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横开阖究悉物情─—《阅微草堂笔记》的哲学视角观照韩希明《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博学之士纪昀于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余潜心著就的一部小品集。纪昀是著名的大学问家,他有着雄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储备和系统化,因而,他着眼于客观世界,总是试图从中探寻...  相似文献   

2.
戴震和纪昀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二者共同拥有反宋儒、 反程朱理学,以及崇实黜虚思想倾向.在 《阅微草堂笔记》 中,纪昀借助戴震学术思想惩艾宋儒,"两个戴东原"影响着纪昀创作小说."两个纪晓岚"也注定他的笔记小说的学术思想和戴震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性.这种思想上的影响对后来仿 《阅微草堂笔记》 系列小说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异类婚恋指人和禽兽神鬼之间的婚恋,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人神婚恋、人鬼婚恋、人妖婚恋三类,从主题上可以分为艳遇类和惩戒类两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异类婚恋故事大部分是人妖婚恋题材,主题绝大部分是惩戒类。因为《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绝大部分是艳遇类,纪昀对此深感不满,所以创作《阅微草堂笔记》以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4.
吴波 《船山学刊》2005,(4):89-91
《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文化意蕴存在着两方面的矛盾,一是纪昀本人对鬼神持怀疑态度,而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却又肆意称道灵异、张扬鬼神;另一方面,虽然强调天命的不可更改性,却又不断地强调人改变天命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由其彰显圣人“神道设教”的创作动机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鸿儒纪昀所做的小说集,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二十年,<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对其版本的研究更是最近十年才开始的.随着对<阅微苹堂笔记>研究的不断深入, <阅微草堂笔记>的版本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方向之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相同的兴趣爱好,使蒲松龄、纪昀、袁枚都选择了文言小说这一文体,但不同的生活经历,尤其是迥异的科举之路,使三人的小说创作心态明显有别:蒲松龄借《聊斋志异》宣泄孤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成书源于消遣;袁枚《子不语》的问世出自游戏。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纪昀和康德 ,各自给出了善恶的判定标准 ,一个可称之为“问心无愧”原则 ,一个可称之为“由己及人”原则 ,两人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本文试图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和《实践理性批判》以及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探寻他们的伦理思想 ,以求真知  相似文献   

8.
廖小勤 《兰州学刊》2014,(2):200-202
《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官场现象进行关注的小说,从一个特殊的视角集中体现了纪昀在大清王朝的天朝盛世中对封建吏治居安思危、知微知著的思想高度,这些小说不仅抨击了官场积弊,而且对造成官场积弊的种种深层次原因作了深刻揭示,并从神道立教的角度倡导为官的品行规范,以此彰显了纪昀的救世深心。  相似文献   

9.
日本汉文小说《谭海》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是日本明治时代小说家依田百川的一部小说集。从内容上看 ,小说表现对象的重心下移 ,体现了明治时期新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观念 ;从艺术上看 ,作为一部汉语文言小说 ,它体现了汉魏小说观念的回归与清代《四库全书》编纂者所倡导的小说观念和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相近  相似文献   

10.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崔尔庄(今属沧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是纪昀晚年追录旧闻之作,写于1789年至1793年之间。1800年,盛时彦将其合刊为一编,冠以此名。本文拟就《阅微》中的“议论”问题,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阅微》运用“议论”比较多,怎样认识这些“议论”,成了作品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论者对此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有人就说《阅微》“叙事虽有技巧,却还是议论多于形象,与其说它是小说,勿宁说它是一部封建道德的教科书”。这就将它完全摈于文学作品之外。可见,有必要探讨一下《阅微》运用“议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土,散馆授编修。历官左春坊左庶子、贵州都匀知府、翰林院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达”。《阅  相似文献   

12.
《阅微草堂笔记》的数十则关于爱情婚姻问题的故事,一方面显示了纪昀对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一方面彰显了纪昀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尤其是他鲜明地倡导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和有责任意识的家庭观,值得今天的人们思考,同时也是建立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13.
清代纪购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笔记小说。自清末以来,学者对该书便有不同评价。20世纪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后,该书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简述20世纪《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史,也兼及清人的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提到杨执中的客厅里有一副这样的笺纸联:“三间东倒四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何泽翰同志认为这副对联的来源有两处:一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提到张晴岚的自题门联:“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一是袁枚的《随园诗话》,其中载有鲁之裕的自题门联:“两  相似文献   

15.
《明清案狱故事选》是明清时期士大夫文人和官吏狱吏的笔记选集,共收录辑集案狱故事92则.这些案狱故事选自十多部明清笔记,主要是冯梦龙的《增智囊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陆敬安的《冷庐杂识》、采蘅子的《虫鸣漫录》、魏息园的《不用刑审判书》、胡文炳的《折狱龟鉴补》、蓝鼎元的《鹿州公案》,此外还有郑澍的《虞初续志》、外史氏的《闲谈消夏录》、顾公燮的《消夏闲记摘抄》、陆长春的《香饮楼宾谈》、吴炽昌的《续客窗闲话》、潘相的《事友录》以及慵讷居士的《咫闻录》等.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的文言小说,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为传奇体,一为笔记体,或者借用纪昀的概念,一为“才子之笔”,一为“著书者之笔”。笔记体成熟于魏晋南北朝,以《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为代表;在宋、清两代又取得长足的进展,《阅微草堂笔记》是其中的佼佼者。传奇体成熟于唐代,宋以后偏重智慧与伦理的上层知识分子,一向冷落传奇;清代的蒲松龄以其强度极大的“孤愤”和非凡的想象才能将传奇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论笔记体与传奇体的品格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奇体和笔记体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两种基本类型,纪昀分别名之为“才子之笔”和“著书者之笔”。笔记体成熟于魏晋南北朝,以《搜神记》、《世说新语》等为标志,在宋、清两代又取得长足的进展,《阅微草堂笔记》是其中的位使者,传奇体成熟于唐代,宋以后偏重智慧与伦理的上层知识分子,一向冷落传奇;清代的蒲松龄以极大的“孤愤”和非凡的想象才能将传奇体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笔记体的传奇在品格上有重大差异。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曾将中国传统文学用“儒雅风流”来概括:“载道或言志的文学以‘儒雅’为标准,缘情与隐逸的文学以‘…  相似文献   

18.
“开元通宝”(下称“开币”)多认为是唐玄宗铸钱,其实不然。清代纪昀在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此钱唐初所铸,欧阳询所书。其旁微偃月形,乃进腊样时,文德皇后误掐一痕,因而未改也。其字当回环读之,俗读为‘开元通宝’,以为玄宗之钱,误之甚矣。” 纪文有两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阅微草堂笔记》虽是一部笔记小说,但书中包含大量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内容。其中,有对学术源流的梳理,也有文史考订。其书在学术思想上具有"崇尚实学、斥绝俗学""杜绝门户、务求持平""追本溯源、重视源流"等学术特点。这些特点与《四库全书总目》有很高的一致性。《阅微草堂笔记》在社会教化思想方面,重视神道设教,而《四库全书总目》重视经以立教,两者看似差异甚大,实则可以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7,(12)
清代有一派创作文言小说追求晋唐风度,被称之为"拟晋唐小说"派。其中有一部代表作品为《阅微草堂笔记》,其中保留了大量与戏曲相关的内容,作者是纪晓岚是乾嘉时期的文化名人。他对于戏曲的观点和认识散见于著作中,其中《阅微草堂笔记》集中记载了戏曲创作、情节创作、戏曲表演等观点,既是对当时戏曲环境的反映,也集中体现了主流的审美标准,目前还鲜有人论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