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在当代中国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个艺术品种,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含纳了引人入胜、令人回味的细节。而电视纪录片的细节具有魅力,首功在于小景别的适当运用。然而,关于电视纪录片的理论探讨,针对小景别镜头对细节的展示方式这一问题却少见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文提出这一问题并着重从观众学和体态学等角度加以论述,旨在弥补电视纪录片的理论缺憾。本文还认为,运用小景别镜头展示细节,固然给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带来了可视性。但不恰当地展示也有可能使片子的内容成色、艺术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文中特别指出了几个具体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拍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纪录片《传承之路》的亲身经历,深入分析研究了民族纪录片的创作。从题材的选择、镜头语言的调度、纪录片的采访运用、故事性与真实性的分析和解说词的运用等五个方面,分析在拍摄有关民族题材方面纪录片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美学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电视纪录片创作和批评的价值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电视纪录片的人文精神和创作过程中“世界—作品—创作者—欣赏者”等纪录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面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繁荣局面,从人性化题材选择、主体多层次参与、创作重心内化、制作方式纪实性与理性化追求、主题开掘哲理升华等方面,概括出了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发展的大致趋向.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探索频道和我国《探索·发现》等纪实性栏目为例,论述了电视纪录片中的娱乐化走向。认为在娱乐化的旗帜之下,电视纪录片在题材的定位与选择上刻意追求新奇性,在叙事策略上以设置悬念来强调故事性,由此使纪录片偏离了对现实生活的客观纪录,构成对纪录理念的冲击,危及到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我们不能不对它保持应有的警惕。  相似文献   

6.
节奏在电视纪录片中具有一种征服的力量。节奏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变化的根据,外部节奏则是内部节奏的进一步表现。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编码过程中,给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赋予节奏,可以提高电视纪录片的美学价值,对实现纪录片的可视性和有效收视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是电影和电视片中的重要片种,除了纪录片的画面外,纪录片的解说词在影视传播中也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文章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纪录片解说词的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解说词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试论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纪录片的记录属性入手,结合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实践,具体论述了电视纪录片真实性、客观性、主体性的美学内涵,并试图对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予以概括界定,以期有益于纪录片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电视成为现代大众文化的绝对主流载体之后,纪录片抛弃电影转而投靠电视,试图在这一领域尽情挥洒其文化的独特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路,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栏目应运而生,成为纪录片与电视结合的主要生存形态。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雨考验之后,市场化道路作为电视纪录片栏目扎实生存根系、扩大发展空间的唯一途径,已被业界普遍认可。此时又提纪录片栏目的市场化似乎有些老调重弹,但虽然有些媒体在市场化运作中做了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可是从总体而言,中国的纪录片栏目仍处于初级发展水平。问题的关键在于制作者仍然没有准确把握住市场化运作——这一纪录片生存发展的命脉。本文从我国纪录片栏目化的创始背景、现实困境入手,通过对成功栏目、频道的分析,试对纪录片栏目的发展前景做一些思考与探索,以期对我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从电视纪录片的界定出发,阐述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认为电视纪录片要美丽地讲述真实的故事,必须着力于对人物、事件和背景这些基本构件的表现上.  相似文献   

11.
围绕电视纪录片的自身特点,剖析了电视纪录片与其它新闻类电视节目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强烈的文学属性,从观念、风格、语言、结构、题材、创作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电视纪录片是如何表现其文学属性的,以及电视纪录片与真正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以部分近年在全国获奖的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电视专题片相对于电视纪录片的异同特征,首先论述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作为电视专题片所具有的一般属性:真实性和艺术性;其次举例论证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不同于其它电视专题片的特殊属性;思想灌输性、典型针对性,总结出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自身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育电视中的“模糊镜头”王广新,李焕勤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模糊镜头”,并不是那些技术上原因造成的电视画面质量差、不清晰,使学生看不清楚的镜头,而是讨论电视中那些由于镜头表现形式多样性、思想内涵多义性和象征性,使学生被画面丰富的启示力激起联想和想象活动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走到了一个低谷。主题和内容的单调性、创作的零散性和市场意识的缺乏等问题正阻碍着纪录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创作、生产方式和播出方式三个角度入手,对它的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综合国力要素为分析标准,运用“文化指标”分析方法,对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节目文稿进行关键词索引并分析比例构成,以语义分析为视角,进行个案研究,综合考量潜藏在本片背后对大国命题的价值选择和立场倾向。  相似文献   

16.
在视觉艺术中镜头与画面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在电视艺术中,电视镜头与电视画面却是完全相同的。一、电视镜头电视镜头具有两种涵义。在技术上,电视镜头是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部件,它是由透镜系统组成的,在物理学上叫做透镜,俗称镜头,诸如“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变焦镜头”、“鱼眼镜头”等等。在电视创作上,作为电视艺术的术语,它是从它的姐妹艺术——电影艺术中借鉴过来的。电视镜头则是指摄像机从开机到停机,中间不停地一次拍摄下来的连续画面。其所摄取的人物或景物,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综合国力要素为分析标准,运用"文化指标"分析方法,对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节目文稿进行关键词索引并分析比例构成,以语义分析为视角,进行个案研究,综合考量潜藏在本片背后对大国命题的价值选择和立场倾向。  相似文献   

18.
自然类纪录片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和审美文化底蕴,以投射到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境况和意义的探索.自然类纪录片遵循纪录片的纪录美学原则,采用多景别多角度的叙事视点,利用不同类型的镜头构建戏剧化场景,追求完整明晰的镜头视觉逻辑,以散文化的风格组织叙事链条,拥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眼光,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影像叙事.文章将结合雅克·贝汉的经典力作《迁徙的鸟》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著名华裔电影导演李安博采东西方之所长,用影像编织了一个独特的艺术领域。他在文本核心执着于戏剧性元素的追求,选择了一种静水流深、独具魅力的镜头语言,同时在意境营造中,以影像写诗,追求诗意的凝聚。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同样需要哲学思维的指点和哲学精神的关照。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真实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纪实是对真实的本质反映;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应当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应当是主观表达,客观纪录;表现与再现是对应于主观与客观的一对哲学命题。纪录片的真实性决定其在创作中必须要表现,而纪录片中的再现则是表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