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如何使用好网络,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形成过程出发,提出了完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对于校园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其活跃度较高,信息获取渠道和关注内容较集中,网络舆论行为以理性为主,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力亟待加强,据此,提出建立和保持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论是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如何运用网络教育的现代教育手段,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引导大学生的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主要以重庆大学民主湖论坛(民主湖BBS)为例,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调查与研究,对当代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方法和策略,从实践探索的角度,为高校网络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的重点课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致力于引导策略的研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真诚面对网络舆论,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注重引导高校校园网络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有其内在结构及运行机制。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加强信息审查、网站分级、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利用网络功能引导网络舆论等措施来应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形成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婉如 《国际公关》2023,(6):139-14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逐步成为青年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洞察社会万象的主要途径,因此网络舆论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对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而言,网络舆论是一把无形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舆论有助于高校了解学生思想现状,及时调整和制订以“学生为中心”的政策制度;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中虚假信息的传播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误判,增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阻碍和谐校园创建。高校应对网络舆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校管理者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思想觉悟,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做到从源头控制舆论、引导舆论走向,积极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及其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舆论有其内在结构及运行机制。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加强信息审查、网站分级、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利用网络功能引导网络舆论等措施来应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形成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矛盾、社会热点等问题和新媒体现代传播方式聚集交融,形成的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个性心理、政治倾向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的主体、客体和介体特点,积极探索高校自组织网络群体舆论引导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介是舆情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高校校园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使用互联网也更加便捷。网络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不同于与其他群体网络舆情的特点,给高校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控机制,对于推进高校管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就像衣食住行。网络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网络成为人们互相交流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舆论的积极参与者,其思想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能否给予正确的引导关系重大。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讨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常常用意义宽泛或近似意义的词语和相关句型表述来回避自己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以求得文章的错误量的最小化。由于受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和自身语言知识的缺失,回避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而降低英语写作质量,并影响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正视和分析当前大学生英语写作回避现象中的问题及其根源,着眼于大学生跨文化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全面推行二分法教学体式、构建六步式自主课堂,改观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回避现象”。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与时俱进地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积极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 ;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深化对大学生进行先进文化的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行修养 ;开拓多种渠道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 ,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看法 ,对加强与改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现阶段进行大学物理优秀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结合江苏省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现状,以大学物理课程被评为2004年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为契机,介绍了原南通工学院推进大学物理优秀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及对未来的设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是高校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学分制的实行,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和大学生生活社区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新情况的出现,高校学生管理单纯靠辅导员一人管的工作模式与之不再相适应。经过多年的学生工作实践和探索, 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解决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就必须改变由辅导员一人管的传统模式。文章通过阐述推行“辅导员-导师-学生党员班主任”制的必要性及辅导员、导师、学生党员班主任三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与关系,建议高校学生管理推行“辅导员-导师-学生党员班主任”制,以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联合管理,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新的目标要求。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是对文科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最佳学科。虽然物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逻辑演绎内容和思维方式方面不同,但它们也有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文科物理教学就应基于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各自特点,以“事例”讲“事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物理学及科学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人们非常关注的足球“黑哨”问题,已被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确认为商业犯罪。为进一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法律观念,文章联系足球“黑哨”的性质、动机分析探讨,旨在养成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竞争意识,推动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蓬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育人环境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党的领导、以人为本、物质保障、依法治校成为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当注重积淀大学的文化底蕴,大力弘扬学校独特的人文精神;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应当营造"三全"育人氛围,积极推进高校和谐育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创建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英语超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存的三个问题,进而提出了创建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英语超市"--单独开设八门英语课,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自由选课,从而实现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满足社会对英语交际能力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淡漠、重视业务水平、轻视思想素质的提高、敬业意识淡漠、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等问题,通过"四抓"、"四促"可以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20.
网络生态伦理哲学基础与高校德育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法制意识的降低.而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网络文化,也冲击着人类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教育,使人们更加关注网络生态伦理问题.在网络生态环境下,高校应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以"道德审美"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以建构和谐的大学生网络生态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