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曾国藩创建湘军对于近代军阀制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从"军阀"分析的视角探讨湘军组织的原则、方式和中枢,深入揭示了湘军组织聚合性与离散性相互交错的特点。这一组织制度因其封建性、宗法性和落后性而最终实现了对自身和中央集权的否定,为近代军阀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制度诱因。  相似文献   

2.
范文澜先生在本世纪40年代提出了湘军是军阀集团的断语,50年代罗尔纲先生又 提出了湘军为近代军阀的见解,定曾国藩为近代军阀的鼻祖。后来,这一观点又为陈旭麓 先生、卞哲、朱东安、董蔡时等史学大家及一批史学工作者所接受,笔者不敏,但对此不敢 苟同。 一 湘军是不是近代军阀,曾国藩是不是近代军阀鼻祖?笔者认为,不必忙于作结论,首先 应明确近代军阀的特点。就近代军阀的特点而言,一般都不碍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它是 一支私人的军队。这支军队由一个首领通过家族、亲属、同乡、同窗、师生等封建关系网络 统率着。其次是占据一定的地盘,地盘可大可小,小的只占据几个县或稍多一些的地方;大 的可占据一省、数省乃至全中国。第三,在它所占据的地盘内实行个人专制的直接军事统 治,成为国中之国。且在其内既不讲“文治”,也不讲“法治”。第四,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利益,特别是它以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为后盾,对其所占地区实行 专制统治,对外为小集团的利益与其他军事集团或中央政府作战。在上述四点中又以第四 点为最根本的特征。 明确了近代军阀的特征,我们就可以将湘军对号入座了。首先,湘军确是由曾国藩亲 手组建,并通过亲戚、同乡、同窗、师生等封建关系网络统率着,全军视曾  相似文献   

3.
董蔡时教授、王国平副教授合著的《胡林翼评传》最近问世(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是史坛上第一部研究胡林翼的学术专著。胡林翼(1812—1861)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道光年间进士,后由林则徐专折奏办,捐升知府,发贵州补用。1854年奉调离黔镇压太平天国,旋即加入湘军。1855年至1861年任湖北巡抚。胡林翼与曾国藩通力合作,指挥和组织了湘楚军攻复武昌、九江、安庆的重大战役,为清政府最后镇压太平天国和所谓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被捧为“中兴名臣”,与曾国藩齐名,并称“曾胡”。《评传》共23万字,以胡林翼一生重要活动为主要线索,广泛深入地探讨了太平天国时期和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问题,尤其在太平天国史和湘军军事史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代名臣,他的成功与湘军是分不开的。以湘军为跳板,曾国藩登上政治上的显赫位置,与此同时,在湘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曾国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管理思想。这种战略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高峰 《华人时刊》2015,(2):50-51
在军事史上,曾国藩的湘军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湘军是所谓的"官勇",即地方政府招募的临时性武装,并非国家的正规军,当时的国家正规军是八旗和绿营。然而曾国藩却在很短时间内,将这样一群来自草根的散兵游勇打造成那个时代最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部队,乃至令"湘军精神"流传后世,成为"团队精神"的代名词。他是怎么做到的?从改革制度设计入手这得从曾国藩编练湘军时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说起。曾围藩当时并没有  相似文献   

6.
论罗泽南     
湘军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领域.罗泽南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对湘军起了很大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罗泽南的讲学活动、理学著述、从军作战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说明了罗泽南在近代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清朝廷任命曾国藩为“帮团练大臣”以后,他组织“湘军”并镇压了太平天国。虽然,他未能超出封建王朝卫道士的范畴,但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曾国藩针对清王朝旧的军事体制大胆革新,并通过战争实践为军队的改革与建设提出了一整套原则,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反映了军事斗争的一些普遍规律,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军事经济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开辟财源、细心筹谋,以满足军事需要;合理确定官兵待遇,以提高湘军的战斗力;“师夷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他的军事经济思想里,自强、攘夷、制夷的伤时意识和捍卫封建统治的自觉意识纠结交织在一起,忧患与对外妥协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9.
近代湘中英才辈出,既出现了曾国藩、罗泽南一代湘军将帅,又产生了陈天华、蔡锷一代民国功臣;既涌现了宋希濂、廖耀湘等抗日名将,也孕育了蔡和森、彭述之等中共先驱。近代湘中人才之所以能如此异军突起、群星灿烂,原因有三:一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二是经世致用与勇于担当的湖湘文化传统,为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同辈之间的互相帮衬及湘军一代对后辈的提携培养,为之提供了宝贵的人脉资源。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