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剖析邓小平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在分析邓小平生产力观形成背景的基础上,诠释了邓小平生产力观的科学体系,论证了邓小平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关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出发点和归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时代主题和要求;"共同富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目标指南;"适度增长"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指导;"可持续发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2.
庄子通过对"道"与"言"、"言"与"意"之间关系的阐释,提出了"道不可言"、"得意忘言"等语言观。庄子的语言观对当代教学改革有如下启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启发当代师者应具备真才实学;"道不可言"、"言不尽意"启发师者应教授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大辩不言"、"行不言之教"启发师者打破单一语言教学模式,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得意而忘言"启发师者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书本,而是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和精神内核,始终贯穿在华佗五禽戏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天人一体"是"天人合一"观的本体论和宇宙论,为华佗五禽戏提供了世界观的指导;"天人相类"是"天人合一"观的认识论,为华佗五禽戏提供认识论依据;"道法自然"是"天人合一"观的方法论,为华佗五禽戏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北京话徒劳类语气副词主要包括"空"类和"白"类副词两大类。"空"类副词主要包括"空"、"空自"、"平空"、"凭空"、"凭空里"等副词;"白"类副词主要包括"白"、"白白"、"平白"等副词。两类副词无论在内部成员的组成还是各自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上,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文论通过对其个体的考察,揭示徒劳类语气副词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全唐诗》中"洞庭"一词,根据唐诗中有关"洞庭"诗歌、相关历史、地理资料证实分析,"洞庭"名称含义异常丰富,并非都是指岳州洞庭,太湖也可称为洞庭。即使指岳州洞庭时,也有三种含义,即狭义洞庭、通称意义上的洞庭、广义洞庭。同时,唐诗中岳州洞庭也可以用不同的名称指代,但两者之间又不尽相同。其中,"巴丘湖"与之是交错关系;"云梦"与之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九江"与之有时相关、有时完全不同;"太湖"与洞庭在名称上常可互换,但有时指代内容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语用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是哲学研究语用学转向的先驱,其"语言游戏"观具有丰富的语用蕴涵。主要包括:"语言游戏"即一种生活形式,是由语言和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行动所组成的整体;词的意义即是词在"语言游戏"中的使用;"语言游戏"具有规则,词的用法即是"语言游戏"的规则,人们在游戏中学会并遵守规则。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观中对词语意义的解说,引入说话人意图、言语行为、语境等概念,客观上推动了语用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融合中西古今,构筑了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基石。他为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提供的奠基思想主要内容是: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只能凭借"美"得到暂时解脱;"美"存在于超功利的事物形式和主体心境中;对象形式的不同特点引起不同的快感反应,产生"优美"与"壮美"的分别;"美"的形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人间嗜好",其中"文学美术"是"最高尚之嗜好",这"美术"以诗歌、戏曲、小说为顶点;文学的审美特征是"情感"与"想象";词曲的最高审美成就是"意境";古典小说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典型塑造描写人生悲剧的解脱之道;"美"不涉利害的"无用"之用正是它在社会中的"价值","美"因而拥有不依附于政治道德功利的、天下最神圣最尊贵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8.
《河上公章句》即《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它反对世俗的审美享乐,认为只有符合道德戒律的清静无为、以求长生的审美观念才是真实的、有用的审美思想。在其追求真美的思想体系里,"柔、和、静"是其核心审美范畴,"柔弱、中和、清静(安静)"是其基本审美范畴;在审美倾向上,它阐释了"抛弃世俗审美,寻求无美之美"的审美本体观,它提出"反对情欲的满足,寻求涵养性命"的情性观,它怀有"反对文饰,提倡质朴"的文质观;它以"长生"为审美理想境界,以"真人、圣人"为审美理想人物;其哲学基础即为道家之"道、一、精气神"。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连云港市中医院在推进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的有益尝试和探索,认为"形象、文体、品牌"三大工程促进中医院文化"形"的构建;"名医、德育、关爱"三大战略提升了中医院文化"神"的塑造;"形神兼备"的中医药文化促进了医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是人们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生活问题中所体现出来的以强调人的发展和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为内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陕西地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精神内涵极为丰富。着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炎黄文化精神;"崇德尚义,贵法重功"的周秦文化精神;"开放包容,大气磅礴"的汉唐文化精神;"勤学深思,继往开来"的关学文化精神;"艰苦奋斗,务实创业"的延安革命文化精神,对重塑陕西人的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