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5):84-89
与中央、省级政府间规范的分税制不同,我国各省的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体制差异很大。分税制与总额分成、增量分成体制是我国省以下政府主要的财政体制形式。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等,各省分税税率各不相同。江苏、浙江、福建是我国仅有的三个采取增量或总额分成的省份。构建PROBIT模型对决定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财政自给率越高的省份越倾向于选择增量或总额分成的方式。同时比较两种省以下财政体制下经济增长率的差别,总额分成或增量分成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并没有明显高于采取省以下分税的省份。因此,省以下财政体制中,分税制仍然是普遍且更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实行分税制财体制的头一年。在体制变更的新形势下,地方财政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摆在财政面前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如何适应国家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增强地方财政实力,这是当前应侧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实行分税制后财政面临的问题分税制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就是转换原有财政分配的运行机制,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界定和划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把收入分成包干转变为分级分税分率,把按隶属关系转变为按税种组织收入,以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究竟走什么道路才符合我国国情,当前认识很不一致,归纳起来不外乎包干制、分成制和分税制这样三种观点。我认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必须走分税制道路。 这几年中央和地方在财政分配上既实行过分成制,包括“比例分成”和“总额分成”等,也实行过包干制,即地方财政包干、与中央分灶吃饭。实践表明,这些措施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过渡形式是可行的,但是削弱了中央财政,削弱了国家财政这个强有力的调控手段,各地方执行时多从本地利益出发,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失调、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如中央财政所占国家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50年代占70%左右,到1988年下降到47.2%,使得中央财政越来越困难。近10年中,中央财政除1985年外年年有赤字,而地方财政大部分年份都有少量结余,中央财政亏空则  相似文献   

4.
国家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这一改革在大庆运行以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大庆不是一级财政,致使在分税制条件下,别的地市能够全留的税种,大庆市不能全留;别的地市能够分成的税种,大庆市不能分成。在税收返还上,与全省其它地市相比,大庆也是最低的。大庆这种政企合一的财政,已不适应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需要。面对这样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市财政局根据全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和大庆进行第二次创业、实现翻两番奔小康的总体工作思路,在调查研究、认…  相似文献   

5.
财政多头开户成因及对策朱梅珍一、财政多头开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后,造成多头开户。为了发挥中央与地方财政两个积极性,既要保证中央预算的收入正确及时入库,如增值税75%消费税100%和中央与地方共享分成收入等,又要满足地方行政、事业...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社的建立,引起商业工作的剧烈变化,使工农商学兵结为一体,商业在公社内部成为公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受公社的统一领导,在公社统一安排下进行经营。最近在西安召开的全国财贸会议,讨论了在人民公社建立以后财贸体制方面的问题,认为必须根据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精神,实行机构下放,计划统一,财政包干的办法,即“两放、三统、一包”的办法。这个办法已在河南省实行。“两放”是指放人员、放资金;“三统”是指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流动资金的管理;“一包”是指包财政任务。实行这个办法,商业人员和资金都下放到公社,由公社负责经营管理,但公社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国家的统一方针政策和统一计划,按国家计划交售国家统购的产品,按国家计划向社员配售国家统销物资,并保证流动资金一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是邓小平财政全局观的核心思想。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财政包干制到财政分税制的重大转变。这两种财政制度安排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都存在诸多局限性。建立规范的财政分税制,确保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正确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试论提高经济效果的主要途径州市工交企业实际情责任制中的几个问题坚持财政、信货、物资、外汇四大平衡试论财政监督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试探国营企业利改税的前景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和经济效果加强税收工作保证财政收支平衡谈谈维护财政、税收政策的集中统一税收的本质特征与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认识谈谈财政包干的重要意义实行财政调节平衡职能为经济调整作贡献当前基本建设投资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关于公社财政几个问题的探讨会计管理与按经济规律办事财务与会计关系初探 南京市财政局 常州市财政局 江苏省…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财政不是国家财政,这一本质决定了财政收支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直接和间接生产最大可能的社会福利,据此,财政有效率才是财政行为规范的基本和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平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而权责清晰的财政关系是在中国国情下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首要和当务之急。本文认为,在中国具体国情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主要在于确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适应关系,关键在于具有中央与地方财政权责关系,由此达成或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平衡和协调发展,这也是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核心内容。而划分适当、有度调适的中央与地方财政权责关系,是因应中央与地方财政权责关系这一收入与支出范畴和权责内容的基本建构相态,为此,地方财政可以适度单立,如可先完善地方税收权,而在这一现实过程中完成中央与地方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平衡相适应的基本财政任务,其既是动态的,又是静态的。进而理论上也是在主动判断建立一种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适合的基础,还需要对财政权责关系适度配置予以考证及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财政改革问题,这几年理论界已有所议论,但真正付诸行动不多,形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这种局面不改变,城市财政改革将很难迈出扎实步伐。我认为城市财政改革不仅要理论界拓荒引路,更需要实际部门的大胆探索,作为一名实际工作者,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城市财政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关键在于是否选准突破口。对城市财政改革全线出击,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尽管理论界这几年对此有所认识,但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2.
建立分级财政体制 ,并在这一体制框架内正确处理各级政府间的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问题 ,是理顺财政分析关系的必然选择。在分析近年来的分级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的基础上 ,力求制度的规范化 ,是进一步完善分级财政体制的关键 ,而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措施 ,便是在各级政府之间科学地划分事权范围 ,合理地划分税收收入和税收权限 ,并且实施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3.
政府·财政·财政调控刘邦驰,郎立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财政是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发挥其调控作用,意义重大。一财政是什么?财政的本质县什么?这是研究财政学首先需开宗明义的事情。建国以来,我国财政学界对此提...  相似文献   

14.
1999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为(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题写书名时作出重要批示,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和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这是当前和今后我国财政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我认为,按照这一指导方针来构想湖南财政跨世纪的改革与发展蓝图,必须对近几年湖南财政发展总的情况有一个基本判断,特别是要认真分析目前湖南财政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理顺思路,找准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一、近几年湖南财政发展总体情况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湖南财政发展比较快。1999年,全省财政…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乡财政是随着乡政府的建立而在农村乡一级建立的财政机构,是国家财政的基层组织和乡政府的职能部门,其实质是依据国家权力、并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负责农村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工具。总的看,近年来的乡财政建设有成绩,也存在问题,今后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现在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财政,如何充分发挥乡财政的职能作用,这是农村现实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乡财政的自身建设,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农村分配关系的顺畅。因此,本文提出“重新构造乡财政”的命题,并着重就其目标、原则及具体设想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分配论就是国家财政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明确一个问题:我国财政主流学说——国家分配论就是关于国家财政的理论或学说,国家分配论亦即国家财政论。之所以可以这么说,是由于国家分配论对于“国家财政”这一范畴的全面把握和深刻分析,以及国家分配论对于财政本质、财政基本属性的独特论断所决定的。同时,本文还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或国家财政论)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公共财政也是以政府(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公共财政论的本质观也是国家分配论,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有区别又统一。国家分配论是发展的财政理论。当前我国财政理论要在坚持国家分配论的基础上,对各种财政理论,尤其是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核心的西方财政理论进行整合和发展,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财政国库存款计息到对库底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理论界》2006,(10):222-223
这是一篇论述对财政国库存款计息和央行库底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文章。主要阐述了财政国库存款计息后产生的影响与带来的问题;由人民银行对财政库存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可行性以及财政国库资金现金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孟捷  朱宝清 《学术研究》2024,(2):82-90+2
“国家分配论”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主流理论,它强调财政在国家配置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分工中的作用。这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或创立阶段,我国财政学者深入讨论了社会主义财政的“特殊性”问题,其中涉及财政的本质和职能、国家财政计划体系的范围、财政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财政学者在这一时期就主动地将财政学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联结,提出了财政学是“特种的政治经济学”的论断。在20世纪60—80年代的发展阶段,我国财政学者集中分析了财政作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的内在环节以及财政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作用,并给出了更加理论化的表达。此外,伴随改革开放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分配的性质和作用必然发生重大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分配论也必然会被扬弃并为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财政理论所替代。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市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1988年省对市实行财政包干之后,有了一个突破性进展。在省对市实行“上解额递增包干,超收全留,短收自补,一定五年不变”的新体制后,市对所辖的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个区和永登县实行“上解额递增包干,超递增部分分档分成”;对长期吃补贴的皋兰县实行“收入全留,定额补助递减”;对收支水平基本相等的榆中县实行“收入定额留用、增长分成”的办法。经过一年的实践,市对县区所试行的上述三种包干办法都已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明显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