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也渐渐凸显,为此中央和地方非常重视培育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集聚。该文从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优劣势着手,以1995-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认为新疆棉花产业集群不仅能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新疆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此为基础,从优化棉花产业集聚区的投资和服务环境、优化棉纺业区域布局、延长棉花产业链、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四方面提出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空间为分析尺度,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人口活跃度和居民幸福感的基本态势和内在联系,运用空间计量实证工具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之成因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了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人口活跃度与居民幸福感存在一定空间耦合与分异;人口活跃度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有显著助长效应;居民幸福感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在空间上表现出与之相反的变化态势,部分区域受不同文化影响,对幸福感认同存在差异;对口支援有效抑制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进一步扩大,企业家信心不振削减了产业转移的积极作用;传统文化与市场文化的调适程度以及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程度等因素,均是新疆经济增长异速前进的重要影响变量。因此,打破新疆自然地理空间的藩篱,注重人口发展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感,提高对口支援质量与效率,以及培育市场机制等,是缩小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存在生命周期规律;用规范方法解析集群的竞争优势和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是国外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两个主要视角;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主要来自于其空间经济效应、对地方工业化的影响、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等方面;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策指导,同时集群也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人均GDP为基础指标,从绝对和相对两个角度对南北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对贸易因素如何影响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贸易规模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最大,其次是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贸易规模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正相关性,进出口贸易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增加4.95个百分点;边境小额贸易、初级产品贸易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负相关性,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初级产品出口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别减少3.61个百分点和0.26个百分点。基于此,提出从扩大南疆贸易规模、调整贸易方式、优化贸易结构三方面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油气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群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陕西省油气产业集群发展也已起步。先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省油气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分析,然后用产业企业数量区位熵法和产业产值区位熵法对油气产业集群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度分析,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陕西省油气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壮大,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方特色文化,经济地理基础,地方产业传统,政府作用推动等等,而这其中又以地方政府对其影响最为重要,包括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加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快速壮大骨干企业,凸现龙头示范作用;加快建设专业工业区,完善产业链;健全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整合;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等等,在政府引导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新疆"外向型"产业基础薄弱,本地产品出口不足以支撑新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出口行业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其次是资本密集型的原料工业,出口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不高。面向中亚国家,当前新疆外向型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是应立足新疆资源优势和中亚市场需求,确定新疆外向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二是借助新疆联通内外的地缘优势,利用全国对口援疆带来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抓住东部产业升级之机,引导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新疆,助推新疆外向型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疆葡萄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拥有大规模发展葡萄产业的资源优势。该文运用经济学中产业关联与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对入世后新疆发展葡萄产业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新疆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疆葡萄产业发展应通过技术开发、调整销售渠道等手段,增强葡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指标衡量体系,采用基于时序全局立体表的因素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十五个经济区域自2003--2007年5个年份的数据进行了经济状况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各经济区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换的能力;第二主成分则反映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各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新疆各区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区域产业的基础构成与区域资源的限制,不同产业的发展与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与产业间的作用各不相同。VAR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辽宁经济增长主要源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并制约于区域经济的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相关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新疆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面积位居西北第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对西北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培育本地区的优势产业是增强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路径。而制造业是一地区的经济支柱,因此发展具有优势的制造业是发展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关键。该文通过建立两级指标对新疆的主要制造业进行优势分析,得出它们的综合优势排名,确定出新疆制造业的优势产业。最后,对如何发展新疆制造优势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意产业作为当今新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文章探讨了创意产业的价值及其价值形成的来源,分析和界定创意产业在我国经济价值链中的宏观和微观中的价值定位,厘清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工贸易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受制于新疆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政策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缓慢。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加工贸易是新疆应对国内外竞争的现实选择。新疆应以加工贸易和外向型产业互动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打造进出口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群等,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本身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应.文章以关联系数描述了交通运输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并运用关联系数、增长值贡献率模型,测度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推动效应.研究认为,任何一个产业经济效应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其直接经济效应,也取决于其间接经济效应.经济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与其他支柱产业的关联程度和与其他支柱产业的产业距离.产业位置靠前,其拉动效应小于推动效应,产业位置靠后,其拉动效应大于推动效应.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产业,其产业位置相对靠前,其前向推动效应大于其后向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的地区性集中不仅对其本身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经济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波及效应。根据江苏各地区近五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江苏制造业地区集中程度的静态和动态的实证分析,表明江苏制造业地区集中程度明显,且总体集中趋势五年来在苏南得到加强、苏中次之、苏北最弱,其中资源和技术含量等因素成为制造业地区集中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各地区应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制造业,确保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城市化与人均GDP、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等3个方面对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市化与以人均GDP为标准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与工业化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与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与第三产业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2001—2013年数据例证,从北京市旅游业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旅游业需求收入弹性、旅游业对社会就业贡献、旅游业对外汇收入的贡献六方面分析北京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不容忽视,且发展潜力较大,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及旅游创汇收入影响可观。为此,立足北京市旅游资源,继续发挥旅游业在产业发展与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深度挖掘农业与旅游业、工业与旅游业及第三产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融合内涵,打造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拓宽后奥运时代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文章根据影响产业集聚的一般因素,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研究了长三角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空间演化路径和集聚绩效.文章认为,产业的集聚动力在于地区的竞争优势,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则加深和放大了地区的产业集聚过程;长三角的历史沿革、区位优势和中国转轨经济的体制改革特征决定了长三角省区经济空间演化的特征是产业同构;这种以产业同构为主要内容的长三角产业集聚并没有表现为省区经济之间的"重复建设"或者是"恶性竞争",基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廉价劳动力比较分工优势的长三角的产业集聚引起的外部性、市场扩大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成为区域产业同构具有正面绩效的支撑因素,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对相关产业的绩效存在影响.文章的实证研究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