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和主体,除喀什、阿克苏、伊犁等地区之外,<十二木卡姆>在和田地区也曾经广泛流传.它与喀什地区流传的各种版本一样为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古典套曲,在乐律乐调、节拍节奏等音乐形态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相同或相近之处,但在篇幅、结构、沿用乐器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文章即是对该地区<十二木卡姆>结构的初步探研.  相似文献   

2.
多朗木卡姆与萨满文化王秀兰(蒙古族)维吾尔木卡姆有多种形态,其中,多朗木卡姆的历史比较古老,音乐文化的内涵也较为原始、古朴。《清史稿》卷110中记载:“高宗平定回部,获其乐,列于宴乐之末,是为回部乐技,用达卜一,那噶喇一,哈尔扎克一,喀尔奈,塞他尔一...  相似文献   

3.
《十二木卡姆》的整理工作经过付出巨大的科学的劳动,现已基本完毕,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维吾尔人民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人民为我们祖国的中华文明宝库所做的贡献的一个重要部分。把它说成只是伊斯兰文化的产物,是不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的。因为,维吾尔人的音乐、歌曲和舞蹈系统化的社会基础,在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就开始形成。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和以后的文明史是维吾尔民族整个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十二木卡姆》虽然是系统化了的十二大经典音乐的名称.实际上它也是维吾尔  相似文献   

4.
自治区第二届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学术讨论会于8月5日至9日在木卡姆诞生的故乡——莎车县召开。来自内地和自治区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教学单位、专业学会、文艺表演团体及有关音乐、文学、历史、文化艺术等部门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开拓少数民族文化研讨新局面的学术盛会。自治区主席、木卡姆研究会会长铁木尔·达瓦  相似文献   

5.
郭琼珠 《东南学术》2008,(3):139-144
通过对东南沿海一个侨乡村落中具有百年历史武馆的实地调查,探析村落传统体育的内涵、特征、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等问题.村落传统体育是在农耕文化传统背景下,由村落民众共同创造的一种村落乡土文化资源形态,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聚群(族)性、草根性、规约性等特征.村落传统体育在历史上曾发挥整合村落秩序、教化村民、娱乐、凝聚民众以及社区认同等社会价值;新时期的村落传统体育,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空间,将在承传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区域性传统体育资源、提高国民整体的体质健康、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中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强化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系列文化产品的申报,借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寻求国际项目的支持,以推动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借助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推动,打造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品牌;充分利用自治立法权,立足区情,扩张适用现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关于吕辑、严心斋藏版《朱柏庐先生愧讷集》十二卷一书的版本鉴定问题,在前几年编辑《全国古籍善本书总日》的时候,全国藏有这书的别的图书馆都把它著录为康熙版上报。我们暨南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一部,“文革”前也著录为康熙版。其根据是:此书字体、纸质、墨色都具有康熙时代的精刻初印本的特点;更主要的是根据书后附载  相似文献   

8.
《子夜》诸多版本中最重要的是初版本、删节本和修订本。不同时代的禁忌导致了这些版本的删节和修改 ,这改变了文本的释义和版 (文 )本本性。  相似文献   

9.
《泰泉集》是明中期岭南著名学者黄佐的诗文全集,该集对研究黄佐本人、岭南历史文化以及明代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泰泉集》有60卷本、10卷本、1卷本三种本子行世,各本又有不同的刻本,其版本问题比较复杂。研究《泰泉集》的版本问题,对提高这部珍贵历史文献的使用价值,了解《泰泉集》的刻梓、收藏、流传,明清时期的私家刻书和文献流传情况,以及《泰泉集》历代收藏家的情况等,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苗族十二组主歌》在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的苗族当中广范流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该苗语区,如在清镇、紫云、长顺、安顺、贵阳市花溪区等苗族同胞中,均把唱《主歌》当作一件最要紧的事,特别在为儿女缔结姻缘时,有称:“绕三年的场,不如唱一夜的歌”,这是一笔珍贵的苗族文化财富.《主歌》共十二组,除第二组仅一首外,其余均为上、下两阕,亦称十二排歌.由于苗族长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主歌》一代代地口头传承下来,而保留着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这里,我们加深对于《主歌》的认识和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促进把苗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产生的积极的时代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