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庭院”作为宋词惯用意象,亦是典型的性别空间。结合性别空间理论再看宋词庭院意象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归纳宋代男女词人在庭院书写中的异同,结合女词人的在场自述,还原庭院意象“性别化”的真实状态;而在男性词人进入庭院书写后,庭院意象的内涵得到部分延展,其中历史积累的写作经验亦是不可忽视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当代宁夏回族作家的写作建构了一个深具清洁精神的审美意象世界。具体而言,回族作家对意象的营构集中在自然意象、宗教建筑意象和动物意象三个层面上。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意象选取,折射出回族作家在伊斯兰宗教文化浸润下对生命、信仰和人格的礼赞。回族文学对清洁意象的衷情书写,不仅揭示出回族文学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谐顺关系,同时也拓宽了回族文学的言说价值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临水台榭上,置两盆菊花,清幽传暗香。在扬州的秋高气爽的季节,这样的景致随处可见。 扬州人爱菊不亚于琼花。如果说琼花是大家闺秀,那么菊可谓是小家碧玉了。 “人比黄花瘦。”可见菊花是瘦文化的象征。扬州的瘦文化在菊上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菊只有生在扬州,才会品出那种美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中国意象"的书写方式始终游离于文学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就其真实性而言,赛氏笔下的"中国意象"书写是其以亲历者身份审视传统与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果;而就其虚构性来看,这种书写却又不断增强了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的重要地位。赛氏的"中国意象"书写让读者游走在真实与虚构、宏观与微观、严肃与想象的小说叙事之中。这种叙事方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位世界公民所坚持的多元对话和沟通思想,并能从中体会她对中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广陵观潮是中古文学常见的一种文学意象,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引起后人对其产生地域的争论。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历史地理的环境变迁等分析,广陵观潮应在扬州而非钱塘,其盛行的时间在汉至六朝,约在唐大历年间消失。广陵(扬州)作为古代的形胜之地,广陵观潮的自然景观为诸多文人所记述,而理解广陵(扬州)在古长江口的位置是揭释这一文学意象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韩少功是一个深受湖湘民俗文化影响的作家。对民俗文化的书写,乡村风景、民俗风情的书写既是他倡导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它又成为一种符号,始终寓含着时代气息和作家对生活、生命状态、文化、历史的思考。他的创作以其鲜明的地域色彩与深刻的哲理沉思成就他独具个性的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7.
地名书写是新疆当代汉语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蕴含了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宗教图腾、民族语属等地方性知识。从历时性角度看,地名作为书写意象是由新疆诗歌散文的传统表现内容、艺术风格所决定,是作家主体经验的地方性知识。从共时性角度,即从艺术审美接受方面看,读者的需求、市场的选择、文化定位等因素给地名书写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地名书写深化为浓厚地域色彩的精神空间书写。因此,作家的地名书写跟随地域文化的发展一同经历撕裂、重合、再构的社会化过程,也将对中国当代文学精神空间的建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少宋代文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城市,是城市生活的参与者、领导者和解读者。通过文学或非文学的手段,他们融入自己生活的城市,影响和改造着城市与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9.
宋代文学的审美特征非常鲜明:1.以俗为美成为一种时代审美取向,雅俗并峙成为文坛的基本格局;2.思虑深沉的阴柔之美取代了唐代文学所创造的才气发扬的宏壮之美。宋代文学审美特征的形成只能从其生长环境──宋代社会去寻求解释。宋代所实施的某些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为文化平民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俗为美是文化平民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唐代,但其国势却是日渐衰微、积贫积弱的。积贫积弱的国势正是宋代文学尚阴柔之美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海洋"作为一个承载着现代意识、世界想象和生命觉悟的特殊意象大量涌入中国文学,深刻改变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化想象和世界认识,持续生发出一种新的生命气质和文化精神。在"五四"文学的海洋书写中,海洋成为现代理想灌注的新自然,成为凝结着世界图景崭新体验的异时空,其中洋溢着自我生命表达的"动"的精神。而对这现代文明转型中生发的海洋精神的深层读解,却长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缺。  相似文献   

11.
花朝节在苏州历史悠久,苏州花朝节在时间、场所、习俗等方面的"规范"约在唐宋年间基本定型,并逐渐成熟于明清时期,这些细节设置都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影响。苏州地区特有的花文化在自然以及人文的背景下亦为花朝节作为一种民间仪式提供了可考的范式参照。由此,苏州花朝节文化体系的重建可以从5个方面给予考虑:重建花神庙,保护地方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花朝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节俗活动,为古城旅游业增添新意;打造育花基地,研制花茶等系列花产品;鼓励花俗研究,弘扬生态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宋代花卉交易盛行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花卉交易已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经济活动,在生活中花卉交易逐渐盛行起来。然而花卉交易在宋代 盛行并非是偶然的,上层阶级对花卉的欣赏,使得贫民百姓跟风效仿;花卉种植业呈现出了一个新的趋势,规模化、大众化、技 术高;且在宋代这样一个文人社会,社会风气使得人们喜爱通过赏花游园这样的娱乐方式来吟诗作词。  相似文献   

13.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厚的精神内蕴.玉是神权、皇权的象征;玉还是传统美德的象征;玉具有广泛的修辞效用.透视围绕玉生成的古典审美意象与审美心理,进而揭示玉的文化蕴涵,解读玉的文化意义,以期达到对中国人的某些集体无意识的历史文化心态作进一步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就花间词来看,词在发轫期由于文学传统、人文地理、社会风气等原因,词风以“艳”、“柔”为主要特征,词的植物意象青睐于纤弱的杨柳,而疏于梅。宋代词风重理趣,主风骨,情深志高,兼之梅有耐寒、清高的动人姿态及其意象丰富等原因,使宋词的植物意象在总体上表现为:钟于梅而疏于柳。梅意象在唐宋词中经历了由稀封繁、再到满树梅花的升迁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李清照和狄金森诗歌中花意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不同内涵、不同基调出发,探索引发这种差异背后的艺术家创作个性以及她们长期浸润的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诗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受中国文学深厚的比兴传统的影响,易安咏花词重神轻形,五彩纷呈的花意象象征着女词人高洁孤傲和卓尔不群的人格。但女词人终不堪封建礼教与传统诗学的重重束缚,哀怨郁结遂成为未走出男权文化樊篱的易安咏花词的主要基调。狄金森以花来象征女性意识,其诗作中“花”意象的变迁充分体现了女性从被动走向自主的转变过程。深受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影响的狄金森,其咏花诗所散发出的强烈的个体意识使她成功地突破并超越了男权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凸显了女性的自强、自立和自尊。  相似文献   

16.
用于玉雕造型的原石本不具有生命,但经过玉雕艺术家的精心雕琢,它却被赋予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在那通透圆润的方寸之间,岭南玉雕让我们看到了漾动着的生命、领会着山水、虫鱼、花卉的灵动、感受着鲜活的美感。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岭南先民的智慧,还领略着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7.
宋初朝庭将赏花钓鱼、曲宴赋诗作为常例和制度规定下来 ,以至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饮宴游乐的文化习俗。曲子词在宋初朝庭这种文恬武嬉、欢歌醉舞的世俗文化的风习中 ,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于酒席歌筵承担娱宾遣兴的角色功能。宋词的文化角色功能具体表现在消遣式、反省式、游戏式、价值化、审美化等方面。宋词所表现出的与诗文道统迥异的文化功能 ,是宋人对文学功能的一种开掘 ,是宋人关于人性的深度觉醒。  相似文献   

18.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代,兴盛于北宋,以精美的造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汝窑瓷器造型经历史演变呈现出显著特点:其胎土细腻,釉色天青,光泽莹润如玉,釉面有开片。北宋早、中、晚期,汝瓷的装饰特征有所演变,官窑与民窑的装饰风格也不尽相同。汝瓷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徐州汉玉自南宋著录、1954年出土以来,已成为我国出土汉玉数量最多、类别齐全、富于特色的地区之一。狮子山、北洞山等楚王墓出土玉器质地绝佳,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已出土汉玉的最高水平。金、银、铜、丝缕玉衣和镶玉漆棺等都是汉玉中的重器。  相似文献   

20.
宋代童蒙教育兴盛的原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重文文教政策的实施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的分析,阐明了宋代童蒙教育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揭示了宋代童蒙教育在普及文化教育,提高社会普通民众的文化素质,促进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文化传播,维护宗法制社会和封建统治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