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使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是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各族居民参与现状却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各族居民参与率低、参与主体差异性大、参与意愿不强、参与形式单一、参与程度不深等方面。本文根据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各族居民对社区建设参与的现状,提出了应该培育各族居民的社区意识、建设社区内部的软硬环境、强化社区建设的力量以及优化社区外部软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丹噶尔藏人的婚姻文化变迁,探讨该地区婚姻文化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并为研究西北民族地区民族婚姻文化变迁提供丰富的民族学实证素材.  相似文献   

3.
对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基层政权的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民族地区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构建合理有序的城市社区结构、给城市居民提供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营造社区建设良好的软环境、建立高效的城市社区组织队伍、创建社区服务评价体系等七个方面的思考,全面地梳理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路,指出了当前城市社区建设在民族地区城市化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是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发展民族旅游的基础.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特色是民族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最大"卖点".本文就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阐述了湖南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湖南西部民族地区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的可行性,以期推动湖南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的全面开展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界面下的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文炯 《回族研究》2004,1(1):58-64
本文以兰州、银川、西宁和西安的回族社区为个案,运用都市人类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城市的宏观生态背景下分析了西北城市回族社区的不同层面的变迁,提出面对城市的挑战,以文化自觉的方式实现自身传统的现代化是城市回族穆斯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社区建设的特征,对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政策与法规的现状进行评析,对社区政策与社区立法提出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分化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形成挑战.目前,少数民族自身发展问题,少数民族群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构成社会分化中的民族问题,并呈现出新的特点.鉴于此,我们尝试建构社会分化中民族问题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宁夏、青海、新疆、甘肃四省(区)城市区域系统的人口流动、物质流动、技术流动、信息流动、资本流动的现状及其对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以期通过对此五种要素的流动形态的分析研究,寻找民族地区顺利实现城市化及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地区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城市化问题。本文以城市化为研究视角,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化对西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由此认为城市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化是西北各民族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各民族文化互动试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珞 《民族研究》2001,(5):41-47
湘西北的土家族、苗族、汉族错居杂处,他们的文化既各自传承,又相互交流。如要正确认识湘西北的民族文化格局,就非做“三元互动”的研究不可。本文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三个层次解析了湘西北的民族文化格局,进而提出了对几个错居杂处的民族必须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视角去做“通”的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张继焦  党垒 《民族学刊》2021,12(1):66-72, 9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保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重大事件中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发挥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国家-民族"理论视角,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从单向式到双向式。即不但有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力量,也有自下而上的民族地区及非民族地区的支持力量;既有纵向维度的国家与民族地区及非民族地区的双向互动,也有横向维度的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之间的双向互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即国家治理要推动形成集中统一的更具灵活性的纵向协调机制和横向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进程与西北的地理特征,分青藏高原、新疆地区、河西走廊三大区域,评述近3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的研究概况、观点,并提出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元代也里可温信徒复杂,族类众多.除游牧于中土西北地区的蒙古乃蛮、克烈、汪古部和一部分畏兀儿人,以及东迁阿速、钦察、斡罗斯人外,还应包括蒙古西征时掳掠东来的许多中亚、西亚和东欧不同种族的基督教徒.至元大一统时,也里可温已广泛分布于中土各地,并在元代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的影响因素与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区参与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独特性,旅游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社区的参与合作。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都是公认的山东籍作家的作品,立足山东方言对其方言俗语词考释的成果很多,但有些词语仍然不能得到解释,已经做过解释的词语问题也不少,需要进一步考索.我们选择若干个仍活跃在现代西北方言(主要是青海、甘肃地区)中的方言俗语词加以考释,借此来说明西北方言词在近代汉语俗语词考释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应当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解决好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民生问题,需要通过正确处理好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民生问题的关系,加大保护区专项资金投入,建立差异化补偿机制,探索不同的社区发展模式,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清同治年间陕甘人口骤减原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同治年间 ,地处西北的陕、甘两省人口下降 15 0 0万之巨 ,为历史所罕见 ,是近代中国人口继咸丰年间大幅度下降后的又一次锐减。本文认为 ,战乱以及频繁的灾荒是造成这次西北地区人口骤减的主要原因 ,并对此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an incorporated ethnic community has gradually lost its agency for change or subjectivity to face the state. Contrary to what a postcolonial writer wants to see, in the diasporic Shui community of Yizhou (a city in China's Guangxi Autonomous District) there is a lack of agency for change or self-empowerment. The paper reports how the Shui identity is reduced to a by-product of ancestor worship within each family. The loss of agency for change and willing acculturation do not necessarily confirm the state-promoted modernization theory's linear historiography. What the Shui example proves is that the agency for change cannot be taken for granted. Although the hybrid component in the Shui ethnicity is not felt today, the chances that some revived ethnic consciousness can reinvent cultural customs should not be ruled out, as long as the Shui communities continue to carry the name of Shui. The invention of ‘The Shui people grabbing the flower lamp’,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keeping old trunks in the ancestors’ place are two such possible starting points. However, hybridity of this sort is reinvented from, and not embedded in, their identity. Nevertheless, the quest for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larger community is both a matter of internal need and an external construction. This is why the simple name of Shui cannot guarantee itself as a basis for revi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