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壮族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民族,其语言———壮语在现代社会中,现状怎样,命运如何,令人十分关注与担心,于是关于壮语濒危的研究开始出现.以巴马言语社区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壮语、普通话、桂柳话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能力、语言态度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巴马壮语面临濒危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介了民族语言中的尔苏、纳木依、贵琼、扎巴四种濒危语言的情况,对四种语言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回顾,提出了语言调查研究中的遗留问题,强调了濒危语言、弱势语言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共时差异往往反映历时的演变,濒危语言也是一样。从濒危语言共时呈现出的差异可以印证和推测其濒危的状况和演变趋势。文章以实地个案语言情况调查为基础,从土家语群体在母语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使用、语言选用方面的代际差异来透视土家语濒危现象,旨在反映土家语逐步消亡的事实,剖析土家语衰退的原因,从而透视和反观语言濒危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有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不求仙,更不炼丹,但却人人长寿,它就是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1991年调查显示,巴马90岁以上的老人有270个,100岁以上的有69个,年龄最大的有127岁。百岁老人比率为30.8人/10万,是国际标准的4.4倍,而且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湖南省龙山县坡脚乡万龙村土家族人的实地语言情况的调查,可以从主观评价、民族意识、价值取向与行为倾向、语言忠诚等方面分析土家人的语言态度,从而透视和反观土家语濒危现象.  相似文献   

6.
濒危语言研究中定性定位问题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濒危语言研究在我国语言学界已引起了重视。界定濒危语言的指标体系有主有次 ,当前濒危语言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定性定位和个案调查 ,要研究原因、思考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语言事实和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语言濒危已成为现当代社会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面对语言濒危的严峻形势,洪堡特的“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学说对濒危语言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言种类繁多,一部分面临活力衰减、濒危,语言的消亡是文化、社会历史信息的遗失,不可挽回,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面临濒危语言抢救记录、保存以及语言维持的艰难局面,应对语言濒危的工作已经提到学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应根据国情,主要从语言使用的代际传承、绝对人口数量、是否为识别民族主体语言、语言独特性几方面来认定中国濒危语言及保护研究的优先等级,并按照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展开濒危语言调查记录、语料及相关资料处理运用、语言典藏、语言维持等方面的工作,有效记录保存濒危语言文化资料,维持衰微语言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调查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作为调查对象区域,以问卷、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对当地苗族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重庆苗族聚居地的苗语使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彭水县目前仅有不足17%的苗族人具有一定的苗语表达能力,苗语日渐走向衰落,已经成为濒危语言,须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10.
游客的滞留时间、客源地和个人收入,是影响巴马盘阳河沿岸游客是否愿意支付和支付意愿大小的极显著相关性因素,其中最需要引起重视的两个相关因素则是滞留时间和客源地,表现为滞留时间越长的游客其支付意愿越高,且这些游客多数来自广西区外。因此,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及其经营者应关注这一现象,并科学定位巴马的旅游发展规划和建设,使巴马的长寿资源能够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CoLang是在美国定期举行的,集语言记录和立档理论、实践、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语言研究技能培训班。CoLang2014年的重要内容是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记录濒危语言资源。其教学理念是"动手学习、学以致用"。它对我国濒危语言研究的主要启示是:濒危语言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濒危语言记录、研究、立档及振兴应成为高校、研究机构、少数民族社区、政府基金会、语言学者和语文工作者共同协同下工作;应积极开展我国濒危语言立档技术培训工作,以及国家语言文化资源的安全保护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应加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2.
濒危语言问题是全球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严重的挑战,现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濒危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对濒危语言研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3.
面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语档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调查记录目前仍然以个人学术旨趣为主要导向,在理论观念、调查实践、技术路线和成果形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面向濒危语言,以服务语言族群和语言资源利用为目的的语档语言学,注重全面采录原生态语料,对语料的充分标注和解释,强调语料数字化立档和永久保存,重视语言资源社会利用和技术服务。这些特点突显了学科的实践性,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我国濒危语言调查记录,应充分借鉴语档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从个人纯学术研究转向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濒危语言有声语档数据规则分五个部分:一、濒危语言的语档数据构成;二、语档数据文件格式;三、语档音像数据质量标准;四、语料采录和数据处理工具;五、音像语料采录环境和设备匹配建议。该规范适用于中国濒危语言的记录和建档,也可作为中国语言田野调查记录和语料处理的参考准则。  相似文献   

15.
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根据壮语南部方言——广西大新壮语的特点,大新壮语的名词和动词分属两大词类,而形容词属于动词的一个小类。大新壮语形容词归类有主要鉴定标准、次要鉴定标准及参考标准,这些标准有效地解决了大新壮语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满-通古斯语族中的满语和赫哲语已被我国语言界确认为濒危语言,目前只有黑龙江省一些满族村屯和赫哲族聚居地的部分老人能使用满语、赫哲语。本研究是对满语和赫哲语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结构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共时描写研究。现存满语、赫哲语由于长期受汉语等周边语言的影响,不仅在语音结构以及语音组合规律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在语义及有关句子结构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异。满语、赫哲语在与汉语等相关语言的接触中,产生影响、吸收、融合等现象。通过对满语、赫哲语的濒危状态、濒危过程、濒危原因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可以在理论上总结出濒危语言的发展演变规律。不同的濒危语言因处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其濒危原因与濒危过程有一定的差异,但同时,语言的濒危原因和濒危过程又有共同的规律。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满语、赫哲语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听觉词认知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缺失音素的壮语为材料,通过跨通道启动技术,考察壮语听觉词理解的语义、语音激活进程.研究共设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句子背景下缺失音素壮语听觉词在理解初期语义背景的作用和语音激活情况.结果表明:缺失因素壮语听觉词理解初期,受句子语义背景的限制;缺失因素壮语听觉词理解初期,语音作用不存在全部通达过程;句子背景下壮语听觉词理解受语义背景和听觉词语音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巴马盘阳河流域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蕴藏着丰富的长寿旅游资源, 包括长寿文化生活、长寿地貌奇观、长寿神秘河流、长寿湖泊风光、长寿生物植被、长寿环境景观、长寿绿色食物、长寿社会生活、长寿民族风情及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等十类.是一个集长寿、气候、河湖、岩溶、环境和众多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待开发的旅游宝地.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学的理论规范和实践规程,是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的基础工作。国际民间协作组织——开放语档联盟,针对语言资源数字网络化立档制定了一整套技术标准和建议性文件。这些文件对于制定我国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的语料类型标准、语言编码标准、数据格式标准和内容描述规范,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濒危语言有声资源数字化立档,应充分吸收这些标准和实践建议,结合语言国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田野调查者应破除本位主义观点,依照统一的理论规范和实践规程,进行有声资源的采录与立档,把语言资源无私地奉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百色市右江区语言使用情况及其原因,白话在百色城区呈萎缩趋势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了壮语对白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