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澳门发展史与基督宗教在华传播史有着密切关联,澳门因此成为自明朝以来近代基督宗教在华传播的始点和支撑其传教的据点。无论是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还是新教传教士马礼逊,都以澳门为其入华传教的第一站,并因此而取得了入华传教的成功。因此,基督宗教研究,尤其是对明末清初以来基督宗教传教士的研究,应该成为澳门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将从澳门教会的建立、天主教发展、中国明清天主教学者和基督新教发展等方面来对澳门学所涵括的基督宗教研究加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生活、工作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新疆有伊斯兰教、佛教,而对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知者甚少,对于它的了解研究更是为数甚微。在新疆信奉基督教的人并不多,主要是在汉族中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一般广义地说是指对所有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狭义的督基教则指我国对基督教新教的称谓。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在甘肃的传播和影响●王步贵一、基督教常识之一般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其它一些小的派别,教徒约9.84亿,占全世界人口1/4。其中天主教5.66亿,东正教0.73亿,新教3.44亿。主要分布在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其次是非洲和亚洲。(...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或耶稣教三大派)是三大世界宗教之一。具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奴隶社会,而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盛行,并与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近代,曾经发生过颇大的影响。据可靠史料,基督教最早传入我国,当在公元七世纪,时值我国封建社会的盛唐初期。最初称为“大秦景教”,简称“大秦教”或“景教”,实系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其创始人聂斯脱利主张基督“二位二性”。由于违反“正统”教义,公元431年在以弗所(遗址在今土耳其塞克城以北)召开的宗教会议上,被东罗马皇帝和罗马教会判为“异端”,予以革职流放。他的信徒逃往波斯,得到波斯王的支持,公元五世纪末叶在波  相似文献   

5.
别尔嘉耶夫论新基督教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民族于988年从拜占庭帝国引进了东正教,这时的基督教世界已经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1054年,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正式分裂,俄罗斯属于东正教世界。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士耳其人灭亡,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莫斯科成了继罗马和拜占庭(第二罗马)后的“第三罗马”,因为俄罗斯人以为,莫斯科不仅是东正教的中心,而且是基督教的中心。从988年到拜占庭灭亡,俄罗斯东正教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思想意识上,一直受君士坦丁堡教会的控制。15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人的宗教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但在这里并没有产…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两大分支。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过程中,天主教和新教都扮演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这是两者的共性。但是,对于两者的个性,即各自在华活动的不同特点,多年来还缺乏专文论述。本文拟就清末天主教在华活动的封建性和新教在华活动的资本主义属性问题,作一初步分析。比较天主教和新教清末在华活动的特点,可以追溯一下两者的历史渊源。在世界史上,新教的出现是欧州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指出,对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新教是最适合的宗教形式;而罗马天主教原是同封建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宗教”①。随着欧州城市市民阶级的成长,必须打破天主教的封建统治,于是发生了被恩格斯称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改革运动。运动中产生的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化和民主化的特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在教义、礼仪、组织形式与制度上都同封建的天主教区别开来。其后,新教的发展更是同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国的发展相伴随。天主教虽然多有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需要,但直到本世纪,仍保留着许多封建烙印②。  相似文献   

7.
湟源境内各大宗教及民间信仰和谐通融,宗教文化生态丰富多样。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的研究和田野调查概述了湟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基督教文化丛书”中的一种,康志杰教授的新著《基督教的礼仪节日》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0年底出版。全书除前言“从弥赛亚———基督说起”以及“天主教与新教圣经篇名对照表”、“天主教与新教圣经主要人名、地名对照表”两个附录外,共分八章,分别介绍和讨论了原始宗教仪式、基督教的节日、基督教节日的异化、近现代基督教礼仪的变革、基督教礼仪文化的特点等。该书出版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知道,基督教是世界上传布最广的宗教之一,它对西方文化的发展演变有过重大的贡献,并且随着西方文化强势地位的确立,它对世界文…  相似文献   

9.
新教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对天主教的态度,经历了由对天主教的两分法到基本否定再到基本肯定的一个转变过程。最初,新教传教士对天主教的传教内容和传教方式持批评态度,但对天主教传教士的献身精神给予了肯定。19世纪末,随着部分天主教传教士袒护教徒、干预诉讼引起民教纠纷以及两教冲突的增多,新教传教士对天主教的态度趋于基本否定。民国后,在新教自身传教理念和天主教传教行为改变的基础上,新教对天主教的传教活动持基本肯定态度。这说明由于处境不同,近代在华两教关系并非像其在欧美那样相互对立和敌视,而是有同为异乡传教人的某种身份认同。这种处境变化带来的认同变化值得重新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与天主教相比,新教在19世纪的山东处于有利地位。这是因为:一、新教采取了适应当地环境的布道策略,如创办教育,提供医疗,参加赈济,引进农业新品种,传授手工技艺;二、新教比较慎重地吸收教徒,如对教徒考察时间长,要求一定的文化素养,清洗不合格者,慎重地雇佣中间人,注意避免教徒“吃教”、“仗教”。因此,新教引发的教案数量少,内容相对简单,背景比较单一,在义和团时期没有象天主教那样遭到猛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