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分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根源,认为其民族主义从提出"反满"到"反清"再到"反帝",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飞跃,而且每一次飞跃都是革命的需要和时代的反映;同时还对孙中山的新旧民族主义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明久远的亚非民族,在民族发展和交往中产生了早期的民族意识.而现代意义的"东方民族主义"是在反帝、反殖,救亡图存的历史情境中产生发展,它受到西方民族主义的启发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中外一些学者对东方民族主义的独特内涵有过论述.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产生发展的东方现代民族主义表现出几个方面的独特个性:被动应对性、民族文化认同性和错综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当代民族主义的类型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主义是贯穿整个90年代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在我国大量的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中,由于缺乏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进行类别分析,使得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陷入了严重的概念混乱之中.本文结合近年来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民族主义、国家民族主义、部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新法西斯主义等6种民族主义的类别判断.以期引起对科学使用"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们所说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欧洲民族国家建构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学者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存在着三类不同的认知取向。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被引介入中国之后,也产生了"统一历史主体"的作用,其本身在吸收与熔融、继承与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比较近代中国各社会群体不同类型与内容的民族主义态度与倾向,可以从一个侧面映射近代中国的思想图景,以及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互为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古代世界的"欧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观念的产生.而这一观念的产生与欧洲认同密不可分.随着神话概念(对过去的认同),地理概念(对空间的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阶段的演进,欧洲认同逐渐加强,"欧洲"观念逐步形成,最早的欧洲一体思想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冲突,产生了知识分子的所谓"反中国情结".这种"情结"可以解析为"传统与近代"个人与群体"有道与无道"三对矛盾,又可以从"面向未来的民族主义"与"回向传统的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族史学"作为重要的区域史学分支,是与史学发展相始终的."民族主义史学"是在民族主义思想主导下的"民族史学",是适应近代民族国家构建需要而产生的,是"民族史学"发展演变的特殊阶段."民族主义史学"促进了"民族史学"的拓展和深化,但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决定了它终将被摒弃.  相似文献   

8.
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均属于历史上的巴勒斯坦地区,是经1921年英国的划分和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而形成当前一分为三的局面.约旦是影响巴勒斯坦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1948年以来.约旦对巴勒斯坦的政策经历了约旦化、巴勒斯坦化、支持巴以和谈三个阶段.在约旦关注巴勒斯坦问题的背后,隐藏着约旦王室久存的"哈希姆情结".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摩擦,反映了约旦民族主义和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矛盾.巴勒斯坦问题的演进,对约旦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是世界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现象.对民族主义的认识应从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两个方面来进行.本文通过对世界民族主义各个阶段的社会历史背景、民族主义思潮以及民族主义运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认为当前民族主义思潮、民族问题之所以在全球不断蔓延并成为当今世界政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既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民族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欧盟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是当代世界现存地区一体化组织中成立时间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对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欧盟在政治一体化方面的进展对于振兴欧洲、维护欧洲和世界和平起了重大作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地区开发基金政策促进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发展。欧盟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对后者的经济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战后欧盟地区性民族主义即聚合型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并将对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族意识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现代民族和民族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学界民族意识概念进行了评析,分类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民族意识的关系,揭示出民族主义对于现代民族意识形成有根本性的影响,而现代民族的民族意识营造是民族主义的资产阶级属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初革命派文学是革命古典主义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萌芽,它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而出现的。其所蕴含的革命古典主义特点有:一、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为宗旨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二、强调民族主义的集体理性;三、崇尚以民族传统文化来陶铸国魂;四、尚武精神和悲壮风格;五、平民气质与通俗化。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主导力量”。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以传统观念看待“异族”统治者,引经据典宣传反满;在推动革命爆发的同时,又模糊了革命的最终目标。孙中山则把反满口号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始终联系在一起,而且还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在提高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程度的同时,也为辛亥革命规定了基本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印度文化民族主义是当代印度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当代印度文化民族主义有世俗和宗教两种表现形式,且在冷战后又有新的表现。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宗教性、两面性和排斥性特征。印度文化民族主义对印度外交思想的基础、大国外交、地区外交、国家安全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毛泽东坚持将国际主义与民族利益有机结合,坚持将民族主义与民主政治相结合.而蒋介石则推行集法西斯主义的专制性、保守主义的守旧性和爱国主义的进步性于一身的民族主义.民族独立是两种民族主义的共性,也是两党合作的基础.毛泽东、蒋介石民族主义的不同特点却分别对战后中国政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蒋介石虽然利用了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作用,却忽略或回避了对民众利益的关注.在民族敌人消退后,蒋介石民族主义剥夺民众自由、权利的一面与已经启动的民族独立、民主的历史进程背道而驰,从而遭到大众背弃.而中国共产党则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成功地将众阶层纳入了统一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日后政权的确立准备了深厚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宗教民族主义’是宗教与民族主义连接、融合的产物,是潜在的宗教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的资源在特定情境中动员起来的产物。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性质的政党,以“印度教特性”为思想基础,具有强烈的教派主义色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人民党通过教派主义形态下的政治复兴,逐步实现了在印度政治中的主流化。印度人民党在印度政治中的复兴及其执政后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对印度的国内政治、周边关系及国际战略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国家主义,核心的一点就是教育为国家利益服务。20世纪美国教育的国家主义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从个人本位逐渐向社会本位、国家本位倾斜”和“教育管理体制由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向‘准中央集权制’靠近”。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梁启超与梁漱溟以儒生的忧世情怀和担道意识,衍生出对民族前途和文化走向的深情关怀。随着国内外形势和自身认识的变化,他们的民族主义也相应地改变,从政治上的诉求到文化上的救赎,文化民族主义成为他们拯救苦难中国的最终归宿。对他们的文化民族主义进行初步的比较,可以更好厘清那一代知识分子对危机四伏的中国的忧患之思。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民族危机、传统华夷民族思想的衰落;外因是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理论、进化论的传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有其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近代湖湘民族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王船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成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酵母;其二,是近代湖湘许多爱国志士为变法和革命牺牲的英勇事迹,极大地激发了近代中国有志青年的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