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作家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和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个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两人都因悲惨身世而沦为娼妓,却都对普通人的夫妻生活甚是向往。杜十娘遇到了她认为能托付终生的人李甲,玛格丽特遇到了爱人阿尔芒,而两人的爱情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杜十娘被李甲转卖后意识到自己所托非人,纵身跳入江心而死;玛格丽特为了保护爱人家族的名誉、保护一个她从未谋面的女孩的幸福,离开了阿尔芒后病死。从比较文学视角看,身份相同、结局相似的杜十娘与茶花女,无论是在人生态度方面、反抗强弱方面,还是对爱情的选择方面都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体现出来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意识一直是评论界的焦点之一。社会制度、个性差异、命运是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3.
<茶花女>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篇小说在题材、主题、情节、人物诸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二者于上述种种相似之中又颇存异别.阿芒真诚狂热的爱情于玛格丽特具有灵魂救赎的意义,<茶花女>可以说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杜十娘对婚姻的巧作安排则是出于风尘女子皈依人伦的强烈渴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体现了中国伦理本位文化传统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茶花女》(1847)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作家小仲马(1824——1895)的小说,以后他又改编成话剧。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从小受社会歧视、侮辱,因而他的作品都针对社会问题,揭露时弊。他思想敏锐,观察问题深刻,二十八岁写出《茶花女》,一举成名。《茶花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出身穷苦家庭,因为找不到生活出路,被迫沦为妓女并染上了肺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邦德的剧本《李尔》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李尔王》。在《李尔》中,无论从主人公的身份地位、精神追求还是最终结局来看,邦德一改原著中李尔王这一高贵的、英雄式的悲剧主人公形象,塑造了丧失崇高性且受困于权力欲望的李尔。通过李尔王和李尔这两个悲剧主人公的比较可以发现,邦德的这种人物改写反映了西方战后思想语境影响下当代西方剧作家对悲剧人物和悲剧功能的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6.
《裘力斯·恺撒》与《奥赛罗》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两部悲剧作品。虽然两部作品差别迥然,前者为历史悲剧,后者为家庭悲剧,但本文通过深刻分析,反复比较,揭示了二者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一,两部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受卑鄙小人的挑拨而杀其至爱;其二,者他们的谋杀行动仿佛都是在进行宗教的仪式。本文就此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著名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牺牲的悲剧。封建文化制度和封建家长的干涉与阻挠造成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但是由于主人公性格和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它们在悲剧的成因上又有些许不同之处:造成两者悲剧命运的矛盾冲突不一样,悲剧主人公的性格不相同等。  相似文献   

8.
对悲剧的描写一直都在西方文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同作家的悲剧模式却各不相同。本文以《俄狄浦斯王》和《德伯家的苔丝》两部作品为视角点,分析宿命论下的悲剧模式以及西方文学对人和命运较量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产生悲剧的根源是那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杜十娘以个人的毁灭指控了罪恶的社会,完成了她性格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0.
《茶花女》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妓女玛格丽特的形象。她对真挚的爱情充满了热切的渴望和追求,她不甘心被命运摆布,而最终却又难逃厄运,以悲剧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茶花女》,讲述了一位女性从对男权主义的顺从,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奋力抗争男权意识,到最终迷失女权意识的过程。本文阐述了《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同时,从女权主义视角对小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