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便是稳定和有序。但是,当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本文从多角度、多侧面探讨了如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矛盾性思维,指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辩证思维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领导者应当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本文从正视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度、化解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协调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动因三个方面,论述了领导者在正视矛盾与化解矛盾的联结中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基础和制度保障, 和谐社会是法制建设的努力方向与理想目标.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历时近10年, 但法律秩序尚未完全建立, 社会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 制约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首先加强法制建设, 确保整个社会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首先创建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内在地包含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充分发挥国家自主性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自主性的弱化趋势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重建国家自主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在深入推进行政改革和培育公民社会的进程中,致力于国家自主性的重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一个执政党的创新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当今所承担的伟大历史任务所决定的。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是多元矛盾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谐与不和谐因素的矛盾,推动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但加强文明政治建设,培育人文关爱之社会心理,培养八荣八耻的道德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因素和最重要的任务。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着重阐述了和谐及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十一五”期间广西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及影响因素、和谐发展的重点等,并提出了和谐发展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知识女性是创造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科学生活方式的主力军。构建和谐社会,知识女性责无旁贷。知识女性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她的主体作用、参政作用和特殊作用,充分展示个性特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中发挥她们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强弱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成败和得失。努力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动手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法规制度,营造全方位的“责任追究”氛围和机制,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1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高度重视不和谐因素的客观存在,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任何回避现实中不和谐因素的做法,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解和纠正不和谐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12.
加强道德建设,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社会诸关系和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道德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支撑意义和积极价值。和谐社会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性特征为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区域结构、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有机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通过剖析和谐社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全民族为之长期奋斗.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何以可能——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目前我国有关和谐社会定义、社会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社会,和谐社会的唯一可能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的多元化社会的出现。目前我国民主社会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及其行政官员的权力、扩大公民权以及公民对自身权利的积极争取,使社会力量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应深刻领会“和谐社会”的内涵,充分认识建构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意义与特征,努力建构科学文明的和谐校园,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社会中的一大热门话题.对此,理论界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并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当今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和途径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拓展和深化。深入研究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在关系,对于提高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内政外交上提出的两大战略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中国对自身社会问题与世界全球问题的全新治理思路和构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延伸和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论和实践将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9.
和谐就意味着安定、有序、各种因素相互协调.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依赖于统一、明确、合理的社会规则的确立,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法治社会,法制建设是实现 "法治" 这一总要求的具体途径和基础性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法制建设的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法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等方面论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建设必须先行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良莠不齐,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既有有利之处,也有不利的地方,必须在严格区分的基础上加以继承、批判和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