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冯玉祥由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是一生不断追求进步的爱国将领","也是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朋友".1926年9月的五原誓师,是他曲折奋斗中发生的第一次重大的革命转变,即由一个北洋军阀中分化出来的将领,转而公开正式参加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本文拟对冯玉祥参加国民革命转变的原因、表现及其评价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徐谦(季龙)和冯玉祥是大革命时期风云一时的人物.两人过从甚密,交情颇深,乃至互相影响,共进共退.大革命时期,冯玉祥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从其督教徒到信仰三民主义,从北洋军阀到参加国民革命,从联俄容共到清党反共.在冯的每一次转变中,都能找到徐谦的影子.特别是在大革命后期,徐谦身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武汉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冯玉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拥50万之众,据中原四战之地,他们的反共,加速了大革命失败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王晓莉 《百姓生活》2014,(12):52-53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王朝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紫禁城,后来移居颐和园。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在北京紫禁城中仍留有清室小朝廷,废帝溥仪依然保持着帝王气派。当旅长时,冯玉祥就下决心驱逐溥仪出宫冯玉祥是出名的爱国将领,从参加滦州起义时起,他就一贯痛恨封建帝制。冯玉祥认为,民国要与清朝决裂,不应该保留溥仪的小朝廷。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原西北军在抗日战争中分化状况的分析,揭示了这种分化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民族性方面的两重性,即民族自强精神化为强大的民族反抗力,表现为以冯玉祥为代表的一批西北军将领坚持抗日的爱国主义;而“保存实力第一”的小农封建意识,则是使西北军的一些将领由抗战转向投敌的主导性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的纪念会上说: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本文试就冯玉祥的转变过程,论述其转变原因。 一 辛亥革命前夕,由于“清廷末年,国社飘摇,人心浮动”,革命空气一天天弥漫全国。冯玉祥等一批青年军官“受了革命影响,也形成了推翻满清的志愿。”于是,冯玉祥和志同道合的王金铭,施从云等人组织“新学研究会”,以读书为名,行反清之实,  相似文献   

6.
1925年12月,冯玉祥统率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在关内的势力直隶(今河北省)军务督办李景林之间曾有一场激战,史称国奉战争。李景林是奉系重要将领,在派系林立的奉系军阀集团中属于新派中的大学派(土派),受到奉系中占统治地位的老派和新派中的士官派(洋派)的排挤。为保有直隶地盘,他曾反对张作霖对国民军用兵。因而,李景林曾经暗中参与奉系重要将领郭松龄联合冯玉祥反对奉系张作霖,扬宇霆集团的秘密活动,并在郭松龄公开倒戈反奉后,于1925年11月25日发表通电,指责张作霖“好争喜战”,劝张下野,把权力交给张学良。然而,仅仅过了10天,风云突变,李景林又通电声讨冯玉祥,从而导致国奉战争的爆发。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李景林在数日内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呢?这个问题还得从考察国奉矛盾和斗争的全局中来寻求答案。发生在1924年秋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国民军,而奉军亦趁势猛攻,从热河一直打到天津,致使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战败,于  相似文献   

7.
1925年12月,冯玉祥统率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在关内的势力直隶(今河北省)军务督办李景林之间曾有一场激战,史称国奉战争。李景林是奉系重要将领,在派系林立的奉系军阀集团中属于新派中的大学派(土派),受到奉系中占统治地位的老派和新派中的士官派(洋派)的排挤。为保有直隶地盘,他曾反对张作霖对国民军用兵。因而,李景林曾经暗中参与奉系重要将领郭松龄联合冯玉祥反对奉系张  相似文献   

8.
由我校社会科学系教授梁星亮和西安体育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惠郭俭撰著的《冯玉祥传》一书 ,近日由华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作者从动笔到成书 ,历时 5年 ,数易其稿。全书 36万余字 ,以翔实的史料 ,生动地记述和再现了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从一名小兵成为叱咤风云实力人物的丰富而曲折的一生 ,对他爱国救国、追求民主、呼吁民主、献身民主的诸多“闪光点”,如滦州起义、北京政变、五原誓师、张垣抗战、泰山读书、华北抗战、与蒋介石决裂等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述 ,尤其对冯玉祥与北洋军阀的关系、冯玉祥与蒋介石的关系、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冯玉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他出生于安徽省巢县的一个行伍之家,当时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后来,冯玉祥有幸顶替别人,到私塾读了一年零三个月的书,从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因生活所迫,冯玉祥12岁入伍当兵,只是为了能领到每月三两三钱的军饷。虽然军营里的训练非常辛苦,但是冯玉祥依然对读书十分痴迷。晚上读书的时  相似文献   

10.
张毅 《今日南国》2014,(5):29-29
翦伯赞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冯玉祥请他讲授历史时,让随从和亲朋好友也参加听课。一天正在讲课,蒋介石来到冯的公馆,冯玉祥向蒋介绍翦伯赞后,汇报说是请他在讲历史课,蒋连声说“好”:“你继续讲,我也是来听你讲课的。”  相似文献   

11.
六十一年前,国民革命处于危难关头,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之下,毅然创办黄埔军校。走黄埔路,发扬黄埔精神,永值纪念。 一、黄埔创办 孙中山自辛亥革命失败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的挫折和失败。在护法战争中,他依靠南方军阀打北洋军阀,但“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结果到处碰壁,一筹莫展。特别是他培植多年,以为“可资依靠”的“革命将领”陈炯明,  相似文献   

12.
一、国民革命的胜利 一般所称1924—1927年大革命,当时称为“国民革命”,这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他在遗嘱中也说:“予致力国民革命。”这国民革命也是继续贯彻中山先生的遗教,是中国新三民主义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阶段。国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倒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这座大山),打倒军阀。革命的手段是“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即是国民革命必须贯彻实行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一月中国国民党改组成立之日,也就是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  相似文献   

13.
1926年9月17日,正当南方北伐军兵围武昌、鏖战江西之际,北方冯玉祥国民军重新崛起,在绥远五原举行庄严的誓师,组成国民军联军,宣布接受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五原誓师是国民军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对当时北伐战争和全国大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26年9月17日,正当南方北伐军兵围武昌、鏖战江西之际,北方冯玉祥国民军重新崛起,在绥远五原举行庄严的誓师,组成国民军联军,宣布接受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五原誓师是国民军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对当时北伐战争和全国大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樱  冯峙明 《老友》2010,(3):12-12
1940年11月25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一名部下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绑架。绑架的事由是:冯玉祥写了一本书《我所知道的蒋介石》,揭露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后,妥协投降,积极反共的真面目。为阻止该书印发,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6.
王兆祥 《中华魂》2013,(23):38-38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加紧了进犯华北的步伐。一九三三年五月,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以国民军旧部为基础,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并通电全国,实行联合抗击日寇的进攻。同盟军浴血奋战,先后收复宝昌、沽源、多伦等地,一时军民抗日信心大增。这时,部队驻地一名县长,觉得此时是巴结领导的好机会。一日,提着两只老母鸡来到冯玉祥将军司令部向其示好。冯将军一见来人便问道:“就送来了两只吗?”那县长以为是嫌他送少了便立即回话说:“今天先送上两只.改日一定多送几只来。”冯玉祥一脸严肃地说:“送一只鸡打你十军棍,送二只鸡就打你二十军棍。”言毕便命令身边的士兵执行。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重要军事将领信奉基督教者虽不乏其人,但能膺任“基督将军”隆称而又产生巨大影响的无出冯玉祥之右者。冯出身下层社会家庭,从对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的多神教盲从信仰,逐步转而皈依基督教。自此,又带动西北军几十万官兵全部集体信奉了基督教。牧师常  相似文献   

18.
<正>冯玉祥,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省青县,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陶行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安徽歙县,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冯玉祥将军与陶行知先生因教育结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段深切交往:因为出生贫困,冯玉祥幼年饱受失学之苦,为使他人免遭此苦,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他对社会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教育事业给与了很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1924—1927年的革命本来就叫做国民革命,当时的报刊和国共两党的文件都是这样称呼的。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国民革命歌》更可以证明。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把它叫做国民革命了,而称之为“大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实际上,这些称呼和国民革命的原义并不相符合。“大  相似文献   

20.
冯玉祥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为一个民主军人 ,所走的道路是曲折的。就其思想历程而言 ,可以将之分为早期“忠君爱国”和五四运动后长时期的“思想两面性”,也正是由于不同时期思想上的嬗变 ,导致了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沉浮。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发展以及蒋、汪集团卖国丑行的进一步公开化 ,冯玉祥最终与蒋介石彻底决裂 ,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