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论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边界问题和中巴关系外,近年来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既与冷战后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的凸显有关,也与印度和中国对印度洋在各自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判断有关。中国为了维护在印度洋地区合法的战略利益,采取了"非直接进入"即合作的方式进入印度洋。印度认为中国是一个竞争性的大国,因此,中国进入其视为后院的印度洋被看做是对印度的威胁。从这一认知出发,印度采取了诸多措施制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势力发展,中国的反应则较为谨慎和温和。印度洋问题不应该成为中印关系中的"热点"。我们希望未来的印度洋是合作的印度洋,而不是冲突的印度洋,印度洋问题的妥适解决,能够有益于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南亚学会和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印关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南亚学会年会”在深圳举行。到会代表100余人,盛况空前。一、印度大使的书面演讲“中印关系国际研讨会”的议题包括胡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中印大同)的内涵及反响、如何深化中印  相似文献   

3.
稳定中印关系与创造战略机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周边环境是实现中国今后 15 -2 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 ,其中争取南亚地区稳定与和平的核心是建立全面均衡互信互利的中印关系 ,而建立这样的关系首先需要双方对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有合理的看法。中印互不视为威胁的基础是什么 ?印度在南亚正在取得的主导地位是否具有合理性 ?这是中印关系中无法避开的问题。只有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双方才能从建立互信着手 ,为建设亚洲新的国际秩序做出贡献 ,从而创造中国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4.
杨思灵  徐理群 《南亚研究》2020,(1):21-52,148,149
印度是中国在亚洲最大的邻国,在中国周边安全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课题.洞朗对峙之后,中印两国高层保持了频繁紧密的交往,两国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客观来看,鉴于中国在印度地区安全知觉意象中的复杂性,中印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在中印关系中,双方的安全知觉是错位的,即在周边安全环境中,中国并不认为印度是中国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印度则认为中国是其周边安全环境中最首要的因素.在这点上,从2002~2003年度至2018~2019年度印度国防报告中均有体现.毋庸置疑,历年的印度国防报告形成于印度安全知觉与实践的基础之上,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印度在全球与地区层面对中国的安全知觉意象,涉及中国的内容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印度对中国在其地区安全架构中的看法与知觉.厘清这些印度对华安全知觉意象对于思考未来中印关系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历年印度国防报告及其综合的外交实践,大致可以勾勒出印度对华安全战略的形态.研究认为,如何稳妥地促进印度地区安全知觉中中国意象的转变是中印关系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美]王洪宇(音)对于中国和印度两国人民来说,中印关系的改善无疑具有重大意义。80年代后期,长期悬而未决的中印边界问题已不再成为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障碍,双方由对峙转为对话,两国关系也由紧张转为缓和,这一切都为中印关系的改善创造了不...  相似文献   

6.
印度制造中印关系不和谐音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印度媒体和部分军政人物不断制造所谓的“中国军队入侵印度领土”等话题,炒作“中国威胁论”。印度制造的针对中国的一系列不和谐音符,是印度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中印关系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印度制造中印关系不和谐音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节制。我们要冷静认识,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2 0 0 3年 9月 2 3日至 2 4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南亚学界的 12 0多名学者与会 ,提交论文 5 0余篇。学者们围绕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南亚与云南的次区域合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 1)关于中印关系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 ,双方联合发表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印方在宣言中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对中印建立互信和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有学者提出 ,为使中印关系很好地发展 ,在增加领导人之间的互访的同时 ,应当加强与印度各党派尤其是反…  相似文献   

8.
中印关系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大国,中印关系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印之间既有独立外交、发展要务、共同崛起、健康竞争、睦邻政策、亚洲大国、地区合作、全球协调等确定性的方面,它们是中印关系稳定和良性发展的基础和机遇。同时两国之间又存在信任赤字、边界问题、力量对比、美国因素、巴基斯坦、海上通道、核武因素、印度入常等不确定的领域,它们是中印关系不稳定和有可能朝不利方向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印度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佳 《南亚研究》2005,(2):15-18,66
中国与印度有着数千年的经贸交往史。进入21世纪,中印关系快速发展,尤其是经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显示出互补性。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印度的访问,具有里程碑意义。两国政府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签署了中印两国边境问题的政治指导性原则和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在两国政府决心携手推动中印关系向前发展的形势下,中印经贸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40多年来,中印关系曾经历了一个从友好到对抗,再到正常化的曲折过程。与此同时,南亚地区的战略形势也经历了一个两个轴心对抗的格局逐渐形成又逐渐消亡的过程。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拟从中印关系的友好、对抗和正常化等三个时期分别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的成功访问使两国开始进入对话与合作的时代。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 ,有着深层的战略根源。它是在“9· 11”事件后美国新的全球战略迅速定型的条件下 ,印度国家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印关系未来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突破 ,但总体上印度仍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印关系的发展还可能受到中美关系和印美关系的制约。在当前的世界战略格局下 ,中俄印难以结成实质性的战略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印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动和调整的进程系统。中印关系进程的方向与内容,不仅取决于该进程的结构,也受到进程议题选择和设置的制约。中印关系进程的变迁,验证了国家间关系的建构性。中印关系的未来,既在于超越单一行为体认知和实践的限制,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多维关系的协同作用,也在于进程议题的合理设置和平衡协调,在适应国际环境的同时也塑造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杨文武  朱莉 《南亚研究》2010,(3):155-159
印度的中国形象建构史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西方对中国的形象建构成为中国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学界就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对中国形象建构的研究显得有些冷清。这在目前中印关系日益升温、中印文化交流逐渐增多的时代语境里显得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4.
温总理访印与中印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的崛起,是2 1世纪引人注目的重要主题。中印友好合作事关两国的重大战略利益。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印关系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最近对印度的访问,是中印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系作者对两国这次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握手的评价与感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印度于1950年4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到2000年4月1日将满50周年。近半个世纪来,中印作为曾经共同倡议世界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总的看来坎坷曲折,很不理想。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这种状况有必要来一个大的转变。但是,近50年的中印关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仅仅一般地重复表示“中印关系源远流长”、“希望中印关系恢复到50年代水平”、“中印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等等的良好愿望恐怕是无济于事和难以实现中印和睦相处、友好合作的目标的。我们有必要认真而全面地总结…  相似文献   

16.
新型大国关系用于描述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正在发生变化的关系的性质与前景,也是中国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的新理念,其虽未必包含中国与其他新兴大国的关系,但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印度的身份特征和地位却有着日益上升的重要性,如何处理对印战略的相关思考或可引中出中印关系的现实和发展将成为新型大国关系范式的衍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印度加大了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战略合作,主要手段包括深化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合作以及军事交流.印度加强与亚太国家战略合作的动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战略上的考虑,同时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安排.从近期来看,印度与亚太国家的战略合作可能会对中国以及中印关系造成一定影响.印度加强与亚太大国的合作可能意味着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生深远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汝良 《南亚研究》2012,(3):125-143
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载中,印度地方博远、物类丰聚,圣贤叠轸、仁义成俗,杂技幻术神异奇妙,医术、天文历算等先进发达。同时,以佛教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印两国间友好交往的坚实基础,中国文人对佛国印度进行了缺席想象、在场阅读和倾情创作。以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对古代中印文化交流进行观照,既是对古代中印关系的一种印证与补充,又可从中得到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印度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新动向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上涉入更深,表现得更为"大胆",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辛格政府时期的政策。论文将对莫迪政府的南海政策新动向进行阐述,这一动向是印度外交政策整体倾向"亲美日"的表现,也是印度"向东干"政策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与当前中印关系出现的"新问题"存在关联。2016年年初以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生过数次摇摆,间接地说明印度只是将南海问题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因此,只要管控并稳定好中印关系的发展大局,就能促使印度在南海问题上有所克制,不至于同美日采取一致立场。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25日,作为“中印友好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主办了一次范围小但规格高的全国性“中印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3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西藏等省市区重量级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学者与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公使罗国栋先生拨冗莅会讲话并回答了部分与会学者的问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印文化交流: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印度文化的嬗变:传统与现代”、“增强中印文化交流与中印关系:问题与对策”等三个议题展开研讨,着眼于探讨文化交流在未来中印关系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