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叶险明 《河北学刊》2001,21(4):64-67
通过对"文化全球化"的逻辑规定性、"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或"文化本土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的考察,作者认为,"文化全球化"不是非民族性的,而是民族性的,"文化全球化"不是脱离开各个民族文化发展基地的全球文化;"文化全球化"虽然植根于"经济全球化",但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特点;"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同于"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2.
李现科 《河北学刊》2006,26(3):154-156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竞合精神,虚拟物态”主体文化形态的提出和设计,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形态转换的内在要求,客观反映了人类文明演变的历史逻辑,符合全球文化精神内核与物态表象的同构规律,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思路,有利于化解不同国家利益集团的矛盾,有利于保障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运动具有使人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人类各民族的共聚、文化的交融、国际交往与世界和平等人文价值.然而,当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着运动员的主体地位缺失、政治左右奥林匹克运动、经济控制奥林匹克运动等人文困境.产生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奥林匹克自身理论缺失、奥林匹克运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为此,有必要基于体育哲学的视角,有针对性地加以治理,使奥林匹克运动走出人文困境.  相似文献   

4.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它是人类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实现充分交流、沟通、共享,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球文化"的趋势和过程;从文化全球化的产生及其发展的一定阶段来看,它是通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扩张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只有在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全球文化"才能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德化 《河北学刊》2001,21(4):68-70
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由于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历史条件而产生的相互协作行为,这种协作是基于资源互补、人力互补以及技术互补等方面的内容之上的,这种互补也是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或人口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必然。正由于此,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即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的文化理解的需要。当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的全球化后,文化的全球化更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感受不同的文化、满足精神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本身,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普遍伦理·现代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红岭 《社会科学》2001,(11):46-49
一、全球化呼唤普遍伦理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 ,作为一种客观的整体运动过程 ,还有其全球政治、文化 (意识形态 )的一体化意义。在此 ,笔者比较认同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先生对全球化涵义的理解 ,他说 :“要实现全球化 ,必须明确全球化的三种涵义 :( 1 )跨国合作经济的稳固 ;( 2 )跨国家和跨文化的人类社群的扩展 ;( 3)跨国家和跨文化的基础及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①在当前人类社会全球化由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为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和背景下 ,全球化的正负双重效应日渐突显。而研究文化、伦理等人文学…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及其论争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全球化发展的程度、层面和模式,却存在着很多争议。相对于经济和政治层面而言,文化的全球化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而很难获得认同。实际上文化系统内部的逻辑关系与经济层次上的因果关系是相互独立的,文化系统的整合与社会文化层面的整合是相互区别的,因此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应该是多元化和同质化的辩证统一,对文化全球化要持有理性态度与客观立场。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涌 《江西社会科学》2001,30(7):98-100
从经济全球化到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的客观进程,从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从社会主义的立场出发来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在经济上,全球化的趋势是经济的一体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的全球化是否要推进文化的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是否也要为文化多样化的消解而提供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论"先进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林 《江汉论坛》2001,20(9):48-51
"先进文化"是建立在现代人文理性基础上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宗旨的文化,是反映和引导现代技术和物质文明、继承和融合东西方优秀人文主义传统的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先进文化"属于融合性的大文化,它是一种有赖于人类积极实践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1.
王永华 《兰州学刊》2011,(5):219-221
体育运动是奥林匹克的本质特征,奥运文化在体育运动、宗教信仰、战争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奥运文化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推动民族文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深受全球化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认同度较高,对汉服的认可度较低;大学生对待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大事件的态度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个人发展和生涯规划上较多考虑自我因素。全球化下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弱化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学视角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人类学与民族体育文化特征的关系,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现代世界竞技体育项目的主要来源,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铸型作用,表现为探索人类体育文化形成发展的真谛,形成与丰富世界体育运动的内容手段与形式,完善世界体育科学的思想体系,拓展人类体育功能结构的外延,推动人类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雷鹏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113-114
国际政治多极化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为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城市体育文化繁荣与国际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等。新时期奥林匹克运动应重视体育文化教育,深化组织领导机构改革,确立奥林匹克运动在体育历史文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福"文化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也是中国文化神奇而富于魅力的文化因素之一。通过对中国"福"文化的理解和探究,来揭示出它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的一些契合点,旨在借助北京奥运会这一世界体育盛世舞台,来展示中国优秀文化,丰富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的理念,使得"人文奥运"的理念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加入WTO,成功举办奥运会,经济文化发展日益全球化,我国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融入国际经济生活,我们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内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相应地,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从小学、中学,一直到考大学,英语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考试。因此,英语的"听、说"等交际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发展滞后。"哑巴英语"将会对我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不利的消极影响。文章详细阐述了"哑巴英语"产生的根源,并且提出了如何避免以及治疗"哑巴英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奥运会基本上是随着希腊城邦制度同步诞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而希腊城邦制度中所具有的人人平等的公民权利为这种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政治环境.与之不同的是,从横向的对比来看,在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中,既未出现过希腊式的民主政治,也未曾有过"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其君主专制政体所带来的"等级制度"或"种姓制度"在客观上不利于平等竞争的竞技运动,因而也就不可能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从纵向的发展来看,在希腊城邦制度建立之前,由于克里特、迈锡尼王朝推行着类似于东方的集权统治和等级制度,因而未曾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在希腊城邦制度消亡之后,由于罗马帝国抛弃了希腊的民主制度,否定了"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又使得延续了上千年的奥林匹克运动戛然而止、销声匿迹;到了近代,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西方的确立,平等观念再次深入人心,终于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重焕新生.如此说来,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的赛事,而且是一种政治运动的结果,其所伴随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的角度出发,面对奥运给社会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机构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后奥运时期的社会体育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奥运经济:巨大商机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它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而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是品牌经济,通过良好的运作通常能造就一批驰名的产品和企业品牌,对我国奥运场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教育、文化和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与消费以及旅游业等将产生巨大的商机,同时对我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国民体育素养的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兆媛 《学术探索》2012,(4):130-132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竞赛成绩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而很多奥运冠军们的命运也随着金牌的到手而发生了改变。后奥运时代已经到来,有的功成身退,有的继续坚守。探讨"后奥运"时代中国运动员的"后运动"生涯,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整合社会多元力量,拓宽运动员就业渠道,为优秀体育人才步入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土壤,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