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把加快发展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措施,全县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我们欣喜地看到,30年来,我县历史性的变化集中反映在以下主要方面: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乌兰县经济总量从1739.6万元增加到39861万元,增加了381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1倍,年均增长11.27%;2007年,一、二、三产业分别比1978年增长8.9倍、178.4倍和7.5倍,分别年均增长8.22%、19.59%、7.68%。经济总量“十五”时期以来年均增长22.38%。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2元增加到2007年的1053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1倍。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200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54:59.86:17.6,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2.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7.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带...  相似文献   

2.
经济运行点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受世界经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初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为67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5%,第二产业增长9.3%,第三产业增长7%。工业生产稳定增长。9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2352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9.5%,增速比前两个月加快1.4个百分点。1-9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95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重工业生产增长11.4%,比轻工业高2.5个百分点。国有、股份制和“三资”企业生产分别增长9.1%、11.1%和12.3%,集体企业增长6.9%。但7月份以后,工业企业实现…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状况不断趋好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四川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额已超过5000亿元,达到5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户均资产达到29.3亿元,比上年增加3.8亿元。其中,143家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比上年有所增长,增长面达到80.8%。2006年,四川年末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从上年的6家增加到11家,增加了5家。从资产聚集程度来看,2006年,资产过百亿的11家企业集团在数量上仅占全部企业集团的6.2%,但却掌握了全部企业集团总资产的半数以上,达到51.2%,较上年增加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至2005年间,江苏经济增长迅速,地区生产总值从249.24亿元增加到18305.66亿元,年均增长率12.5%。其中,三次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14.2%和14.6%。同时,江苏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2777.72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4510.12万人,总增长率为62.4%。一、江苏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总额和人均经费)呈逐年增长之势.技术开发经费筹集额由1 995年的427.4亿元提高到1999年的665.4亿元,增长了55.7%使用额由365.8亿元提高到567.2亿元,增长55.1%;R&D经费支出由141.7亿元提高到249.9亿元,增长76.4%.技术开发经费的主要来源有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和银行贷款等.从1995年到1999年,企业资金比重由71.5%提高到76.7%,增加5.2个百分点;银行贷款比重由17%降至12.6%,减少4.4个百分点,政府资金比重由6.3%改变为7.5%,增加1.2个百分点.技术开发人员人均拥有技术开发经费(筹集额)由1995年的3.46万元增加到1 999年的4.58万元,增长32.4%;人均使用额由2.96万元增加到3.9万元,增长31.8%;人均劳务费由5243元增加到7613元,增长45.2%;人均新产品开发经费由1.34万元增加到2.09万元,增长56.0%;R&D人员人均拥有R&D经费(支出额)由5.45万元增加到5.84万元,增长7.2%.  相似文献   

6.
“十五”大以来,随着人们对私营经济发展认识上的转变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私营企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体实力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1996年至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单位数从44.3万家增加到132.3万家,年均增长24.5%;从业人员从802.2万人增加到3170.3万人,年均增长31.6%;资本金从3043亿元增加到14068亿元,年均增长35.8%;全年营业收入从4110亿元增加到31883亿元,年均增长50.6%,五年翻三番。随着私营企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上半年,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进一步繁荣,初步显现出四川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四川实现旅游总收入451.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7%,超过“十五”期间四川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4.9个百分点,其中,入境游克服了九黄机场停航和世界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接待入境游客41.3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833.32万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9.5%和14.7%;接待国内游客8746.7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41.86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4.1%和28.3%,分别超过“十五”期间四川接待国内游客年均增幅4.6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幅5.4…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全州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地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新阶段(一)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建国以来,全州各族人民着力于经济恢复和建设,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逐步调整发展思路,切实发挥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全州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到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9亿元,比1949年的622万元增长77.2倍,年均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9亿元,比1949年的604万元增长11.9倍,年均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6.79亿元,比1949年的4万元增长6914.2倍,年均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2.51亿元,比1949年的14万元增长2505.2倍,年均增长14.2...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业提速增效,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75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7.8亿元,增长23.7%。全市工业发展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成都市320户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65亿元(见表1),比2004年增长37.6%,高于全国(22.74%)和四川(29..96%)的增长水平;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国、四川的比重分别为0.99%和53.79%,比2004年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07个百分点和下降0.01%。表12005年全国、成都市分行业高技术工业产值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成都市…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年均增速名列全省前五位。2005年全市GDP366.04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速为12.4%,比全省快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年均增长5.6%;二产业增加值180.48亿元,年均增长16.7%;三产业增加值103.67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GDP也实现了翻番,达到7805元。“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非农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72…  相似文献   

11.
淮阴市“九五”经济步入快车道淮阴市统计局谢华“九五”期间 ,淮阴市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三次产业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稳步上升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一 )、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八五”“九五”期间 ,我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 ,“九五”的前4年 ,我市国内生产总值 ,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 3%。预计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90亿元左右 ,比1995年增长80 7 % ,年均增长速度达12 6%。这不仅比我市“八五”年均增长速度快3 3个百分点 ,比“九五”期间全国…  相似文献   

12.
数字快报     
《四川省情》2015,(1):8-9
全国:2014年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到10.6%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速度快4个百分点,占的比重提高到10.6%,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3.
大庆,于1980年4月成立,总面积为2121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现辖5区4县.1997年末全市人口总数为243.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数为106万人.石油储量居全国之首.改革开放以来,大庆市紧紧围绕大庆“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以石油化工等大企业为依托,全力发展替代产业,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199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8.4亿元,比1978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5.2倍.年均递增10.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7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一)私营企业的规模和速度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的单位数、从业人员、实收资本和营业收入四项指标都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与1996年全国第一次基普资料相比,都有高速增长。1、企业单位数持续增加1996—2001年五年间,私营企业从44万户增加到132万户,增长了两倍;私营企业单位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由16.9%上升到43.7%,提高了26.8个百分点。2、就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1996—2001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从802万人增加到3170万人,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31.6%;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国企业的比重由4.4%上升到19.…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四川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运行态势。一季度经济增长13%,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上半年超过13%,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小春粮食进一步实现恢复性增产,预计产量732万吨,增产3.6%。养殖业增势稳定,大春粮食作物栽插进展顺利且苗架长势良好,可望再获丰收。上半年,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50亿元,增长24.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增长较快,市场稳中趋旺。上半年,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0.2亿元,增长3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0亿元,…  相似文献   

16.
李敏 《中国统计》2004,(8):32-33
2003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法人企业(集团)有967家,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达39089个,比上年增加8000多个,增长27.1%;营业面积2150万平米,比上年增长24.1%;从业人员79.2万人,比上年增长25.1%;销售总额3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零售额2890亿元,比上年增长30.8%。2003年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法人企业236家,门店数5451个,比上年增加700多个,增长15%;营业面积367.8万平米,比上年增长14.4%;从业人员30.2万人,比上年减少13.6万人,下降31%;营业收入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2003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零售额的增长幅度超过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但是新经济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高技术产业作为工业新经济的代表,相比传统制造业在增长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运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从投资、生产和就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5.17%,对后危机时代抑制投资过快下滑起到了缓冲作用;其不变价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2.05%,比GDP年均增长率高出12.44个百分点,尤其在经济下行阶段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6.92%;高技术产业对其他行业的生产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尤其是对传统制造业的拉动效果突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州模式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联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冰  陈娟 《浙江统计》2004,(11):10-12
近年来,浙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省GDP年均增长13.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3.7个百分点;人均GDP从331元增加到19730元,按同期汇率已达2383美元.  相似文献   

19.
积极引进外资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本市通过扩大开放和加大吸收外资力度,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增长已从过去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支撑,逐步转向依靠支柱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据统计, “九五”期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简称外商投资工业,下同)增加值年均增长23.1%,比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13.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为52.9%,比1995年提高23.5个百分点;资产总计达4244.65亿元,年均增长24.1%;利润总额占全市工  相似文献   

20.
经济运行点评 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减缓,居民消费价格略有下降,但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出口增幅回升,财政金融形势良好。 工业生产增势减缓。11月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7.9%,增速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生产均有所减缓,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4.3%,比上月减慢2.2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长7%,减慢0.9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增长10.1%,减慢1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长5.4%,减慢0.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长速度均回落,重工业比上年同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