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加快新型科技开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徐东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在本世纪末要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以企业为技术开发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开发体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论贫困地区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谢召李同山邓小平同志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①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要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更需要充分发挥科学...  相似文献   

3.
旅游扶贫,就是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当地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方法。与以往给资金、给项目为主的“输血式”扶贫相比较,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辐射效应、丰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明显的比较效益优势。旅游扶贫是国家进行扶贫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坚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苦甲天下"的定西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则需要战胜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旱地农业,种植马铃薯、中药材等。缺水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需要在这里科学合理地建设水利设施。转变这里的人们一贯安于现状的想法,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政府部门应注重实际进行扶贫开发和发展经济,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尽快帮助我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党在农村的富民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地区的政策效应怎么样?如何从政策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以榆中县的调查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脱贫政策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榆中县是我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全县拥有耕地面积1153,266亩,其中山地84,880亩,川地304,386亩;共有农业人口373,921人,其中劳动力166,193人。长期以来,该县干旱、多灾、低产,林牧业薄弱,生态和经济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该县约有近70%的乡村和80%以上的农民处于贫困状况,成为我省重点扶贫县份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宏观数据和大样本微观数据分析了四川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的宏观表现和微观事实,并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与四川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与稳健性检验。结论显示:区域整体经济欠发达是四川深度贫困地区的主要问题,因病、缺劳动力是出现频度最高的致贫原因,技能培训和小额信贷等帮扶措施有效地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能力,异地搬迁与医疗救助尚未体现出对贫困脆弱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工业化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也是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目前新疆贫困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任务,重申“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迹上来”。同时,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上述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报告精神十分明确,企业成为科技开发主体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不仅是生产的主体,更是科技开发的主体 企业成为科技开发的主体,就是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外发和投入的主力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1.科技开发是企业发展的主发动机,是企业首要的经营战略目标。科技开发包括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对新市场或新供给来源的开辟,对工艺及原料处理的改革等。科技开发不仅是一种技术行为,更是经济行为,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市场需求和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促使企业进行科技开发。这种开发不断改变着原材料和生产力的组合,从而推动企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系列的科技开发过程。从此意义上讲,科技开发是企业发展的精髓,是真正的经济动力,因此,科技开发是现代企业首要的经营管理目标。近年来,西方国家有90%的企业建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要准确把握当前和未来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本地实际,抓住重要环节;在县域主导产业选择中要把县域关联产业与基础性产业配套。  相似文献   

10.
新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扶贫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 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以此带动各投资主体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对确保新疆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开发新疆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加强技术技能培训; 二是通过参与扶贫开发项目, 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 三是在贫困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是加大对卫生保健、医疗的投入力度, 建立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代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现实问题,就是比较发达的经济地区跟比较贫困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拉大,如何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缩小这种发展上的差距,也就成为区间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新热点、难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导下进行的,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地区带领下,下大力气促使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实现不同类别地区的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要解决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许多优势,能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增强对外开放,收到“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开发开放式扶贫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建议将“旅游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相似文献   

13.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困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都不能容忍区域差距中的贫困现象。如何帮助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局性现实难题。一、透视贫困:根源在于人力资源匮乏贫困的根源在哪里?非洲基桑加尼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已成为当前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壮大集体经济的需要。在贫困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迈上小康水平的强有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劳动力输出省份和“民工潮”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外出打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劳动力异地转移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构成改变,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村劳动力出现持续逆向转移。如何认识劳动力转移的变化趋势?如何选择既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又符合我省贫困地区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模式?如何扩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具有现实意义。一、劳动…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农村,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是一条投入少,成效高的扶贫之路。找准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问题,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做好展示与创新的工作,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17.
到1990年,全国基本实现1986年国务院提出的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从1991年开始,贫困地区要在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开发新阶段。在这承前启后迎接扶贫工作战略转移的重要时期,少数民族山区如何根据本地实际打好扶贫开发新战役,卓有成效地解决温饱问题,初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根据多年来扶贫工作的实践,联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中,贫困地区多数是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落后地区,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水平低、效益差,经济文化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素质较低。如何扬长克短,发挥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启动和发展工业,并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脱贫致富,是贫困落后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偏远落后地区的工业发展战略与模式、工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方向及发展对策,从而为实现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发展劳务经济 促进扶贫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扶贫开发,这是近几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积极开发劳动力资源,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有效解决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贫困地区广大农民在缺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源来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现实选择。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劳动保障部调查统计,目前全国大概有1·2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其中80%来自中西部地区。劳务经济的发展,不仅支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轨中,有力地支撑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其最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  相似文献   

20.
名牌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昭通地区鲁甸县粮食局顾泽良据资料介绍,我国还有8000万人口没有完全解决温饱。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十分重视,江总书记在1994年3月3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就是要把救济式扶贫,改为开发式扶贫,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