市场的充分结合,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对WTO有很多内容,也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要做好政策、法律、相关产业、产品等应对措施的研究和制定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内容,就是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体系,特别是要通过发展合作经济,增强我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竞争力,在WTO框架和规则内实施对农业和农民的有效支持。一、应对WTO需要相适应的农村经营体制和配套的微观经济组织体系通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农村建立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体制扩大了农民的经营…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三次重大突破。“村民变股民”,这项改革将打破长久以来“人人拥有”却“人人空有”的局面,拆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还利于农民,还权于农民。南京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从试点到初步推进,南京的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已经初显效果,然而在改革的初级阶段,也遭遇到各种问题等待今后去化解。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这里并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指的是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随着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农村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国农村教育的特殊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人口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特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理论创新,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4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  相似文献   

19.
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最基本特征,其本质是城市现代工业与农村传统农业的对立运动。中国现代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经济二元结构形成、演化的主线。解放前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具有买办性、殖民性和官僚资本性。解放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由于长时期片面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倾斜方针,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改革十年来,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崛起,使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化出现了可喜转机,但路途仍很艰难。当前中央关于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2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改革,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农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主要是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到本世纪末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30)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要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优化品种结构,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在保持粮棉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