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近年来,所得税会计核算一直遵循1994年6月29日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原规定)。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规定相比,无论在会计理念上还是核算方法上都有重大变化,但变化的核心理念是资产负债观。本文总结概括这些主要变化,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准则。  相似文献   

2.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颁布前我国没有所得税会计准则,只有《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企业在会计实践中主要是按照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所得税计算方法、账户设置、会计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对比,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并对有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打开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我国的原会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其中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结合我国特定背景的同时,充分实现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新所得税准则与原准则比较不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有重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旧准则相比,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所得税的确认、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财会字[1994]第025号《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来,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一直未有大的变化,虽然在2001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但是在企业所得税核算方面依然沿用了上述文件的规定,直到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与原规定比较在理论和核算方法上都有重大的改变。本文在论述这种重大改变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所得税准则的核算程序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因此所得税会计也应适应形式趋于国际准则,2006年2月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以全新理念阐述了我国新形式下的所得税会计。所得税会计的产生是所得税法规和会计准则规定相互分离的结果,会计核算遵循会计准则规定,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税收处理遵循所得税法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应纳税额。新会计准则变化的核心就是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新准则中计税差异、会计处理方法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新准则与旧规范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不断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另根据2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核算所得税的方法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新准则和新税法下,企业财务会计对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张敏 《科学咨询》2010,(15):53-54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例举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的难点,以求对核算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会计核算与所得税处理目标不同,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两者分离的程度和差异的种类、数量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了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欲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  相似文献   

10.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分析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首次明确统一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为统一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称为新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会计,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规范中的运用,也体现了与国际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更新是实现了从收入费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但这种收益讲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新纲领。其中《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不仅涉及到工业企业,还涉及到金融保险等其他各行各业。企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充分体现了适应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理念,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效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合并财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难点,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颁布后,对于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更是难上加难。本文针对集团企业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收益进行分析,给出在不同情况下,所得税会计的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和2007年新的所得税法的出台,对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通过对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于做好新旧准则下所得税核算和列报的衔接以及准确执行新所得税准则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新准则与新税法下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差异及这些差异的处理原则、方法作了分析,并在比较所得税会计核算三个阶段不同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所得税期内摊配法、全部分摊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目前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两者以下简称"旧准则")比较有较大差别.新准则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l2)的内容,结束了我国三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并行的复杂状况,采取了单一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企业根据战略需要或出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将生产经营中剩余资金投入其他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多,但在相关的会计教材(包括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和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中对投资业务在所得税法上的规定和所得税会计处理都没有进行介绍,因此笔者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的税法及补充规定和个人的理解,对投资业务的所得税调整及其会计处理作一介绍,以抛砖引玉。一、对外投资时的所得税调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投资》准则的规定,用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时,无论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其入账价值都不包括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  相似文献   

18.
所得税会计的含义就是研究洳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浅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点。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斯得税》抛弃了旧规范中听得税会计核算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巍规定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从而导致新的准则与旧规范在差异定义,收益确定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亏损处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吊新准则的颁布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真正建立以及完善并真正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从真学习所得税会计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新旧昕得税会计准则的差异作一个全面的比较,以期大家共同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例举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的难点,以求对核算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自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来,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一直是会计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从会计等式的角度,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收益观的建立基础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案例阐述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对纳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