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忆单词、短语、语法规则等是外语学习的最基本的劳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为记性不好,忘性太大而苦恼。提高记忆劳动的效率是每个学习外语的人都有的愿望。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对记忆要有个较正确的认识,对遗忘要有个较宽容的态度。记忆和记忆分类记忆是大脑的机制之一,是学习的基础,是思维活动的前提。人的一生经历许多事情,对经历过的事物,感知过的东西,思考过的问题,体会过的情绪,训练过的技巧,学习过的词语等大脑都会作出反应,留下印记,按一定方式存储起来,事后可以根据需要提取或再现,这便是记忆。记忆是复杂…  相似文献   

2.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前的我们是多么盼望过年,可是随着时代变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似乎在慢慢变淡,近日有读者在《新感觉》的读者群里问:年咋过,咋过年?引起了大家一片热议,许多读者争相在群里诉说自己对过虎年的看法,还提出了不少方法,一起来看看哦。  相似文献   

3.
刘茂秋 《老友》2012,(8):18-18
人的一生当中,有样东西在失去后才发现它的宝贵,那就是青春。 青春,如诗一般的年岁,我们都曾经拥有过。青春的脚步总是带着它特有的懵懂在不经意间渐行渐远.当人人感叹青春短暂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相似却不尽雷同的种种缅怀,留下了一段段或深或浅的难忘记忆。  相似文献   

4.
1.如果有人愿对你好,就别折腾,好好过吧,世上没十全十美的人,一个人能对你好就已很难得.如果有人从最穷时跟着你,就别贪心了,无论发达成什么样,都守着人家过吧.我们经历过的人再多,最后能陪在你病床前的也只有一个.人生到老方知唯一.不折腾,不贪心,才是一辈子. 2.太过美好的东西从来都不适合经历,因为一旦经历便无法遗忘;太过年少的爱情从来都不适合追求,因为我们都还走在成长的旅途中.一场美丽的相遇,一场绚丽的开放已是开至尽头的荼靡.有些人,只能离开;有些东西,只能放弃;有些记忆,只能埋于心底;有些过去,只能选择遗忘.  相似文献   

5.
居家过日子,用来盛放东西的盒子、瓶子很多,你会给它们贴上标签吗?恐怕很少人有这样的习惯,一般人以为自己知道放的是什么东西就行了,偶尔把淀粉当作味精也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是一些外用药或有腐蚀性的液体,没有标签就很容易发生误服的事了。如果我们给物品贴上标签,不但能防止孩子误服,而且给生活也带来了不少方便,不需要打开盖子看里面的东西,光看标签就知道是什么物品,不用浪费时间或东找西找手忙脚乱。如果细心一点,对不宜存放过久的物品,除了写上品名,还可以写上存放时间。标签用那种不干胶标签纸,文具店里都有卖,很…  相似文献   

6.
高华 《21世纪》2000,(6):56-56
在我们认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以来,一直就没有间断过对整个天空的搜寻、探察。迄今为止,尽管我们还没有发现什么能证明外太空生命的存在,但有可能在行星或木星,或更遥远的星球上发现生命的迹象。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已经在宇宙中发生了。出现了一种可称之为生命的东西,它形似火焰,状似随意聚生,虽然它不同于岩石、气体和尘埃、却是用同样的材质形成的,而且非常单一,随处可见。在此新千年来临之际,大概没有什么科学奥秘如此诱人和如此难以解释。地球外的生命在我们所掌握的自然知识中意味着一个庞大的空白,科学家们利用哈勃太空望…  相似文献   

7.
数年前,在一次地产高峰论坛上,我和广州某大型房地产企业副总裁谈到公共关系时,他一脸不屑地说:公关有什么用?论发稿,只要我投广告,我想发什么稿媒体就得乖乖给我发。搞活动,组织一场表演或庆典活动,对我们来说易如反掌。你说说,你们做公关的还能给我提供些什么新东西?  相似文献   

8.
艾特玛托夫和他的作品历来被夹在两种看法之间.一方将其视为独具魅力的"吉尔吉斯文学",而另一方却认为他背离了本土文化传统.文学的民族特色恰如作家的民族身份一般,无论身处何处,无处采用什么语言,与生俱来的东西或明或隐总会从其作品中显露出来.因此,梳理,捕捉和分析其作品中凸显或隐喻的地城特色和族群文化记忆,是我们更为准确的理解文本和作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价值判断必不可少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用心理暗示解决生活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氏 《社区》2008,(18):37-37
专家发现,用心理暗示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到超市买东西,回到家一清点,发现有一些是可有可无的,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买这些小东西;我们本来对某个人没有什么印象,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却觉得他面目可憎;早晨到了办公室,本来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过了一会儿却变得烦得要命。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教学中,需记忆的东西很多,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去挖掘,开发学生的记忆潜力。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一、培养有意识记忆的能力有意识记忆是一种有预定目的,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作意志上努力的记忆,它要求学者有高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记忆效果要比无意识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得多。尝试背诵就是有意识记忆,复习巩固英语时常用此方法。我们曾做过一次试验:两组学生同时用10分钟时间识记无意义音节和某科学家的传记。第一组采用诵读时尝试回忆的方法,即用8分钟时间进行有意识记,只用两分钟时间去诵读;第二组则把10分钟时间全…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艺术?我曾听到过这样的一个解释:艺术就是捕捉生活中感动你的东西,然后用你的方式把这种感受再现出来,变成一种可直观的能被观者感受到的作品.并能让观者对你的东西产生共鸣,或由此引发出一些其他的思考和想法.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解释这个作品的意义,因为有的时候,只是一眼就已经足够.  相似文献   

12.
有时态的事实和有时态的真理要为有时态的事实辩解,第一步就是把它们替换戒有时态的真理。我们对于事件和事物时态的判断的客观真理性或谬误性是我们实际上必须作出解释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说到或者想到某个事件是现在的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是过去或将来的,根据该事件实际上出现在什么时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记忆就是我们过去生活实践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我们头脑中留下印迹的过程。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产生关于事物的感觉、知觉,也引起人的言语、思想、情感和行动,然后在人脑中留下一种印迹,并能在一定的条件影响下再现出来,作为过去的经验参加到后来的心理活动中去,这就是人类的记忆。由此可见,记忆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英语学习中,单词的记忆更是一个重要环节。下面介绍几种记忆单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翔 《新天地》2017,(1):36-37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对于很多民俗学者和老百姓来说,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是需要过而且必须过的,而且因为春节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还必将延续下去.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老祖宗的东西别轻易丢掉.但是反过来,我们也必须直面春节不可避免的变迁,知道春节变了什么,我们过春节的环境变了什么,就会明了“年味儿”到底去哪里了.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福州有什么历史悠久的本土食物一直存留在每家每户的食橱中,那就非线面莫属了。我们调查过很多福州本土人士,他们关于逢年过节记忆最深中最清晰的画面莫过于长辈给儿女准备的必不可缺的象征着长命百岁的一碗线面。它是用煲好的鸡汤或炖好的排骨汤泡好的,上面搁着两只剥好的熟鸭蛋,这碗面,即是俗称的太平面。的确,线面之于福州,已如同溶入生命的血液,平淡而又隽永地萦绕在我们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6.
你听说过不出门就能出国,不办出境证就能跨越国境的奇事吗?我国云南省勐腊县曼腊乡马叭自然村李民忠一家人就有这种"特权"。  相似文献   

17.
李昌与哈工大自然辩证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拜读过李昌校长《回忆哈工大》的长文[1 ] ,又读了姜振寰写的关于李昌同志 80年代初倡导在中国开展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研究的回忆文章[2 ] ,关于 50年代末 60年代初李昌同志在哈工大大力提倡和亲自指导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那段历史的记忆 ,便从尘封中活跃起来 ,引出许许多多的感触。适逢哈工大迎来建校八十周年大庆 ,受哈工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之邀 ,要写点回忆或纪念的文字 ,便想把这些 40年前的往事 ,尽量地从记忆中寻觅、整理出来。但我不像振寰 ,历来没有勤于记录、善于收藏的习惯 ,能从记忆中搜寻出来的东西可能只是些零落的片断…  相似文献   

18.
那天小学同学聚会,忽然说起小时候玩过什么,大家慨叹:我们玩的东西那么有限,几乎不用费父母一分钱。  相似文献   

19.
<正>有时候你总觉得有人看着你,却不知道是为什么。一些有趣的神经学知识和关于脑损伤的研究能很好地解释这种情况。或是在人挤人的列车上,或是在夜色中,或只是在公园散步时,忽然有什么东西让你不由得转过身去,看看是谁在盯着你。可你又是怎么知道有人在看着你呢?这感觉像是一种第六感,但事实上这却表明了,我们的感官——尤其是视觉——有时会以奇妙而神秘的方式发挥作用。关于用眼睛看东西,大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哲学史上,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实践观决定认识论的性质和特点。即在不同的实践观的基础上所建立的认识理论性质不同,特点不同。本文仅对此问题述一浅见。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什么是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指出:“唯物主义承认‘自在客体’或心外客体,认为观念和感觉是这些客体的复写或反映。”又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所谓认识是一种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