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严洁  邱泽奇  任莉颖  丁华  孙妍 《社会学研究》2012,(2):168-181,245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并行数据和问卷数据,采用事后准实验设计方法,对面访调查中访员臆答及对臆答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访员臆答是面访调查中不可忽视的直接影响调查数据质量的因素;访员的职业特征与臆答的发生比有显著关联,计算机辅助面访调查可以有效监测并干预访员臆答;干预可使臆答显著减少,减少的幅度因访员年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但不因访员性别、教育和职业因素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文献分析为基础,结合结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按照标准化问卷编制程序,编制了大学生政治信任问卷。通过线上与线下问卷调查分两批次采集数据,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政治信任由政府信任、价值认同和制度与廉洁度认同三个维度构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项目设计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黎明 《职业》2014,(35):156-157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发展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本文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毕业生的思想状况调查与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对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教育代际传递理论和模型,使用CFPS2016个人问卷数据库数据,按子代出生年份,将样本家庭分成1970—1974、1975—1979、1980—1984、1985—1989、1990—1994五个组,并从父代受教育年限、户籍、性别、家庭人均纯收入视角,使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代际传递演化趋势。结果表明:父子两代教育存在较强的代际传递,但子代之间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在缩小,且性别、户口和家庭人均纯收入对教育代际传递的影响也在减少。据此提出阻隔教育代际传递、促进教育代际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概念模型,探索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心理因素。以北京市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垃圾分类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垃圾分类意愿与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较难的垃圾分类行为存在态度—行为差异。最后对促进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失业者的再就业选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个体层面的微观视角,运用在武汉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背景、反福利价值观、福利依赖等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失业者的再就业行为和选择受到再就业福利、失业责任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再就业福利的获取(再就业培训等)有助于失业者寻找工作实现再就业;个人失业责任认知对失业者再就业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正面激励。我们发现,社会救助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即是说调查数据不能肯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构产生福利依赖的现象。我们认为,鼓励再就业的制度设计更能有效帮助失业者再就业。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视角下,量化商业街道空间使用者的视觉体验进而理解空间要素如何影响视觉行为与主观感知,对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眼动实验和语义差异法问卷调研测度街道空间主体的客观视觉行为与主观心理感受,并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解析不同商业街道空间对视觉吸引力及其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街道空间的视觉...  相似文献   

8.
在礼物—交换理论中,互惠是一个支配性的概念,费孝通提出的反馈模式也深受影响。本文基于一个浙江村落的民族志资料,考察了家户经济中财富的流通模式,并反思了互惠概念在解释中国社会方面的有效性及其限度。在村落和家户中,互惠行为的确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工作、交易、人情来往、赌博等。与此同时,在家户经济中,还有一些不可转让之物,如土地、坟墓、房屋等财产,这些传家宝只能向下逐代传递,而不能进入流通的领域。在这一意义上,在研究汉人社会时,运用费孝通的反馈模式,也应考虑他关于根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根据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获取数据的讨论结果,结合《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等测试内容,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基础上,编制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400名农村在校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47份,对数据结果进行了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题项调整和修改后,最终确定民族地区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17道题,包含4个维度,即交往焦虑情况、生活焦虑情况、情绪敏感情况、身体敏感情况,再测信度系数为0.924,分半信度系数为0.866,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7,结构效度符合以往理论基础,可以作为一般测量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忠路  邱泽奇 《社会学研究》2016,(4):121-144,244,245
对于家庭背景与儿童学业成就间的关系,既有研究大多着眼于家庭背景对最终教育获得的影响,但教育获得是一个连续过程,对受教育过程缺少分析,就难以理解家庭背景影响儿童受教育机会的过程性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基线数据(CFPS2010),探讨了家庭背景影响儿童学业成就的路径和机制。本文分析结果表明:(1)家庭通过其社会经济资源为儿童提供有差异的教育机会,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业表现;(2)家庭通过家长的教育参与和行为支持,培养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对其学业成就产生影响。进一步的探讨还发现,家庭背景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路径和机制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城市学生成绩的影响大于对农村学生的影响;相比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的学业成就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学习行为。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如何缩小儿童学业成就的阶层差异以及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百吉斯市场研究公司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课题组以上海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根据学校规模、性质等因素,本次调查抽取了中国纺织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四所高校作为学校样本,又在各高校中根据专业、年级、性别等因素按照配额抽样的方法确定了最后的被访对象(均为大学本科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30份,回收510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回收率96%,有效率99%。一、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大学生每个月平均花费541.88元。与其他上海市…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国内外收缩城市研究进展进行简评的基础上,指出对吉林省城市收缩进行识别和影响因素分析的意义。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在吉林省共计48个行政单元中识别出了26个收缩城市样本,总结了其收缩的发展进程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而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吉林省城市收缩的影响因素,最终归纳出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机制,以期为吉林省收缩城市的相关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任务分配范式,让被试在情绪启动后对2套简单题和2套困难题进行分配,设计假被试来操控起始的行为类型并记录被试做出的选择,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行为反应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22次行为反应类型中,自私行为反应占较大比例。在非参数检验的多独立多样本分析中,三个水平的行为反应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的行为类型会影响个体的自私行为。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青年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环境知识水平和风险感知对青年环境友好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但环境知识水平和环境风险感知对青年环境友好行为有积极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部分受到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的抑制。同时,青年私人领域环境友好行为和青年公共领域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青年私人领域环境友好行为受到阅历、经济基础和风险感知的影响,公共领域环境友好行为与"人的现代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山东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环境行为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私人领域环境行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性别、环境价值观、是否参加环保社团或活动、他人压力,其中影响最大的变量为是否参加环保社团或活动。对于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年级、生源地区、环境态度、是否参加环保社团或活动、他人压力,其中年级变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杨红征 《现代妇女》2014,(9):180-181
本文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和访谈,分析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特点,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缺乏目标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同时,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外,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卢利敏 《职业》2014,(29):55-56
基于班主任扮演的特殊角色,本文主要论述如何运用德育导师工作访,大面积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能,为中职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德育样本。  相似文献   

18.
1987年,针对改革中的社会心理,我们进行了8次大规模调查。这些调查是形成本报告的基础。 为本报告提供主要数据的两项大规模调查,其样本是以全国353个市12258.47万市区非农人口中18岁以上者为总体,严格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的。在调查中我们使用了同样的问卷或同样的题器和量表进行定期调查,使几次调查的数据和结论具有了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沙市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为了解沙市人的社会心理在社会经济变革中所发生的变化和现状,1989年4月我们进行了一次千人问卷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按职业人数比例进行分层抽样,全市居民平均每300人中抽取一个样本。共发放问卷1160份,回收率达到94.83%,上机处理的问卷有1000份。可以说,这次问卷调查基本上反映了沙市各个阶层与群体的现实心态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五位一体"社会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群体,其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以洪湖周边青年人作为调查样本,分析青年群体的态度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发现:青年人对水环境的认知有待提升,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并不全面和充分,对水环境的保护主要是从个人利益视角出发;青年人的环保活动参与程度与洪湖水环境保护行为呈正相关关系等。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法制法规的建设与执行力度、加大针对青年群体生态环境宣传力度以及合法推动生态环保组织建设等措施,推进青年群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